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1年中级经济师考试商业预习讲义(9)
第十章 物流管理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物流管理概述、物流标准化及物流信息技术以及物流合理化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提高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内容
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的目标和主要活动;物流管理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物流资源计划与配送资源计划、实施阶段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第二节 物流标准化及物流信息技术
物流标准化: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种类、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和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条码及射频识别的应用。
第三节 物流合理化
包装合理化:包装的概念和作用、包装合理化的措施;装卸搬运合理化:装卸搬运的概念和作用、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储存合理化:储存的概念和作用、储存合理化的前提;运输合理化:运输的概念和作用、运输合理化的措施;流通加工合理化:流通加工的概念和作用、流通加工管理与合理化评价;配送合理化:配送的概念和作用、配送服务的种类、配送合理化的措施以及轻重商品配装的计算应用。
考情分析:本章近三年考题涵盖了单选题、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三种类型,近三年平均分值9分。
主要考点(难点或重点):
1.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
2.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
3.物流标准种类、条码及射频识别的应用
4.物流合理化的措施
第一节 物流管理概述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一词在实际运用中,经历从局部操作到全过程管理的历程,不同国家和组织对其定义也不相同。
美国的定义是:物流管理是在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存储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英国的定义是:物流管理是针对与时间有关的资源定位,网络设计、优化和管理的科学和艺术。
我国2006年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定义是:物流管理是为了以合适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满意的服务水平,对正向及反向的物流活动过程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二、物流管理的目标和主要活动
(一)物流管理的目标
物流管理的目标是要把恰当的质量、恰当的数量、恰当的价格的商品,在恰当的时间,送到恰当的顾客手中,以降低企业的总成本,使企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具体表现为:
1.按交货期将客户所订商品实时而准确地交给客户。
2.维持适当的库存量,尽可能地避免客户所需的商品缺货。
3.适当配置配送中心,提高配送效率。
4.推广采用标准化包装,以提高物流环节的作业效率。
5.保证订货、出货、配送的信息畅通。
6.使物流总成本降到最低。
(二)物流管理的主要活动
物流管理活动涉及商品流通的各个方面,这些活动是品流通企业的客户服务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要素通常被分为三类:交易前要素、交易中要素和交易后要素。
1.交易前要素。是客户服务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如书面的政策声明;柔性化的服务系统;系列化的服务规范等。
2.交易中要素。与物流管理的关系最密切,如订货的便利;商品的替代性;系统的准确性;订货信息;缺货水平;订货周期;转运及加急发货等。
3.交易后要素。主要包括:安装、质量保证、零部件供应及维修保障;产品跟踪;客户索赔、投诉和退货;临时性的商品替代。
三、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和决策依据
(一)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
物流管理的运作模式按活动的主体分为自营物流和物流外包。
1.自营物流。自营物流就是企业自己修建仓库或组建车队来完成其物流业务活动。
(1)自营物流的优点
①可以最大程度地控制物流过程。能够对仓储等所有环节实施控制,并在系统化条件下进行全面协调。
②管理更具灵活性。因为企业是仓库和车队的所有者,可以更有效的对客户服务作出快速反应。
③长期使用时成本低。长期充分使用仓库、车队,可降低单位成本。
④可以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即给客户一种企业长期持续经营的良好印象。
(2)缺点
①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被长期占用。
②存在位置和结构的局限性。因市场大小、位置及客户的偏好经常变化,自有仓库会使企业失去战略性优化选址的灵活性。
2.物流外包(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企业主要为货主提供专业化的高效、经济和准确的分销服务。
