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七百年前,南城才是繁华都市

文/老陈


临近春节,很多外地人纷纷返乡,诺大的北京城渐渐变得安静。而对于老北京眼中的南城来说,并无太大的变化。北京城的北城繁华,南城老旧,是很多外地人固有的印象,可是,实情确实如此么?让我们悄悄回到七百年前,看一看那时的南城风月。


一个名字 两座城池


时光悄然回到七百年前,那时的北京城,早已是中原王朝的重镇,唐代建幽州、辽代定南京、金代成中都,当蒙古铁骑席卷天下,攻破这座城池后,前代王朝的大部分痕迹便成为蒙古铁蹄下的尘埃。

时光悠悠过了五十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定都幽燕,于是,在刘秉忠的指导下,此时依然人烟稠密的中都被纳入新都城范围,也便是今天北京的中心。当公元1285年,忽必烈将故都居民迁往新城后,一场双城记就这样开始了。

(元大都地图)


(金中都地图)

故都与新城,在有元一代,共同构成了元朝最高统治中心,而因其一新一旧,一北一南,一座城池,两种格局的奇妙特点,在当时很多文献中,它们的大名双双都被隐去了,只是被简单地称作“北城”和“南城”。

(元代北京的北城与南城)


(南、北城距离示意)

两城相距之近,仅有两条城壕的距离。但两城差距之大,却宛如天壤之别。因其新城为当朝首都,冠盖云集,举世繁华;而南城则寥落破败,一派凋零。但北城却没有南城历经几代王朝的底蕴,虽亭台楼馆早已不复当年繁华,但王朝兴衰的几百载历史风韵、可游可诗的寂寞禅林,可叹可咏的残碑遗构,却足以让人凭生怀古之幽思。


消逝的南城遗韵


法源寺


南城多历史,自古也多佛刹。从唐代开始,这里便有禅韵声声,最有名的当属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法源寺。

(悯忠寺原状推测复原图,傅熹年先生绘制)


法源寺建于唐贞观年间,那时,北京还不叫北京,而叫幽州,是大唐帝国遥控辽东的重镇。而法源寺也并不叫法源寺,而为“悯忠寺”。寺中一座三层佛阁与寺同名,曾经留下了“悯忠高阁,去天一握”的民谚。

从“悯忠”到“法源”,这座南城大寺历经多次毁坏重修,每一次变故过后,其遗迹留存都会让人感叹“燕京最古寺,由来称悯忠”的沧桑。


圣安寺


走出法源寺,离它不远的地方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庙,名为圣安寺。寺庙很小,只有山门和天王殿,建筑很新,于2006年重新修缮过。

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座小小的寺庙,放在七百年前,不过是当年冠盖中都的皇家大寺小小的一部分,寺旁还曾有一池小湖,风光绮丽,是南城著名的游憩去处。另外,世宗和章宗两位皇帝的御容曾经被供奉于该寺后殿,这就是肇兴于宋、盛于金元的“神御殿”制度。

根据元人的记载推测,七百年前的圣安寺依然“轮奂之美,为都城冠”,直到半个世纪前,圣安寺依然留存有重修于明代的大殿和后殿,可惜最终皆毁于动乱,只有一座瑞象亭移建于今天陶然亭的土山之上,今天我们看到的圣安寺,已是后来人依据旧貌重建而已。


大悲阁


沿牛街向北,在长椿寺南侧,宣武医院东侧的街心花园中,有一座不大的纪念碑,碑文为 “唐·大悲阁故址”一行字。原来,这里曾矗立着唐代建立的另一座高阁,里面供奉的是与悯忠寺一样的观音菩萨,据传其匾额“大悲之阁”为虞世南所书。

(唐大悲阁故址)


(唐大悲阁故址纪念碑)

从史料推测,这里的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直达阁顶,楼板中开。这让小北依稀想起前几年的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某个场景。如果从现实当中找,那么今天北京雍和宫万福阁的那座佛像可供参考。

(通天浮屠)


(雍和宫万福阁)

当年,这里天降骤雨,恰逢辽圣宗“飞驾来临”,到寺中避雨。圣宗认为与其有缘,便赐寺名为圣恩寺,寺与阁历经各代修缮,在元代南城中依然完好。不过,随着王朝覆灭,这里也仅存一块扁扁的纪念碑,证明着这里曾经的盛世景象。


报国寺


今天的宣武医院南临广安门内大街,直至近代还叫彰义街,因为金中都的彰义门就曾经坐落其附近,这条街上最著名的建筑,应该就是报国寺了。而追究其历史,始建于辽代、成型于元代中统年间、大盛于明代的报国寺与悯忠寺、圣安寺相比算是年轻了。

报国寺最著名的,当属毗卢阁。据《天府广记》记载,这座楼阁有阶梯三十六级,游人们登至上层出挑的平座,“俯视西山,若在襟袖,宫阙城市,具在目中”,一时传为佳话。当时甚至有人称,站在阁上,能看见卢沟桥上的骆驼。

可惜,清代康熙年间,高阁在地震中坍毁。1900年庚子国变,全寺遭联军炮击。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报国寺,已是二十世纪初的建筑了。


找不到的南城


七百年前的南城,今天还有迹可循的已百无其一。除了这几处至今依然标识着宣南的遗迹之外,今天已无从追寻的典故数不胜数。轩辕台、黄金台、大葆台、阑马台,这些古老传说中的建筑现在只有在历史上还存下文字遗迹,而现实中却再也找不见了。

(金中都的宫室画作)


(金中都城墙遗址)


(辽金元明清五代文化层的叠加最终造就了宣南)


(未实现的庆寿寺“双塔保留效果图”,梁思成先生绘)

那个冠盖于世的南城再也找不见了,历经朝代更迭,到了明代,南城渐渐走到了历史的尽头,“南城”的概念渐渐消失,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统一的名字——北京。

走向现代的北京,南城已变成我们熟知的南三环南四环等等名称,这里在前朝云集着会馆、戏曲、祭祀和商业,而到了现代,却被大马路和巨大单调的房地产楼盘取代,变得平凡,只有在老旧的胡同里,依稀能体味到当年的一丝风月。



如需转载,请后台回复“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一块不起眼的铜雀台砖瓦砚
古人讲:“穷不走南,富不去北”是何意?老祖宗的讲究还有理吗?
南城以南思念不归,北城以北深海未眠
我滞在南城到北城的中途
南城的雨,北城的你,我好想你,你不知道
北京城从明代到今天,名称未变的胡同何止43条--吕长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