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包包(组图)

那个特殊的年代,人们也爱追逐时尚,五花八门的包包是个很耀眼的标志。用帆布手套做的帆布包、用牛皮纸做的手包、托“老北插”捎来的人造革皮包、曾经流行的军挎包等等,其中都藏着一段放荡不羁的青春,装着一段难以忘怀的故事。
现在,把这些老古董翻出来回忆,其实感慨的不只是包包,还有那些流去的岁月。
上世纪60年代
手包 用牛皮纸做的,风光无限,可好景不长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在石家庄上学时,常见外语老师提着一个精致的牛皮包,装着几本书来给我们上课。时间长了以后,我发现老师提着的包是用牛皮纸做的,承受不了多少重量。
时间仅仅过了一个多月,我们全家便随父亲来到了孝义县的西泉山区。当时,三线企业建设搞得如火如荼,我们读书的学生也常去工厂学工干活。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厂基建科干活时,发现了装洋灰的水泥袋里边有两层纸是新的,并和我们老师的手包颜色一模一样。于是,我便帮着民工师傅拆封口线把水泥倒出来,将里边的两层新牛皮纸拿回了家。
我将牛皮纸折剪成老师手包的形状,做裁缝的母亲给我的手包钉上了气眼,拴上了花绳子,样子很是好看。跟着,我的同伴们也用牛皮纸相继做了各式各样的手提包包,还有的在纸包上剪、贴、印、写上了毛主席语录,有的画上了红红的五角星,样子很是好看。
不知过了多久,我发现牛皮纸包,纸质太脆,禁不住来回抖动,容易裂口。于是,我又将麻纸粘在牛皮纸袋上,做成双层手包,这样就防止了牛皮纸包极易产生的脆裂。尽管这样做,纸终究是纸,它还是禁不住长时间的折腾,不知不觉就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牛皮纸包那一时的风光,至今让我难以忘怀。
王玉凤(太原)
上世纪70年代
挎包“老北插”捎来的
那天,老邻居董建华大姐捧着这张老照片,激动地给我讲起了她和幸福包包的往事。照片中,她身穿蓝色涤卡布上衣,胸前挎着一个崭新的黑色人造革包包,尤其是包包正面闪耀着金色的“北京”二字格外醒目。俊俏时髦的董建华大姐笑得灿烂无比。“上世纪70年代末,我还在闻喜县的一个国营食品厂上班。”董大姐说,“当时,厂里安排我到省城去参加全省糕点调味技术晋南片组第一期化验员培训班时,我设法让一个北京插队的青年,给我买了一个连做梦都想的黑色人造革挎包。那位老北插从北京回来路过太原,把印有‘北京’二字的包包送给我时,我迫不及待地往胸前一挎,美得简直要飞起来了。我赶快跑到照相馆,留下了这个既美丽又幸福的瞬间。那年,我参加培训班结业后,挎着时髦美丽的包包回到厂里时,一下子就成为姐妹们议论的焦点,大伙像蜜蜂追花儿似的追着我不放,都想挎着我的包包美一美。最有意思的是,那年姐妹们都借我的黑色人造革包包,像我一样挎在肩上去照相。这件事当时竟然轰动了全厂。”
董大姐说:“最难忘的是,在我第二年旅行结婚时,我挎着自己的时髦包包,终于和我最爱的人在天安门前留了个影。然后,我又挎着我的时髦包包回来,家里人和厂里的姐妹们都祝福我。”
听着董大姐说她时髦包包的往事,我回味了好久,那时候的美女能拥有一个人造革包就感到无比幸福,可现在谁还待见呢,但这却是董大姐的青春记忆,只有她们这代人才有这么深的感受。
董大姐讲完了,我还一直沉浸在她动情的故事里。
陈玉霞(绛县)
上世纪70/80年代
“直筒包”往自行车上一挂,时髦方便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商场里卖的包包,我印象中样式比较单一,材料大多也是人造革和帆布的,很少见到皮制包,大多数人家用的包是手工缝制的。
那时候,学生背的书包普遍是自家做的布包包。我上小学时的书包便是母亲用帆布手套做成的,现在想想真有趣,很佩服母亲的手艺和智慧,这种包是用帆布劳保手套改缝制作的。帆布手套宽松厚实,虽然是手套但拆开后基本是一块四方布料,一只手套拆开后剪去大拇指部分,把其余四个指头部分缝在一起,方方正正的就是包的一个面,两只手套正好是包的两个面,两个面合起来中间用三寸宽的布条缝起来,缝上边、配上两条带子,一个书包就做成了。我们弟兄三个上小学时一直都是用的这种“书包”,可惜当时没有保存或拍照留影。
上中学后,我们用开了“军挎包”,一直到毕业。记得这种包一开始没有卖的,大都是管自家当兵的亲戚要的。当时年轻人最时兴的就是“军挎包”,巧手的人给它增加了装饰,绣上红色的“为人民服务”,有的还绣上五角星,但样式一直没有变。
