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至圣先师”孔子的罪恶与迂腐考辨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孔子的地位可以说是无人可比的,在两千年的封建王朝,他当了差不多两千年的至圣先师,是无数中华先祖们的人生灯塔,更是华夏文明的精神导师。哪怕是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孔老夫子的地位虽然有所松动,但在民族精神的信仰方面,他依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拜了两千年孔子,我们现在再也不拜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当历史的时间轴运行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候,因为中华民族遭遇到了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泱泱华夏在欧美列强的侵略下,步入了岌岌可危的民族危亡之境地。在这样的情况下,力图奋发、想要拯救华夏的万千知识分子沉痛反思,最终将导致这惨烈现状的根本原因归罪于两千多年前的那一位至圣先师——孔子,并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打倒孔家店”的呼吁。

我其实很理解当年那些优秀知识分子的反思和呼吁,在那样的局势之下,已经统治了中国两千年的孔孟儒家思想确实有很多值得批判的地方,但是,由此将延续了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儒家思想彻底打倒的做法,的确也是一种罔顾历史的极端做法。

孔家店,至少孔子自己是没有的。(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说起孔子的“罪恶”,普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他老人家的固执和迂腐,说他不与时俱进,说他禁锢了华夏人民的思想,但事实上真的如此吗?我觉得不是的,孔子至少是不迂腐的,他的思想中存在着大量的跳跃式思维和革新式哲思,说他迂腐的人,可能真的没有详细了解过老夫子的那些故事。

不信的话,咱们来看看关于孔子的两个故事。

那一年,周游列国的孔子一行人从陈国来到卫国的蒲地,当时蒲地的公叔氏正在反叛卫国。蒲人叛军就拦住了孔子一行人,并恶狠狠地对他说:“你们必须发誓不去卫国,否则,我们就不会让你平安的离去。”蒲人这样做的目的,应该是怕孔子去帮助卫国。

孔子周游列国路线图,其实他大多数时候就在河南山东转圈。(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孔子想都没想,非常爽快地答应了公孙氏叛军,与他们订立了盟约,并发誓绝对不去卫国。蒲人见孔子如此豪爽,也就没有再为难他,并派人将他送出东门,目送他走上了前往卫国相反的方向,这才放心的离去。

谁知道,孔子走出东门后不久,立即带领一帮子人迂回转道就去到了卫国,他去了卫国之后,还真是想帮助卫灵公消灭叛乱,并给他指出了方向,怎奈卫灵公年老且毫无进取心,居然放任铺地叛乱而不去征讨,当然这是后话了。

事后,子贡就质疑过自己的老师,他的意思是您老人家总说要以诚待人,讲究信用,如今你和蒲人订立了不去卫国的盟约,转头却又赶往了卫国,你这不是破坏盟约,不讲信用吗?

子贡是七十二贤之一,但他同时还是一代大富豪。(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孔子听后大概翻了一下白眼,他告诉子贡说:“所谓订立盟约这种事情,上天是不大会管的,你不用担心。”意思是,老子我毁约就毁约了,谁又能奈我何?


又一年,孔子的一个学生在国外救了个鲁国人,这件事情在鲁国传得沸沸扬扬,大家都交口称赞,可这个学生回到鲁国后,却被孔子莫名地好一顿大骂,这是为啥呢?别急,咱细细地说一说。

鲁国是被谁灭的?你知道吗?(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鲁国当年有一条有些特别的法律,他们规定,凡是有人看到鲁国人在外沦为奴隶,可以自行出钱将这个同胞赎回来,赎回来之后,这个人就可以拿着账单直接找鲁国的财务部门进行报销,且能得到一些奖励。在这样的规定下,那年月还真是有不少人在国外赎回了自己的同胞,你要知道,那时候的人力资源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所以这是一个善政。

有一次,孔子的一个学生就在国外自掏腰包,成功赎回了自己的一个同胞。孔子的学生嘛,当然是非常有觉悟的,因此,这个学生回国后,他不但没有找财政部门去报销,反而将这件事情隐藏在了自己心里,对谁也没有说,以示自己与众不同,做雷锋不留名。

但他不宣扬不等于这件事情真就没人知道。不久,那个被救回来的人为了表达自己对孔子学生的敬意,便在邻里之间到处诉说着孔子学生的善良和伟大,一时间,这件事情就被传得尽人皆知,大家纷纷站出来称赞孔子以及孔子学生的高风亮节,并充分表达了对他们师徒的钦佩之情。

