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搜狐网
userphoto

2022.06.17 广东

关注

□记者 蒋雯 通讯员 吴俊雅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近日,多地政府通过支付宝向社会发放消费券以刺激消费,激活市场。对于这个亿元消费券派送,大家积极参与。但是,火爆的消费券也让一些人动起了歪脑筋。

“老板,我买20元水果,刷40元,你再转账给我20元,可以吗?”近日,记者在市区某水果店购买水果时,听到有消费者这样对商家说。这名消费者其实是在套现消费券,他用领取到的消费券消费,向商家支付30元,商家账户则可收到40元,其中10元即是消费券的抵扣金额。随后,商家将20元钱返还给消费者。实际上,消费者只花10元钱就购买到了20元的水果。

在法律上,消费券套现是什么样的行为?城东司法所工作人员说,消费者领取消费券后,通过与商家串通,其实际支付30元时,10元消费券抵扣生效,商家实际收到40元,再将40元返还消费者(这里不考虑手续费等问题),这样一个简单的操作,消费者就实现了10元消费券的套现目的。还有金额较高的家电消费券,例如金额为1000元、500元、200元的家电抵价券,有的消费者以面值30%的钱转卖给“收购者”。

用消费券套现违法吗?该工作人员表示,根据消费券领取和使用规则,消费者领取消费券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消费使用,否则失效,支付宝公司根据消费者最终实际使用的消费券数量,向政府进行结算。因此,消费者获得的5张消费券具有使用方式、使用期限的限制,在领取时并不是确定性支付价值,仅是一种消费抵扣资格。只有当实际使用消费券进行消费抵扣,完成支付40元减10元的动作时,才实际得到政府的10元补贴。

消费者领取消费券后在实际抵扣消费之前,未实际占有10元的政府补贴价值,而仅仅是持有消费抵扣的资格。消费者为了非法占有政府补贴的10元,虚构消费事实,支付宝基于消费者虚构的消费事实,实际支付10元到商家,但并没有实现刺激消费的目的,消费者的该行为符合诈骗罪的犯罪构成。

根据浙江省司法机关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6000元以上的,应当以诈骗罪立案。由于每个消费者只能领取5张消费券,因此消费者自己套现无法达到刑事立案标准,但如果行为人通过建立平台或者结伙、帮助他人大量套现的话,很可能突破6000元立案标准,甚至以诈骗罪条款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而被追究刑事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免费的圈套
消费券竟成了消费品
消费者权益的维护
“消费返利”式传销骗局危及消费金融行业,多家公司被卷入其中
银行卡刷卡新规来了!对你有什么影响?
微信支付、支付宝再警告:严打这些行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