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狠狠抽自己耳光
请辩——硬知识、硬思考、硬行动

——记得嘲笑我


前言:

今天又是一堂知识课,会聊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做实验以及面对一个新问题时,如何去避免印象流的判断,然而硬知识通常不会那么有可读性,我的目的就是尽量让大家啃得下去。


1


先来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作为开头:

一个女人为了测试自家男人对她的忠诚度,派了个如花似玉的闺蜜去勾引他,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最终,这个男人上钩了。由此,这个女人得出结论:你看,果然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分居后,她按着鸡汤文所言,十指不沾阳春水,每日将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接着,约老公出来商谈离婚事宜。鸡汤文里说,老公被惊艳到了,啊,原来我老婆这么漂亮,你为家庭实在付出太多了,是我之前不懂得珍惜。于是痛哭流涕跪求原谅,接着她的女王梦实现了。

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另一种可能。男人是带闺蜜来的,看到闺蜜不再那么光彩照人,女人有了一些优越感,但事情并没有按预想的发展,男人平静地告诉她自己现在过得很好,离婚的态度也很坚决,闺蜜略显疲惫的脸上闪过一丝幸福。女人感觉有点懵,不是男人都是喜新厌旧的吗?不是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吗?现在这种状况不应该是我话事了吗?

看着男人离去的背影,她不知道哪里出了错。


2


我们就单纯地来聊聊这个可怜的女人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她看上去这么愚蠢,因为她从来不曾做过自己的主人。何解?从她决定试这个男人开始,她就成为了思想的奴隶。

在做实验之前,她已经预设了一个立场,那就是“男人没一个好东西”,接下来她所期盼的,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印证她的结论,因此她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测试,因为她的立场植入太深刻,人要强烈地反驳自己往往是困难的。

至于她打扮地光彩照人去找这个男人,也无非是想再次印证这个观点,如果这个男人果然回到了她的身边,她的实验就成功了,而且还有点小小的优越感。这种优越感不仅来源于她的思想,还有她的魅力,要知道很多女人多多少少是有点“小三”情结的,她们既痛恨这种生物,又希望在不付出代价的前提下展现自己有成为这种生物的潜质。

3


讲到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了这个实验有着很多问题,而根源就在于这个女人三观不正且死不承认。而为了更有力地死不承认,这类人通常又会希望通过一些片面的实验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但同时他们又没法将自己的三观和预设立场与实验隔离开来,于是,就会陷入自证自圆但又悲哀的死循环

这个可怕的效应叫做“实验者偏见效应”。

简单说来,就是当你偏向于某个结果的时候,你在实验中得到这个结果的可能性就更大,而你自己却完全意识不到这一切,因为你不想狠狠地抽自己耳光。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个心理学家想做个“人在权威的震慑下,对于残忍的命令会继续保持善良还是会变得冷酷无情”的实验,他认为人性是善良的,于是他设置了一个场景,随机挑选了一批实验对象,要求他们用电击的方式去惩罚一名做错事的人。他发现这些人果然都很善良,多数人在面对权威的错误命令时不为所动。

他的朋友不同意,他认为人性是冷酷无情的,于是他也设置了一个同样的场景,最后他发现这些人果然都很冷酷无情,在权威的命令下不断电击那位做错事的人。

为什么同一个实验会出现两种迥然各异的结果呢?

因为他们自己也没有意识到,在实验之前,他们已经给自己埋下了预设立场。于是,心理学家在挑选实验对象时,并没有做到完全随机,他会挑选一些看上去更善良的人,而他的朋友则会“随机”挑选一些看上去更喜欢恶作剧的人。如果让第三方去挑选呢?当然可以,前提是你不能告诉他,这些实验对象是用来做什么的,否则第三方自己就会有立场,且你得找很多个不知情的第三方同时帮你才行。

光这样还不行,心理学家在实验中作为权威去命令实验对象时可能会较为温和,而他朋友的语气则会像希特勒一样凶狠且不容反驳,因此,这样得出的实验结果依然会不可靠。而这个环节如果换了任意一个不知情的第三方来执行,他也很有可能会在知道实验过程的时候就同时得知了实验目的,这样,他的预设态度依然会影响公正的实验结果。

因此,这个实验的设计本身就不够严谨,难以操作。

别怀疑,我们很多的所谓科学论文都是这么来的,怀着自己的立场,然后弄个简单的实验,随意搞几组数据,就这么发布在了学术期刊上。所以你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不管多么权威的科学网站或杂志,不管表面看上去的证据有多么严谨,大多数的结论也都是不太可信的,靠什么去辨别?靠我们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去辨别。

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不也是从各类知识中汲取,然后不断提升的吗?那我们怎么能判断自己原先的这些固有认知是不是已经出了问题了呢?