我中学毕业的前两年,很多毕业的学生都响应号召,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了。大哥也同样上山下乡插队落户到郊区的一个山村里,干了一年,最后一结算是每日工分折合人民币8分钱。这样除了没有挣下钱补贴家里,反而还从家里拿伙食费。我中学毕业那年,由于符合“长子下乡,次子免插”的政策,被去街道招工的一家集体单位招了工,我一上班,家里大人很高兴,母亲叨念着“二小终于能挣钱给家补贴了”。因为单位离家很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为了节省开销,上班前母亲特意给我买了个人造革的“直筒包”,上面印着“北京”两个字,这也是我第一次用在商店里买的包(图1)。这种包样式简单,便宜实惠,往自行车上一挂,时髦、方便。
每天上班前,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乐呵呵地把母亲准备好的午饭,放在当时很流行的方形铝饭盒里,装在人造革包里,往自行车上一挂,飞驰般地去单位了。由于一直在自行车把下边挂着,时间长了,包包两边各磨了一个小孔,虽然难看但不影响使用。但有一年冬季的早上,天蒙蒙亮,和往日一样我着急地赶去上班。寂静的马路上,只听见一声猫叫,我重重地摔在马路当中,还好那时汽车少,没有出现危险。当我忍痛急急忙忙起来时,才发现前轮压着一只横穿马路的猫,猫没事跑了,我却摔倒了,再看我的人造革包,一面撕磨开一个大口子,不能用了,很是心疼……后来又买了一个,一直使用到相对经济条件好点,不再带饭上班为止,这大概是刚改革开放后的那几年。
说起现在的包包样式,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只有想不到,没有买不到的,看着儿子隔三差五地就网购回奇形怪状的包,我直说:“有个用的就行了,老换什么了?”儿子却指着我保存下来的这个人造革包说:“咋,不行还用你这包?快扔了你那老古董吧。”我说:“就是为了留个纪念,才一直保存着,你想用还没资格了,等的让孙子上学用了。”我说的话把一家人都逗乐了。
王忠寿(阳泉)
上世纪80年代
军用挎包 不管是不是当兵的人,都爱
我家至今还保存着一个褪了色的军用挎包,那是我当兵时用过的。从发下至今,已有30多年了。
那个军挎包刚发下来时是深黄色的,但经过洗刷和日晒,挎包的颜色早已泛白,但我依旧舍不得扔掉。我把它刷洗得干干净净,里边还放了两个卫生球,生怕因保存不当而被虫蛀,而且每年夏季还要拿出来晾晒一下,因为那里装着我难忘的记忆。
我最初喜欢军挎包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那时,这样黄色的军挎包非常流行。在军人政治地位令人仰视的那个年代,不要说军装了,就是能背上个军用挎包,同样也会吸引不少人羡慕的眼光。甚至个别年轻人为了一个军用挎包不惜去偷,因为这样的军挎包实在是很难弄到,即使花上高价也买不来,市场上根本没有卖的,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有这种挎包。我曾听一个复员军人讲过,军挎包和其它军用生活物品不一样,军装和军被隔几年会换发,但军用挎包只发一次,所以就显得越发珍贵。
那时人们最喜欢的是那种洗得褪了色的、发白的军挎包。我们学校军宣队的那个军代表王教导员就有一个,而且上面还用红丝线绣着毛主席题写的“为人民服务”的狂草和一个红五星。每当他斜挎着那个洗得发白的军挎包从校园走过的时候,常会引来同学们羡慕的眼光。
当然,同学们中间也有少量背这种军挎包上学的,那肯定是家里有当兵的人。每当他们坐到座位上从军挎包里往出掏课本和文具盒时,让人馋得眼珠子快要掉出来了。那时,我做梦都想有这样一个军挎包。直到中学毕业参军后,才实现了这个梦想——背上那个让我做梦都想着的军挎包(图2)。
我没有像有的人那样往军挎包上绣毛体“为人民服务”,我喜欢朴实的东西。这个深黄色的军用挎包很实用,每次上街我都要背上它,虽然放不了多少东西,但对于每月只有6元钱津贴的我来说也足够用了,因为每次上街只买一些牙膏香皂之类的日常生活用品。有时为了上街方便,我会在挎包里放上一件便装,当我离开营房走出哨兵的视钱后,我就把军装脱下来放进挎包,然后再把便装穿上。
离开部队回到地方以后,这种军挎包依然流行,那时已到了70年代的后期,当我接到成都气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后,我依然忘不了把那个陪我度过军旅生涯的军挎包带上。这个军挎包又一直陪着我完成学业直至参加工作。
现在,除了军人,已没有人再使用这种军挎包了,更少有人为此再魂牵梦绕。但我依然喜欢它,因为那里装着我的美好记忆。
赵肖根(太原)
作者:太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从包包看女生状态,你的状态被猜中了吗?
【军旅琐忆】胡华军||军用挎包
制作帆布小挎包
休闲斜挎包什么材质比较好?
克旗记忆 | 想起当年黄挎包
【浠蕲事】系紧你的裤子带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