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优缺点
(1)优点
①有利于货主企业有效利用资源。货主企业更能有效处理季节性产业普遍存在的淡、旺季节存储和运输问题,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设备与空间。
②有利于货主企业扩大市场。货主企业通过自营和外包相结合的网络,企业在保持相对集中仓库设施的直接控制的同时,更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来降低直接人力成本,扩大市场的地理范围。
③有利于货主企业进行新市场的测试。企业试图进入一个新的市场区域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建立一套分销设施,若失败则会造成巨大损失。第三方物流可使其在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客户服务水平间获得较好平衡。
④有利于货主企业控制物流成本。从第三方物流企业获得的费用清单可以清楚地反映物流费用支出成本,便于货主企业预测和控制不同库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自营物流就很难确定其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变化情况。
(2)缺点
主要是商品流通的渠道风险增加,需要企业有很强的渠道管理与控制能力,也就是风险成本及管理成本会很高。
【例题·单选题】外包物流的优点主要是( )。
A.为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B.便于成本控制
C.节约包装成本
D.管理更具灵活性
[9111001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例题·单选题】(2007年)物流外包是企业常用做法。对货主企业而言,外包的缺点是()。
A.不利于有效利用资源
B.对物流活动失去直接控制
C.不利于新市场测试
D.不利于扩大市场
[9111001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二)物流运作模式的决策依据
决策依据是物流的总成本最低,影响因素是物流总量、需求稳定性和市场密度。
1.物流总量。物流总量大,自营比较经济;相反,则应选择外包。
2.需求的稳定性。需求稳定性高,宜采取自营物流;反之,则外包。
3.市场密度。当市场密度大时,即供应商或客户相对集中时,自营物流可以提高企业对供应链稳定性和成本的控制能力。相反,选择物流外包更经济。
【例题·单选题】由于自营物流模式下企业需要有仓库、车队等相对较高的固定成本,且与使用程度无关,因此必须有大量存货来分摊这些成本,所以( )时,自营比较经济,反之选择外包更为明智。
A.物流需求量大、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大
B.物流需求量大、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小
C.物流需求量小、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大
D.物流需求量小、需求稳定、市场密度较小
[9111001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四、商品流通企业物流管理的过程
物流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计划、实施、评价。
(一)物流资源计划与配送资源计划
1.物流资源计划。物流资源计划(LRP)是以物流为基本手段,打破生产与流通界限,集成制造资源计划(MRPⅡ)、能力需求计划(CRP)、配送需求计划(DRP)以及功能计划而形成的物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
(1)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在MRP(是工业制造企业内的物资计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营销、财务和采购的功能,是对企业的各种制造资源和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实行合理有效地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达到既能连续均衡生产,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物品的库存量,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2)能力需求计划(CRP)。是确定完成生产任务具体需要多少劳力和机器资源的过程。
(3)配送需求计划(DRP)。是一种既保证有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又使得物流资源配置费用最省的计划方法,是MRP原理和方法在配送中的运用。
2.配送资源计划。配送资源计划(DRPⅡ)是一种企业内商品配送计划系统管理模式。在DRP的基础上提高各环节的物流能力,达到系统优化运行的目的。配送资源计划的运行步骤:
①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工作。包括:商品编码、供货单位编码、客户编码、仓位编码等,信息整理主要是针对运输车辆、运输地理数据、送货提前期、进货提前期等进行。
②建立需求文件。通过整理订货单、订货合同、订货记录、提货单等确定客户在未来一个计划期中每天的需求,按品种、按时间顺序整理并统计,形成需求文件。
③建立库存文件。依据经营商品的计划期的库存量、在途量等形成库存文件。
④建立供应商文件。依据所有品种的供应商、订货进货提前期等,形成供应商文件。