周游列国之后,孔子在鲁国短暂的执政过一段时间。(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可是,当这件事情传到孔子耳朵里后,孔子霎时间就变得勃然大怒,他赶紧把自己的这个学生叫到了自己身边,一口气将他骂了个狗血淋头,让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候,孔老夫子就说了:“你做了好事不求回报,这事情本来是值得称赞的,也似乎确属一件品格高尚的事情。但是你想过没有,你不去宣扬自己的善事,不去找国家财政报账,那么其他人以后在国外看到同胞沦为奴隶,他是救还是不救呢?其一,他可能不如你有钱,他要是出钱了国家财政不予报销,他会不会因为自己手头紧不救助同胞了呢?其二,你仗义没错,但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仗义,很多人还是要追求点名利的,如果他们做了好事,却必须学你不宣扬不留名,他们会不会因为某一些小心思对国人沦为奴隶的事情再也不闻不问了呢?”

所以,孔子下了个定论,做好事留名是一件大善,不留名只是小善,因为留名可以教育大部分人,而不留名只能体现下自己的高尚品格,仅止于个人。在客观上讲,他这个学生的行为减少了更多的在外国做奴隶的鲁国人被赎买回家的机会。

善分大小,孔子追求的是大善,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警示借鉴作用。(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在我们的普遍印象中,孔老夫子真就是那种一板一眼、一本正经、不苟言笑、且思想和行为极度固执的老学究,做学问可以,做事可能要差那么点意思。但是,如果我们阅读了上面的两个故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这位老先生完全不是我们印象中的刻板模样,相反,他的思维里充满着智慧的张力,非常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且很多时候都能发人深省,警示世人。

实际上,孔子绝不是那种只知道埋头做学问而不问世事人情的老古董,他的儒家也是一种经世济用的实践学问,有伦理也有法度,有效果也有远见,他知道怎么去调动国人的积极性,更好的去追求一种实质上的正义。

真正说迂腐的话,孟子比孔子更有代表性。(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相比较来说,他的后世弟子孟子似乎是要呆板一些,他的学问大多只存在于庙堂之高,倡导君王行“王道”、施“仁政”,而少有关心下层阶级的基调。不过,也正是孟子的这种倡导,最终也让儒家在封建统治者那里站稳了脚跟,倒不是因为封建统治者真的愿意用“王道”和“仁政”的法子,他们只不过是有了一个更好用的麻痹底层人民的手段罢了。

可能也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出身于社会最底层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终将孟子从孔庙的尊奉牌位上驱逐下来的真正原因吧。而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万世师表,凭借的还真不是一点半点的小学问,他的行为方式、智慧韬略可研究的多了去了。

明太祖朱元璋十分不爽孟子。(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那孔子的这些勇于创新和革新的智慧,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我个人认为是西汉大儒董仲舒和汉武帝联手造就了这一切,相较于有很多变通和革新的孔子儒家学说,极度强调“君臣父子式的三纲五常”、“君权神授制的天人感应”的董仲舒改良版的政治版儒家学说,更加符合封建王朝统治的需要,因为这样才更有利于维护皇权、君权和王朝的稳定统治。

由此,董仲舒也将孔子周游列国而不得的政治机会牢牢地把握在了儒家的手中,开启了维持了后世两千年的那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儒家美好时代,也就是说,使儒家变成迂腐、守旧、禁锢模样的,其实并不是智慧丛生、勇于变革的孔子,而是西汉大儒董仲舒。

如果单论对学说的贡献程度,董仲舒的作用远超孔孟二人。(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只是啊,如果不是董仲舒改造儒学,想必想要登上天子之庙堂,估计还是没有太多机会的,因为皇权不需要,而只有他改造了儒学,儒学才能从在野学说摇身成为统治华夏两千年的王朝正统治国理政之学说。在这一方面来讲,对儒家贡献最大的,其实并不是孔子,而是这个死得相当惨烈的这个董仲舒,如果单从功业大小方面来评价,董仲舒似乎更应该被评为儒家的那个“王者”,而并非周游列国啥也得不到的孔孟二师。一句话,如果没有董仲舒,儒学学说非常有可能早就像墨家一样,被扫进历史的隐蔽角落了,根本不会有挥斥方遒的这两千年辉煌史。

世道往往就是如此,两全其美、各大欢喜的结果是很难得到的,我们所有的事情,大多是非此即彼式的只能顾及一端,不太可能臻至完美,这只是一种理想中的状态,既不可遇也很难求,而我们的儒家,恰恰就是这样。#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分享历史五千年#

罪恶的不是儒家,起码不是孔子的儒家,而是不知变通的后世人们。(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生前身后,最身不由己的人
原来儒学真的博大精深,孔子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
董仲舒是如何改造儒家
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董仲舒让儒家起死复生,为何总被骂?
儒学的宗教性问题:儒家是宗教吗?
读书随笔:诸子的真相(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