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学家盘点进化论中存在的12个误区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进化学说。

其核心内容是:同一种群中的个体存在着变异,在生存空间和食物都有限的情况下,生物都在“为生存而竞争”。那些具有能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的个体能够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而那些不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将被淘汰。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积累成为显著的变异,由此可能导致物种之间形成差异,甚至出现新的物种。

然而,从《物种起源》出版的那一天起,围绕进化论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

那么我们对进化论究竟了解多少?我们真的都懂进化论吗?有专家撰写了一组文章,对人们在进化论上存在的认识误区进行了剖析,阅读这些文章或许会让我们对进化论有一些更新的认识。

误区1 任何器官都源于适应。

并非每个器官都是适应的结果,也不一定都有存在的必要。比如鸵鸟的祖先是会飞的,在进化过程中,鸵鸟放弃了飞行,但它们还保留着—对没用的翅膀;又比如在一些蛇类体内发现的腿骨。再看看人类,我们身上也有很多无用器官,比如阑尾。为什么这些无用的器官没有被进化掉呢?这是因为还没来得及让它们彻底退场。

误区2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唯一方式。

在一个人的胚胎中至少带有100个,甚至更多个新基因突变。这些新基因突变中的大部会逐渐消失,少量则遗传下去并扩散开来。因此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没有筛选作用。换句话说,并不是生物遗传学上的每一次细微变化都源于自然选择,有时可能只是一种碰巧而已。

误区3 进化一定提高生存能力。

“适者生存”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了。别以为进化总是增加了那些生存者的几率。自然选择能在任何水平进行,同样可以令个体越来越不适应,甚至灭绝。例如,转基因鱼因其基因有所改变,能产生更多的生长激素,长得更快、更大,但相对于野生种群来说,它们却更难适应野生环境。

误区4 进化能让生命更适应环境。

我们不停地被灌输这样的观点:动物越来越适应它们的环境,其实这与真相相差甚远。最经典的例子就是大熊猫。大熊猫的爪子除了五趾以外还有一个“拇指”,由腕骨特化形成,而它真正的拇指和手掌长在一起了,于是它们只好把一段腕骨进化成拇指的样子。腕骨显然不如拇指好用,这样的“进化”就有些不适应环境了。

误区5 进化的创新无所不能。

进化没有那么神通广大,你看,人类就进化不出翅膀。再复杂的器官也是经过一步步的突变得来的,比如进化出翅膀需要很多先决条件,每一步突变都要比上一代多一些优势。飞行其实很耗费体能,鸟类祖先当初进化出翅膀也是为了让自己生存得更安全、吃得更多,是迫不得已的。对人类来说,前肢变成翅膀没有什么实用意义,还是留着那双勤劳能干的手比较好。

误区6 进化让生命越来越复杂。

人们愿意相信进化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人比猩猩复杂,猩猩比猴子复杂,猴子比大肠杆菌复杂,等等。不过进化本身或许并不存在目的性或者方向性,甚至在某些时候,自然选择会让生物物种趋向简单化。这其实很好理解,如果不需要它,自然也就很容易失去它。类似海星和海胆都没有大脑,但它们的祖先却可能拥有大脑的雏形,是进化把它们的大脑弄没了。

误区7 “适者生存”即自私。

“适者”不一定是简单的利己者,也可能是很好的合作者。大自然偏爱合作精神,合作才是适应自然选择的生存策略。一些科学家认为,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间的合作非常重要。例如,癌细胞就是这么一群“自私”的细胞,它们抢夺机体的营养,只顾自己的壮大,如果不被免疫系统除掉,或者不启动这些细胞的“自杀程序”,将给机体带来灭绝性的灾难,结果不堪设想。

误区8 进化论没有预见性。

尽管进化论的预测能力有限,但它还是准确地预测过很多事件的发生。达尔文曾预言地球的年龄非常大,并目将来能发掘出一些处于过渡期的生物化石,这些都在后来的研究发现中得到了验证。进化论还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例如,加入抗虫基因的农作物会让虫子们进化出抗药性,但如果在转基因农作物旁边种少量的普通农作物,就能大大减缓虫子进化的速度。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样一来虫子们的生存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因而无须加紧进化出抗药能力。

误区9 进化是随机的。

变异虽然是随机发生的,但自然选择依然倾向于那些有利于适应环境的变异。不过,机遇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拿鱼类来说,它们有多种多样的形体,但其中最常见的是纺锤形,这种形体可以减少湍流,将水流的摩擦力减少至最低限度。所有擅长快速游动的鱼类,都是纺锤形的。这当然不是谁精密设计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误区10 复杂的结构不是进化的结果。

许多器官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再复杂的结构也是逐渐形成的。比如,大肠杆菌的鞭毛的结构非常复杂,由近40种不同的蛋白质分子组成,而在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蛋白质对鞭毛具有独特性,别的都有其他功能。还有一些细菌鞭毛形成了导向性,也是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误区11 演化了一半的翅膀没有用处。

在翅膀进化过程中的任意阶段,这个“半成品”的翅膀都是有用的。科学家研究认为,飞行动物的祖先是小型树栖哺乳动物,它们在树间穿行、跳跃,逐渐发展出皮翼,然后是滑翔,最终进化出翅膀,拥有了飞行的能力。在这个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每一步都是无用的。

误区12 变异只导致毁灭而不是创造。

变异确实会损坏遗传信息,但有时也会产生不少新的性状,甚至新的物种。就拿人类消化牛奶的能力来说,由于人在断奶后即停止了奶制品的摄入,大多数人在10岁之前就已经失去了消化牛奶的能力。欧洲和非洲的几组人在数千年前开始食用家养牛后,各自获得了基因突变,由此即使长大成人了也能消化牛奶,这样的突变显然是非常有益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真的了解达尔文进化论?
为什么会出现“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颠覆世界观的现代科学十大未解之谜(之七)
进化论在赛鸽育种上的应用
达尔文进化论的局限性
达尔文纪念日:物种起源和“生物进化论”究竟说了些什么?
高纬度的人应该进化出厚毛发来御寒,但事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