⑤系统运行。依据当前需求、库存和供应商信息进行运算,生成各个品种的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
⑥执行计划。根据送货计划、订货进货计划以及运输车辆、运输地理情况,统一组织运输,保证每日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的完成。
【例题·单选题】(2006年)配送需求计划(DRP)的运行步骤是( )。
A.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建立库存文件→系统运行
B.建立社会需求文件→建立库存文件→系统运行→建立供货单位文件
C.建立社会需求文件→系统运行→建立库存文件→产生订货送货计划
D.运行前的编码与信息整理→建立社会需求文件→建立库存文件→建立供货单位文件→系统运行
[9111001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单选题】物流中心确定什么商品可以从仓库里提货送货、送多少,什么商品需要订货进货的依据来自( )。
A.社会需求计划
B.生产企业资源文件
C.订货进货计划
D.库存文件
[9111001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二)实施阶段的控制方式和控制原理
1.控制方式。物流控制主要采用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
(1)反馈控制。是控制主体根据设定的目标,发布控制指令,控制对象根据下达的命令执行规定的动作,将系统状态信息传递到控制主体,经过与目标比较,确定调整量,再通过控制对象来实施。
(2)前馈控制。着眼于对系统的未来状态的预测,事先采取措施应付即将发生的情况。
(3)复合控制。是由前馈控制和反馈控制结合构成的复合控制系统。
【例题·单选题】(2007年)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物流系统而言,由于预测不可能完全正确,并且还可能有事先无法预测到的随机干扰,所以在实际的物流控制过程中,通常使用的控制方式是()。
A.反馈控制
B.推进控制
C.复合控制
D.拉引控制
[9111001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2.控制原理
(1)推进控制原理。推进控制原理的基本方式是根据最终需求结构,计算出各阶段的商品需求量,考虑各阶段的供应提前期之后,向各阶段发出指令。推进控制原理的特点是集中控制,每阶段的物流活动服从集中控制的指令。
(2)拉引控制原理。拉引控制原理的基本方式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最后阶段按照外部需求,向前一阶段提出物流供应要求,前一阶段按本阶段的物流需求量向上一阶段提出要求,依次类推。拉引控制原理的特点是分散控制,每一分散控制的目标是满足局部的最大需求。因此,在采用这种控制原理来管理物流活动时,要进行实时的协调。
【例题·单选题】保持物流系统的稳定与采用的控制原理有关,推进控制和拉引控制都是企业经常运用的方法,其中拉引控制原理的特点主要是( )控制。
A.重点
B.批量
C.集中
D.分散
[9111001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例题·单选题】(2006年)物流管理的实施阶段,对进行中的物流活动进行控制和管理。物流控制原理有推进控制原理和拉引控制原理。其中物流推进控制原理具有( )的特点。
A.分散控制
B.集中控制
C.总体控制
D.局部控制
[9111001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三)评价的方法和指标。
1.评价方法。按照对物流评价的范围不同,分为专门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按照物流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分为纵向评价和横向评价。
2.评价的指标
(1)反映物流管理成果数量的指标。如运输周转量、吞吐量、库存量等。
(2)反映物流管理质量的指标。如服务水平、缺货率、满足程度、交货水平、交货期质量、商品完好率、收发差错率等。
①服务水平
【例题·单选题】(2006年)XH物流公司2006年6月物流业务总收入为490万元,总交货次数为500次,其中按期交货460次,则该公司交货水平为( )。
A.92%
B.94%
C.96%
D.98%
[9111001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②缺货率
【例题?单选题】(2008年)GY加工中心为全市50家火锅店配送调料,GY承诺商品完好率为99.9%。如果物流商品总量为4 000千克,则GY公司的缺损商品量不应超过( )千克。
A.2
B.4
C.6
D.8
[911100110: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知识。商品完好率=(交货时商品完好量/物流商品总量)×100%,则交货时商品完好量=4000×99.9%=3996。缺损商品量=4000-3996=4(千克)。
⑦收发差错率
收发差错率=收发差错累计笔数/收发商品总笔数×100%
或用收发正确率表示:
收发正确率=1-收发差错率
【例题?多选题】(2008年)物流服务质量评价的指标有很多,常用的有( )。
A.服务水平
B.满足程度
C.交货水平
D.价值系数
E.活性指数
[91110011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
【解析】本题考查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包括七个方面,即服务水平、缺货率、满足程度、交货水平、交货期质量、商品完好率、收发差错率。
(3)反映物流管理活动中物化劳动和劳动消耗的指标。如燃料消耗量、物流总成本等。
(4)反映物流管理中物化劳动占用的指标。如设备利用率、仓容利用率等。
(5)反映物流管理生产效率的指标。如劳动生产率等。
(6)反映物流管理经济效益的指标。如利润率、人均利润率等。
