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情商的父母,怎样让孩子说出真心话?

关注成长树

每天读点有用、有趣、有态度的育儿干货


文 | 小树妈妈

成长树原创,公号转载请在后台输入“授权”


好友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孩子的照片,说好后悔把孩子给爸爸带,让孩子遭罪这么多天。


一问才知道,她这段时间加班频繁,这几天都是老公带孩子的。昨天晚上孩子是哭着回家的,她就问老公怎么回事。


老公跟她告状说:“因为白天上课总脱鞋,老师批评他了,不让他脱鞋,他就哭,刚接他的时候,他跟我说了,我说活该,批评你就对了,他就一直哭着回来了”。


好友还觉得是孩子顽皮,想着可能是孩子的脚长得快,鞋子是不是小了。


今天她给孩子放热水洗脚,一脱孩子袜子,眼泪就直接出来了。孩子两个大脚趾的指甲又薄又红,几乎露肉,渗血出来。


她问孩子是怎么弄的,孩子说是前一天,在抽屉里翻出来一个东西,不知道是什么,问了爸爸,爸爸说是磨指甲的,就把两个指甲磨掉了。


好友问孩子疼不疼,怎么不跟爸爸妈妈说,孩子说爸爸当时在看手机,妈妈回来的时候他忘了。


好友说现在她是又生气又心疼,特别后悔自己没有先告诉孩子那叫指甲锉,不是锉指甲的面,是锉指甲的边的,更后悔把孩子给他爸带。





- 01 -


听完好友的讲述,真替这孩子委屈。不过夫妻俩都忽略了仔细询问孩子因为脱鞋子被老师批评这件事。


爸爸妈妈即使当时没有注意到孩子挫了自己的指甲,如果能顺着孩子被老师批评这件事,问清楚孩子原因,孩子也能少遭不少罪。


比如耐心的询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在学校脱鞋子呢?”或者猜测一下,“脱鞋子是因为脚不舒服吗?”,“你知道在学校不该脱鞋子的对吧,那还脱鞋子是为了用小臭脚丫子熏周围的哪个同学吗”?


让孩子把有充分表达自己的时间和机会,孩子就会慢慢的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最忌讳的就是着急,和先入为主。


但很多时候,有耐心的询问恰恰是最稀缺的。


孩子闯祸了,我们就先责骂孩子调皮;孩子题做错了,我们就先说孩子不认真;孩子滔滔不绝的说自己的想法,我们会先告诉孩子这个事情你不懂……


这样也最容易让孩子变得沉默,把所有的事情都憋在心里。


曾经遇到过一个叫小东的孩子。他跟我说了自己小学时代遭遇校园霸凌的事情。


小东四年级转到一所小学做插班生,因为长得比较瘦小,又是新来的。后排几个男生就经常围着他欺负。


他那时候年纪小,因为害怕那几个男生报复,不敢告诉老师。就跟父母透露说不喜欢新学校,不想去上学。但父母就认为他只是到了新环境不适应,想偷懒。父亲还因为他成绩下降和逃课打过他。


最后小东想出了一个不用上学的办法,就是狂吃很辣的红辣椒。吃到胃绞痛,然后求父母带他去医院。为了逃避那几个男生,小东到小学毕业一直在吃红辣椒。而父母也从来没有问过孩子究竟是什么原因。


孩子后来落下了严重的胃病,吃生冷辛辣都会犯病。他一直在说,如果当初父母肯耐心一点,问问他为什么总不想上学,问问他喜不喜欢新学校,可能就不会这样了。





- 02 -


除了有耐心的询问,父母也需要对孩子足够的包容度。


最近有一起14年前的命案告破了。谁都没有想到,当年那个捅了被害老太太74刀的残忍凶手,竟然只是一个15岁的少年,并且是个“有希望考清华北大”的名校尖子生。


他交代的杀人动机,有些匪夷所思。竟然是高一晚自习逃课想去网吧,看到老人的房子里亮灯就趴在墙边,想搞点钱上网。老人发现之后开始骂他,他害怕引来别人,就有了这样的惨案。


面对记者的采访,犯罪嫌疑人宋成(化名)竟然说,捅人74刀“不害怕”,怕的是“被我爸知道”。


父母对他都很好,“他们的举止都很端庄,为人也很正派,我爸妈最注重面子了。”


但是如今已经年近30的嫌疑人,提到对父亲的恐惧还是会把脸埋在手掌里,失声痛哭。“我做所有错事,第一时间的反应就是,如果被我爸知道了会怎样?”


在他的记忆中,每次想和父亲亲近,“但不知怎么亲近”。他从来没跟父亲有过任何双向的“交流”。每次做错事,不是挨打,就是要听父亲讲“至少两个小时不重样的道理”。


他说后来面对父亲,就学会了“演戏”。他说自己即使不乐意,笑一笑也不过是“扯动一下嘴角而已”。


看完这段采访,心中五味杂陈。我们不能说他残忍的犯罪行为与父亲与家庭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但是我们生活中,还有多少这样不会与孩子沟通,不会跟孩子亲近的父母呢?又有多少个为了不挨骂,不被父母责罚,而逐渐学会“演戏”的孩子呢?


