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文化的传承

氏族公社是原始社会的重要发展时期,主要分为母系氏族公社(1万年前—5000年前)、父系氏族公社(5000年左右—3000年左右)。

母系氏族公社期间,出现了植物种植和动物驯养、繁殖,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原始手工产品,如磨光石器、骨器、陶器。北方出现了半地穴式房屋、南方出现了木构地面建筑。社会生活中产生了图腾崇拜和女性崇拜,形成了对偶婚制度。

当生产力逐步发展,男子在各项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时,就进入了父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期间,出现了发达的锄耕农业,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实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继续发展,制陶技术进步、制铜业出现、纺织编织业发展、建筑技术更加精巧。出现了原始艺术和原始宗教,采用“结绳记事”和“锲木为文”的记事方法,一夫一妻制取代对偶婚制。

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

  • 现今发现的母系氏族公社文化,有黄河中上游的仰韶文化(包括西安半坡、临潼姜寨、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距今六七千年),稍晚于于仰韶文化的有马家窑文化。
  • 黄河下游有北辛文化(7000年前)、大汶口文化(6000年前)。
  • 长江中游有大溪文化(距今五六千年)。
  • 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7000年前),后又发展成为马家滨文化和草鞋山文化。
  • 东北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和富河文化(5000年前)。

  • 父系氏族公社时期,仰韶文化发展成为地域更广的龙山文化(5000年—4000年),包括由仰韶文化发展成的河南、陕西龙山文化和由大汶口文化发展成的山东龙山文化。
  •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发展为齐家文化(4100年—3600年)。
  • 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发展为屈家岭文化、青龙泉三期文化(4400年前)。
  • 长江下游的马家滨文化发展为良渚文化(5000年—370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转载] 中国历史纪年表(一)旧、新石器时代
历史故事
华夏文明发祥地
远古时代的遗存,探寻古老的踪迹
看了大汶口文化遗址,可了解母系、父系社会,知原始社会解体情况
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