第二节 物流标准化及物流信息技术
一、物流标准化
(一)物流标准化的概念
物流标准化指制定物流系统内部设施、机械设备、专用工具等各子系统的技术标准,系统内各领域,如包装、装卸搬运、堆码、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及整个系统的标准的一项技术工作。
(二)物流标准的种类
1.与外系统配合的统一性标准:包括基础编码标准;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建筑基础模数;集装模数尺寸;物流专业名词标准;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专业计量标准等。
2.物流各分系统的技术标准。包括作业车辆标准、包装标准、仓库技术标准、托盘标准、集装箱标准等。
3.物流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例题?多选题】物流系统与外系统的配合、统一性标准主要有( )。
A.物流专业名词标准
B.作业车辆标准
C.集装模数尺寸
D.标志、图示和识别标准
E.包装标准
[91110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
【例题?单选题】(2008年)物流标准由与外系统配合的统一性标准、物流各分系统的技术标准、物流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组成。下列标准中,属于与外系统配合的统一性标准的是( )。
A.集装模数尺寸
B.集装箱标准
C.作业车辆标准
D.包装技术标准
[9111002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三)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和集装模数尺寸
1.物流基础模数尺寸
物流基础模数是物流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600mm×400mm为基础模数尺寸。这一尺寸是设备的制造、设施的建设、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配合协调、物流系统与其他系统配合的依据。实际上,这个尺寸是用输送设备的尺寸逆推出来的,同时也考虑了现已通行的包装模数和已经使用的集装设备,还考虑人体操作的科学性,它是适合人体操作的高限尺寸。
【例题?单选题】物流基础模数是适合人体操作的( )尺寸
A.合理
B.一般
C.最低
D.最高
[9111002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2.集装模数尺寸
集装模数尺寸是指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基础上,推导出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可以从600mm×400mm按倍数系列推导出来,也可以在满足600mm×400mm的基础模数的前提下,从卡车或大型集装箱的分割系列推导出来。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拟定的集装基础模数尺寸以1200mm×1000mm为主,也允许1200mm×800mm及1100mm×1100mm。
二、物流信息技术
(一)物流信息技术的组成
目前商品流通企业常用的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是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ID)、EDI技术、GIS技术和GPS技术。
1.条码技术。是一种自动识别技术,是一种对物流中的商品进行标识和描述的方法。
2.射频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来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应用于各种恶劣环境。
3.EDI技术。是指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4.GIS技术。是一种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它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地提供多种空间的和动态的地理信息。
5.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
(二)条码及射频识别的应用
1.条码的应用
(1)条码的概念:
条码是由一组规则排列的条、空及其对应字符组成的标记,用以表示一定的信息。
(2)条码技术的特点。条码符号制作容易,扫描操作简单易行;信息采集速度快;采集信息量大;可靠性高;可单独用,也可与有关设备组成识别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也可手工键盘输入;识别装置与条码标签相对位置的自由度较大。
(3)商品条码的结构和应用条件
商品条码是由国际物品编码协会(EAN)和统一代码委员会(UCC)规定的、用于表示商品标识代码的条码,是以直接向消费者销售的商品为对象、以单个商品为使用单位的条形码。其中以EAN/UCC—13商品条码使用最为广泛。
①商品条码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条码是由两侧空白区、起始字符、数据字符、校验字符和终止字符以及条空下方的供人工识读的字符共同组成的。
EAN/UCC—13商品条码由13位数字组成。在我国EAN/UCC—13码分三种结构。
【例题?多选题】一个完整的商品条码是由( )等组成。
A.上下空白区
B.两侧空白区
C.起始字符
D.数据字符
E.校验字符
[9111002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E
②商品条码的应用条件