以父母的阅历跟年龄,在跟孩子的对话中,是占有明显优势的。父母可以长篇大论,一直把“真理”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询问孩子,也是带着教育和责备的姿态在跟孩子沟通,这样对孩子来说,明显有失公平。


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情感的双向流动。孩子开心了,父母可以问问孩子,有什么好事儿可以分享吗?孩子不开心,可以问问孩子怎么想的。就是单纯的关心的询问和耐心的倾听就已经足够。


想对孩子提出指导意见或者建议也可以,但是不要让谈话变成父母的“一言堂”,对话是两个人的事,只有孩子有存在感和被尊重的感觉,跟父母的关系,才能真正亲密起来。



- 03 -


也常有父母抱怨,自己问了孩子,但是孩子总是喜欢敷衍着说“嗯”、“还好”、“随便”,好像有隔阂,根本不愿意多说话。


其实这种现象也很普遍,孩子的表达能力毕竟有限。说不明白为什么生气和今天过得怎么样这些问题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我们做父母的,就需要给孩子一定的引导。


问孩子他有能力回答的问题


曾经遇到过一位爸爸,跟我说孩子“太闷”,听课就知道傻乎乎的坐在那里听,让记笔记就记笔记,但是从来都不问老师什么问题。


“都听懂了也行啊,结果一做题就错。我问他你自己觉得你这个答案对吗?也是傻站着不回话”。


听完这位爸爸的话,能感受到他的无奈,可是也能想象到孩子的委屈。他做好了题目,写完了答案,每次都要被爸爸问这个答案他觉得对不对,他肯定是觉得对才会写上去的呀。


如果爸爸可以温和一些,换一种问话方式,肯能孩子就有话可说了。


比如问孩子“你把题目再重复一遍好吗?”,孩子自然就会对题目加深印象。或者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步骤和解题思路能不能跟爸爸好好说说”,“你这里做的很对,但是下一步这个地方有点问题,你再算一遍,爸爸看看你自己能不能补充全面”,这样就避免了太过尴尬和宽泛的提问,把孩子的思路引导的每一个步骤上来。


效果肯定会比单纯的问孩子“怎么不会问老师问题”和“你觉得你这答案对吗”这样要好。


多让他讲他感兴趣的问题


侄女3岁左右的时候,带她去动物园。孩子看到什么动物都很好奇,嫂子就慢慢跟着,到了每一处,都跟孩子介绍这些动物的特点。


回去的时候,嫂子就在车里问小侄女,“今天开不开心呀?”“今天我们是跟谁一起去的动物园呀?”“我们回去把看到的好玩的动物,跟爸爸说说好不好呀?”


“我们回去告诉爸爸,见到了一个脖子特别特别长的动物,你知道叫什么吗?”“你还记不记得给哪个动物喂香蕉了呀?”“你看到哪个动物的时候,说好漂亮好漂亮来着?”


嫂子一路都在问小侄女关于动物园的问题,小侄女也一直开心的回答,没有一点不耐烦。有些问题她需要再想想,但是稍微提示一下,就说出来了。


回去见到爸爸,小嘴也是连珠炮一样把自己见到的东西说了个遍,还特别骄傲的样子。


孩子小的时候,经常跟孩子做这样的问答好处不少。一方面是锻炼了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一方面也让孩子对美好的事情,开心的事情,加深了印象。但前提就是孩子要感兴趣。如果去了不好玩的博物馆,回来一定问孩子什么东西是什么朝代的,哪年的,孩子就会兴趣大减了。


提问孩子的时候,提供一些选项


群里有位妈妈说她问孩子“午餐想吃什么,妈妈给你做”。孩子说吃冰淇淋。妈妈告诉孩子不能吃冰淇淋,孩子就不高兴,说妈妈说话不算数。


其实要避免这种情况很简单,给孩子提供几个选项就可以了。


问孩子想吃炒肉丝还是想吃饺子,想穿牛仔裤还是想穿运动服。这些都减少了孩子思考的时间和范围。又都是父母可以接受的选项,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有一句话说,与老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自尊;与男人沟通,不要忘了他的面子;与女人沟通,不要忘了她的情绪;与上级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尊严。与儿童沟通,不要忘了他的天真。一种态度走天下,必然处处碰壁。


其实我们跟孩子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流动和情绪的互动。作为父母,只有带着耐心、爱心、同理心和包容心,带着对孩子完全接纳的态度去询问孩子,孩子才会愿意跟我们说心里话,我们也才能知道孩子们的想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长按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即可获取

回复数字即可查看


1001.电视对孩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你想象不到!

1120.孩子人生的3次叛逆期,你一定得这样管

1127.亲爱的,你的孩子跟谁睡?

1028.晚一年上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1033.小学生1-5年级好习惯养成要点一览表,总结的很好!

1036.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妈妈,不要错过这篇文章

1021.小学不抓紧,初中徒伤悲!1-6年级怎样“陪读”?

1131.我为什么不阻止孩子玩手机看电视?

1146.做“零吼叫妈妈“一年来 ,我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1154.生二胎,你还得过道坎

1157.孩子的那些“痛”,当妈的知道多少?

1160.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管他才有效

1169.培养要趁早,孩子到十八岁时必须拥有这八种能力 

1170.晚上三小时,陪伴孩子的最实用方案!

1172.你的言行影响孩子一生,高情商的父母这样说话

1174.孩子智商和情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母亲

1175.为什么老二比老大精?

1178.为什么我坚决不给儿子报学前班

1185.不发怒的孩子,更容易长成脾气暴躁的大人

1193.妈妈,我是从哪来的啊?看看这位家长的机智回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我希望你为自己好‖文/ǎζ歌
这样说,孩子才愿意听你的!
留守儿童的中秋夜
孩子的未来,藏在父母的状态里
用非语言的方式与孩子沟通
孩子遇事喜欢讨价还价,父母应该怎么与孩子沟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