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些情绪不释放,毁掉的将会是整个人生

弗洛伊德曾说过:“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科学研究指出,一个人到了青春期,如果还没有掌握处理情绪的能力,那么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人,会更容易用危险的方式去化解,比如:酗酒、吸毒、自残和过早的性行为。

等到长大后,或许人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不会那么极端了,但是不会表达自己情绪的人,依然常常用两种“有毒”的方式寻求出口:

要么是急躁地爆发,要么是在无尽的隐忍中自我消磨。

而无论怎么做,都会害得自己和身边的人伤痕累累。

“情绪管理”的能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而且与小时候被对待和教育的方式密切相关。我们常评判一个人的情商高低,而情商的基础就是“情绪管理”。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能否以一个健康的状态生活,很大程度上要看他从小到大是如何跟自己的“情绪”相处的。

1

上天分给每个人的“情绪管理力”是不同的。

有些孩子自打娘胎里出来,就是情绪上的高分贝,别的孩子能淡然处之的事,碰上他们却能“闹腾”个底朝天;当然也有些孩子从小就爱自己绷着,这样的娃通常比较脆弱,容易焦虑和感觉到受伤。

但无论如何,所有的儿童都需要掌握必要的情绪管理技巧,非常敏感的孩子更是需要在这些技巧的运用上达到黑带水平。

2

整个过程中,父母的作用非常关键,不过你起的可能是正面作用,也可能是反作用。家长怎么应对孩子的情绪,能不能把自己的情绪顾好,以及家庭的整体情感氛围如何,都会影响孩子处理情绪的方式

首先,说三种完全错误且无效的应对方式。

·错误做法一:高举消极的“犬儒主义”大旗,具体想法:“孩子生来就是这样的”;

·错误做法二:拥抱痛快的“宣泄政策”,具体想法:“既然你难受,那就彻底地发泄吧”,具体做法就好比:让孩子打枕头或喊叫来泄愤;

·错误做法三:假定孩子的激烈反应就是为了摆布大人,具体想法:“孩子就是被惯坏了,给点教训就好受了”;

那么,既然“放任自流”、“任其发泄”、“教训孩子”这三种做法都不对,怎样回应孩子的情绪才是正确的呢?

3

华盛顿大学的约翰·戈特曼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发现,家长处理孩子情绪时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种叫情绪无视

一种叫情绪辅导

·情绪无视型家长不仅想保护孩子,也想让自己免受消极情绪的困扰。他们把消极情绪当做障碍和麻烦,把注意力集中在克服消极情绪上。

他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是:“冷静一下,别担心,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来,咱们吃点零好吃的?”

·而情绪辅导型的家长,相较于回避,会更愿意把这看作是亲近孩子、教会他们道理的重要机会。

当感知到孩子心情不好时,这类家长会说,“你看着有点不开心啊,发生了什么事吗?” 他们会帮孩子给不同的情绪贴上标签,然后会用尊重的方式跟孩子问清楚缘由,然后告诉孩子怎么去调节。

“无视型”和“辅导型”,你觉得哪种更好呢?

戈特曼的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家长采用的是“情绪辅导”模式,那么等他们的孩子长到五岁的时候,学业上会更优秀,更擅长自我安慰,根据老师们的反馈,这些孩子也更会跟同龄人相处,甚至在三年后,这些孩子的身体都会更健康一些。

不过没有任何一个家长可以时刻做到完美,谁都有心情不佳或无暇顾及的时候。所以科学家们也说了,只要家长能偶尔做一些情绪辅导,就可以中和我们无视孩子情绪的负面影响。所以家长没必要把这当成是负担。

4

那么,孩子情绪失控或状态不佳时,有什么具体的办法吗?几个“锦囊妙计”先收好~

不要着急跟孩子讲道理,先给他们时间冷静下来

孩子如果心情不好,记得找个安静没人的地方,给他冷静的空间。等孩子的状态渐渐平复了,再尝试进一步的接触。

你可以采用“得寸进尺法”,先问孩子“要不要来张纸巾?来,咱们擦擦眼泪吧”,或者 “要不要喝杯水呀?”这类问题,因为这些小要求,十有八九,都会得到肯定的答复,它们可以作为让孩子情绪走向平稳的垫脚石,然后你就可以慢慢和孩子讨论要处理的问题了。

说出你看到的,描述孩子当下的情绪

你可以跟孩子说:“小伙伴这样做让你觉得很烦、很生气”,或者“你担心足球比赛会输”,“你不想去看医生,你害怕打针对吧”等等。

注意不要用自己的逻辑解释,只要描述就好了。要把焦点集中在孩子身上,不要说“我知道、我理解…”,而是要说“你觉得怎样怎样,你想要什么什么”。

如果家长做得正确,你会看到孩子的身体渐渐放松。有时你可能猜不准,但多做几次就好了,孩子有时还会帮你纠正,他们会感到你在帮助他们承受负担。

采用正确的方法着手问题的处理

不同阶段的孩子:刚出生的宝宝、学步期的孩子、上了小学的孩子、青少年,他们的情绪会被不同的东西触发,家长应该采用的应对方式也相应地需要转变,刚出生的宝宝只能通过大哭来释放情绪,等到了10岁,孩子会渐渐开始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

越小的孩子越需要父母直接的指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情绪会变得复杂,同时,他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也会变得越来越多——从几乎完全依靠父母缓解情绪,到能从更多人身上得到支持,再到用成熟的思维去管理自己的情绪。

那么作为家长,怎样才能在每个阶段找对方法,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妈妈深夜咆哮辅导孩子作业,孩子:谁知道我苦?妈妈:越骂越生气
疫情之下学生心理健康防护教育
论辅导孩子作业的方式,我觉得这位家长最正确
家庭教育:怎样不被孩子的情绪“牵着走”
娃发脾气,家长这样的做法,只会让他脾气越来越差,长大难成器
辅导孩子作业,成为亲子间的“绊脚石”?那是因为你没有掌握窍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