商品条码主要用于商店的POS系统(销售点管理系统)。推广条形码首先要实现商店管理的自动化。也就是说,要达到商品管理的数据化和实现对外作业的自动化。
(4)物流单元的编码
物流单元是为了便于运输和仓储而建立的任何组合包装单元。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是为物流单元提供唯一标识的代码。SSCC用EAN?UCC系统128条码符号表示。
2.射频识别系统的应用
(1)射频识别系统的组成。射频识别系统(RFID)的最基本组成有三部分:标签(Tag);阅读器(Reader);天线(Antenna)。
(2)射频识别系统的优点。不需要网络连接线;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操作和检索资料;实时性资料收集和传输,提高工作效率;交互式信息交换,使指示、确认与错误更正一体化,提高在库商品资料的正确性;减少文件处理工作,实现作业无纸化。
第三节 物流合理化
一、包装合理化
(一)包装的概念和作用
1.包装的概念
包装是为了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包装一般分为商业包装和工业包装(运输包装)。
2.包装的作用
(1)保护商品。
(2)提高效率
(3)传递信息
【例题?多选题】工业包装活动是为了( )而进行的。
A.便于商品的运输
B.便于商品的保管
C.提高装卸效率
D.提高物流工具的装载率
E.保护商品的安全
[9111002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CDE
(二)包装合理化的措施
从现代物流观点看,包装合理化不单是包装本身的合理与否的问题,而是要通过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方式的合理组合及运用,实现微观包装效益与整体物流效益的统一。包装合理化具体措施是:
1.适当包装。是使内装物品在物流过程中不受任何损害的最低限度包装。主要注意问题有:
(1)充分保护商品;
(2)便于封装、开捆或拆箱等包装操作;
(3)包装物便于回收或处理;
(4)包装标志要准确、清晰,以便于辨认。
(5)成本要适当。
2.标准化包装(单元化商品)
《包装单元商品尺寸》规定了商品流通过程中包装单元商品的最大底平面尺寸是:1200mm×1000mm、1200mm×800mm、1100mm×1100mm,以利于装运、运输、堆码和储存。
二、装卸搬运合理化
(一)装卸搬运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品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2.作用
在物流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先后或同一环节的不同活动之间,都必须进行装卸搬运作业。装卸搬运对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改善劳动条件,保证物流质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装卸搬运合理化目标是缩短搬运距离,减少搬运时间,提高装卸搬运质量,节约装卸搬运费用。
实现装卸搬运合理化的措施:
1.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
防止和消除无效作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合理规划装卸方式和装卸作业过程
②提高被装卸货物的纯度
③选择适当包装(轻型化、简单化、单元化等)
④提高装载效率
2.提高商品的装卸搬运活性
装卸搬运的活性是指在装卸作业中商品从静止状态转变为装卸搬运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它用活性指数来表示。活性指数共分五级,具体见下表:
活性指数
物品状态
搬运活性指数
散放在地上
0
装在箱中
1
搁在托盘上或其他支垫上
2
装在无动力车上
3
处于运行状态
4
【例题?单选题】(2007年):货物存放的状态不同,其装卸搬运难易程度即装卸搬运活性指数也不一样。散放在地上的货物的活性指数为( )。
A.0
B.1
C.2
D.3
[9111002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三、储存合理化
(一)储存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储存是指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2.作用
①调节供应和需求
②进行商品整合
③支持企业的销售服务
(二)储存合理化的前提
1.遵循仓库网络规划的原则。应依据供求关系对仓库网络进行系统规划。仓库网络规划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有:
(1)一致性原则。仓库网点规划必须与所在地区以及服务对象的经济、地理条件、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发展规划相一致。
(2)服务性原则。仓库是为生产、流通服务的,因而不能脱离市场需求,服务不足和服务超前都不可取。
(3)经济性原则。仓库建设会使大量成本和问题沉淀下来,对所属企业和所处地区产生长期的影响,其中成本包括大量的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2.合理确定仓库数量
仓库数量的多少主要受物流成本、客户服务的需要、运输服务水平、中转供货的比例、单个仓库的规模、计算机网络的运用等因素的影响。
(1)物流成本。一般来说,随着仓库数量的增加,运输成本和失销成本会减少,而存货成本和仓储成本将增加。
库存的平方根定律:如果减少仓库的数量,货主的安全库存量就会在总体上大幅度减少。这个定律解释了未来仓库数量产生的总库存量等于未来仓库数量与现有仓库数量二者商的平方根与现有总库存的乘积。计算公式:
【例题·单选题】(2008年)贝斯特公司现有l6个仓库,总库存量价值为2400万元,董事会要求通过减少仓库数量将总库存量价值控制在l800万元。根据库存的平方根定律,仓库数量应减少为( )个。