这个问题不错,所以我一直提倡大家在“攒”知识的时候切忌求快,别什么东西都一股脑儿直接往自己脑子里塞,根本不看正不正确,“这贱人该死、男人出轨就是渣、多数女人都拜金、南海就是中国的、中医西医怎么怎么的”等等,一旦情绪被调动起来,就直接热血沸腾,这样久而久之,你就会变成单细胞生物。


4


检视自己的固有认知有没有问题,就是寻找抽自己的机会,这不仅在情感上并不容易做到,多数人也不知该从何做起。

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最重要的是地基,地基不稳,上面全是白费,所以你经常会看到造个楼盘,两三年了还是一片荒凉,突然有一天一旦往上造了,一下子就感觉快结顶了。知识也一样,最重要的是“元知识、元认知和元方法”。它们是知识的知识,认知的认知和方法的方法。元知识用来验证知识的全面性、真实性,元认知用来验证认知的逻辑性、严密性,元方法用来验证方法的实质性、系统性。

我相信很多人现在正忙于搭着自己的空中楼阁,所以我们会看到无数的可怜人像一群羊一样,今天被赶到这里,明天被赶到那里,一有风吹草动就群情汹涌,因为他们根本不曾认真打过地基。

5


打地基就是一个不断抽自己的过程。

比如说到转基因,崔永元说转基因很有问题,并表明自己自费去美国作研究,花了几十万,然后方舟子说转基因没问题,崔永元是呆B,反科学。

你第一印象就是崔永元,敢说实话的代表,自费作研究,不图名不图利,所以崇高;方舟子名声不太行,而且獐头鼠目,一看就不是个好人。

接着你就该抽自己了崇高跟真相有什么关系?方舟子的长相身份言论和作风,与这件事本身又有什么联系呢?多数人思考问题喜欢把这些事情都联系起来,因为要自己去弄懂,这是个多么难的事情啊,可能花了大力气还会让他们怀疑自己的智商,所以,就凭感觉吧。

接着出于本能,你会先查转基因的危害,看到了可能会无法生育,于是你就立马把它跟毒药划为一道,这后果太可怕了,不行,不是好东西,该抵制。因为出于生存本能,你会宁可相信它有害,而不愿冒险相信它无害。这时,又该呼上一个大嘴巴子,你连转基因是啥都还不知道呢,瞎判断啥?

然后你该不断查,查转基因究竟是个什么,为什么要转基因,有哪些国家有转基因食品,占比多少,它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了什么新问题,新问题可不可以被解决?

经过这一系列的查找和思考后,为了避免掉进很多先入为主的陷阱,你的脸相信已经被打肿了,这时你才会对这件事有一个新的看法,接着你再仔细分析崔永元和方舟子提出的论据,方能产生稍微有价值的判断。

6


以上仅是一个粗浅的例子,如果你要对自己陌生的领域发表些什么,记得先认真打好地基,拿来主义不可取,就算是权威资料的引用,也得用逻辑细细推敲,毕竟你的大脑不是垃圾桶。而做验证实验,就更需要警惕,假如最终没有被打脸,就该对照“实验者偏见效应”,看看自己哪个环节是否出了问题,如果别人来操作,会不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知识需要严谨、科学需要严谨、认知需要严谨。在思想更新迭代的时候,难免也会有需要狠狠抽打自己的时候,但这并非坏事,只有蠢货才会不断证明自己正确,所以牛人的脸一般都是肿的。


(完)

其他热文请打开公众号菜单栏“分类热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9分钟读完:《知识的错觉:为什么我们从未独立思考》
如何识别转基因?
不要去规定世界该是什么样子
你的知识,也许会成为进步的阻碍
男人防身术 别人打你耳光要这样反击 太实用了
175、学着从底层逻辑中,提高自己的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