A.3
B.6
C.9
D.12
【答案】C
【解析】库存的平方根定律解释了如果减少仓库的数量,货主的安全库存就会在总体上大幅度减少。这个定律揭示了未来仓库数量产生的总库存等于未来仓库数量与现有仓库数量二者商的平方根与现有总库存的乘积。计算公式为:
(2)客户服务的需要。设立较多的仓库网点,是提高物流服务的措施之一。
(3)运输服务水平。在不能提供合适的运输服务情况下,就要增加仓库来满足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
(4)中转供货比例。当一个地区中转供货比例小,而直达供货的比例大时,需要的仓库数量就少,而单个仓库的规模则会比较大;反之,需要的仓库数量就会较多。
(5)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可以提高仓库资源的利用率和运作效率,实现以较少的仓库满足现有客户需求的目标。
(6)单个仓库的规模。单个仓库的规模大,单位仓库成本会降低,仓库数量可减少。反之,要增加仓库数量。
【例题?多选题】仓库数量的多少主要受成本以及( )等因素影响。
A.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B.单一仓库的自动化程度
C.中转供货的比例
D.运输服务水平
E.客户服务的需要
[9111002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CDE
四、运输合理化
(一)运输的概念和作用
1.概念
用设备和工具,将物品从一地点向另一地点运送的物流活动。其中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分散等一系列操作。
它是创造场所性和时间性价值的活动。
2.运输的作用
(1)运输将产品从产地移到需用地——空间效用
(2)运输决定了商品从一点一到另一点的速度及一贯性——时间效用
(二)运输合理化的措施
1.减少运输环节
2.正确选择运输工具
3.优化运输路线
4.提高车载率
5.开展联合运输
五、流通加工合理化
(一)流通加工的概念和作用
1.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2.流通加工的作用
(1)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
(2)方便客户
(3)提高加工效率及加工设备的利用率
(4)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的效率
(二)流通加工管理与合理化评价
1.流通加工管理。组织流通加的方法和组织运输、分配、交易等方法区别很大,需要特殊的组织和安排,主要管理工作如下:
(1)加强流通加工可行性研究
(2)加强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
(3)加强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
2.流通加工合理化评价。评价指标分为两类。一是流通加工建设项目可行性指标;二是流通加工环节日常管理指标。
(1)增值率。反映经流通加工后,单位商品的增值程度。
(3)资源增加量指标。反映某些类型流通加工在增加材料利用率、出材率方面的效果指标。
新增出材率=加工后出材率-原出材率
新增利用率=加工后利用率-原利用率
【例题?多选题】加强流通加工企业生产管理的原因是( )。
A.要创造更有附加价值的新商品
B.没有统一的质量控制的依据
C.各用户要求的质量程度不一致
D.加工的成品一般是国家质量标准上没有的品种规格
E.加工的成品全部是国家质量标准上没有的品种规格
[9111003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
【例题?单选题】管理人员可以利用( )指标判断投产后流通加工环节的价值变化情况,并以此观察该流通加工的生命周期位置,为决策人提供是否继续进行流通加工的依据。
A.资源增加量
B.品种规格增加率
C.品种规格增加额
D.增值率
[911100302: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D
六、配送合理化
(一)配送的概念和作用
1.配送的概念
根据国家标准《物流术语》,配送是指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配货等业务,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2.配送的作用
(1)从供方的角度看。主要作用有:
①物流成本得到控制
②实现库存集约化
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促进销售
④有利于把握市场信息
⑤有利于实现商物分离
(2)从需方的角度看。主要作用有:
①降低进货成本
②改善库存水平,使零库存成为可能
③减少采购、验收和入库费用
④减少交易次数、降低物流整体成本
⑤提供流通加工服务,促进销售
⑥促进信息沟通
【例题?单选题】(2007年)配送的作用可以从供需两方面来看。从供方的角度看,配送的作用主要是要( )。
A.减少采购和入库费用
B.改善库存水平
C.物流成本得到控制
D.降低进货成本
[911100303: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C
(二)配送服务的种类
1.配送商品种类及数量不同的配送
(1)单品种大批量配送
适用于企业需要量较大的商品,如A类商品。
(2)多品种少批量
适用于企业的B、C类商品的运输。
(3)配套成套配送
适用于配套成套服务需要,与多品种、少批量配送效果基本相同。
2.配送时间及数量不同的配送
(1)定时配送
(2)定量配送
(3)定时定量配送
(4)定时、定路线配送
(5)即时配送
3.组织者不同的配送
(1)自营配送,自营配送是许多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采取的配送模式。尤其适合于连锁经营企业。
(2)外包配送,一些企业把销售物流外包给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来做。
(3)共同配送,由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三)配送合理化的措施
1.合理规划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的网络规划要考虑配送中心数量与物流总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满足客户配送需求的前提下,使配送成本尽可能降低。
2.开展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的组织形式有:
(1)同产业间的横向配送,指处于相同产业的生产或经营企业,为了提高物流效率,通过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集中运输商品的一种方式。
优点:能提高企业间物流的效率,减少对物流固定资产的投资,更好地满足顾客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
缺点:由于运送业务的共同化和配送信息的公开化,各企业自身有关商品经营的机密容易泄露给其他企业,因而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有不利的影响。
(2)异产业间的横向配送,是指不同产业的企业,把他们生产经营的商品集中起来,通过配送中心或物流中心向客户输送的一种形式。
优点:它既能保证物流效率化,又能有效防止企业信息资源的外流,使企业在效率和战略发展上同时兼顾,并能充分发挥产业间的互补优势
缺点:费用计算的复杂性;难以把握不同产业企业间物流成本的分担;增加了企业间的谈判成本。
(3)纵向共同配送。企业与批发商之间就物流业务、管理尽可能达成共识,实现配送方面的合作。
3.科学制定配送计划。在指定配送计划时应对配送要素深入了解并加以分析整理。配送7要素是:商品、客户、车辆、人员、路线、地点、时间。
4.优化配送路线
(1)确定配送线路规划的目标。如成本最低;路程最短;吨公里数最小等。
(2)配送路线选择的制约条件。配送路线选择有多种方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满足一定的制约条件。
5.提高配送车辆装载率。采用轻体商品与重体商品配装的方法,可以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的载重量和容积。
同一车内轻重商品的配装量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例题?计算题】储运公司利用20英尺的集装箱向某地发运两种可装配的商品,该型号箱的限重为17.5吨,有效容积为34立方米,重体商品比重为0.70吨/立方米,轻体商品比重为0.25吨/立方米,则轻重商品的配装数量应分别为多少?
[911100309: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据公式
【例题?案例分析题】(2006年)
某零售商成功实现其并购计划之后销售额急剧上升,需要扩大分拨系统以满足需要。公司以往的物流战略是全部使用自有的仓库和车辆为各分店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因而,此次公司计划投资2000万元新建一个仓库用来缓仓储不足问题。
与此同时,公司又进行了一项网络设计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新仓库并不能完全解决仓储能力不足的问题。有人建议除使用自有仓库外,部分利用营业型仓库,这样做的总成本比全部使用自有仓库的总成本要低。于是企业将部分产品转移至一家营业型仓库,腾出足够的自有空间来安装新设备以满足可预见的需求。
1.该企业以往选择的物流运作模式是( )。
A.自营物流模式
B.单一物流模式
C.外包物流模式
D.混合物流模式
[911100304: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
2.该企业是根据物流运作模式决策依据中的( )选择物流运作模式的。
A.物流总量
B.需求稳定性
C.市场密度
D.物流管理目标
[911100305: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
3.与该企业合作的营业型仓库隶属于一家著名的物流企业——LR公司,LR公司先进的DRP系统保证了季节性需求的及时配送。DRP系统是( ),它对于现实需求非常敏感。
A.MRP原理与方法在物品配送中的运用
B.替代传统订购点法的一种手段
C.与外系统配合的统一性标准
D.EOQ法的最佳控制方式
[911100306: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
4.LR公司在全国有200个仓库,网点布局很合理。LR公司在仓库网点规划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
A.可靠性原则
B.服务性原则
C.经济性原则
D.一致性原则
[911100307: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CD
5.LR公司目前很少采用异产业共同配送方式进行配送服务,原因在于异产业共同配送存在( )等缺点。
A.物流费用计算复杂
B.增加了企业间的谈判成本
C.企业信息资源外流
D.对企业竞争战略实施不利
[911100308: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AB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企业绿色物流管理要素分析
物流和物流企业概述
物流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2018物流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城市物流
《第三方物流》复习思考题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