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缙云山古残碑发现记:藏在泥土里的“千年一瞬”

编者按: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是具有1500多年历史的佛教圣地,与四川青城山、峨眉山并称为“蜀中三大宗教名山”。缙云山上的千年古刹缙云寺,始建于南宋景平元年,后曾受到历代帝王封赐。万历二年,明神宗皇帝敕赐缙云寺为“迦叶道场”,自此,缙云寺成为国内唯一的迦叶古佛道场。1931年,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在寺中创办的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培育了大批佛教人才,对中国佛教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古人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缙云寺这座千年古刹,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痕迹,2021年4月28日,一块古残碑的发现,让人再次窥探到缙云寺的“千年一瞬”。

缙云山发现古残碑(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妙慧法师供图)

缙云山发现古残碑(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妙慧法师供图)

文/妙慧法师

2021年4月28日,应该是一个值得记下来的日子。

按资料记载,缙云山上古碑甚多,并且多为重修寺庙的经过,比下院温泉寺的诗碑更有资料价值。

像大雄宝殿门口,一左一右,各一块盖了亭子的石碑,顶是青石雕花宝盖,柱有盘龙,可见立碑时的慎重。只可惜石碑风化严重,不能完整阅读碑文,但明显的,有“天顺六年”字样。这被称为盘龙石碑,是明英宗在天顺六年敕封缙云寺的记录。左为:“敕赐崇教寺碑记”。右为:“重修崇教寺碑记。”碑阴面有“临济正宗图记”。

在缙云寺大雄宝殿内,就该有五块清代石碑,“敕赐缙云寺灯田记”,“清重修缙云山崇教寺碑记”,“自然祖师法派碑”,“补修天王殿碑记”,“念三和尚购田建殿碑记”。这些碑,有些只有碑名,有些留下了文字,但碑本身,不知所终。

其他历史资料中,如地方志,《蜀中广记》等,还有更早的碑文记录,如明代石碑,甚至宋代石碑的部分文字内容。

我在缙云寺寻找各种古物古迹的下落,常住缙云寺的宋居士是知道的。所以,在4月28号一早,就打电话通知我,说头天整修缙云寺时,在大雄宝殿后面发现了石碑,准确地说是残碑。

我赶到缙云山上,看到了这块石碑。

石碑本没于泥土中,只露出了残存的顶部。露出的顶部,早先我们都见过,呈山峦形状,布满青苔,位于大雄宝殿后的排水沟旁,像是砌起的花台中,旁边还有一个废弃的石雕,不知年代,是偏殿大木柱的基座。没成想,这次挖开泥土,才发现这块石头是石碑的残部,下面竟然还有字迹,纹饰。

再安排工人,打开这一段石栏,全面清除泥土,露出一大段山石,幅面有约四五米宽,是一整块,石碑嵌在山石中。

清洗石碑,细看下来,碑上尚有约160个字,但皆是残文,不能确认其年代和主题。但前面有“十二岁投遂州”,等内容,像是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其后有“懽师来此”字样。所有字体、刻工及纹饰均不甚精湛,那肯定不是皇家工艺。

从这些文字能判断出些什么呢?其实除了上引三段外,真没有能切实明确人物和年代的内容。

首先来看“遂州”。

遂州,指遂宁。原属广汉地界,得名于东晋永和三年(347年),桓温平蜀后置遂宁郡,取息乱安宁之意。北周闵帝元年(557年),改其为石山郡,并于郡地置遂州以统之。这是遂州一名之始。其后时州时郡,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撤遂宁郡,置遂州。这样一直到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升遂州为遂宁府。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年),改遂宁都督府为遂宁州,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年),遂宁州降为遂宁县。清世祖雍正十二年遂宁州升遂宁府。

从这段地名变迁可以确定,遂宁,仅在唐末宋初被称为遂州,其余时间,均被称为遂宁,或州或郡或府或县。

而唐末宋初,缙云寺有著名的法师慧懽,正与后文的“懽师”相符。

史料记载,北宋太祖开宝四年(971年),僧慧懽重葺相思寺。北宋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立慧懽师遗诫碑。北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勅赐改相思寺为“崇教寺”,封慧懽为慈印大师,改立碑为慈印师遗诫碑。勅赐温泉寺为“崇胜禅院”。

懽字不是常用字,此处正可确认当指慧懽。并且,慧懽法师去世没多久,既被敕封为慈印大师,连立好的碑都被改立,便不会在以后出现“懽师”这一称呼。

再看“滨四年师还故里”一句,尤其是“滨四年”,特别像古代的年号,只这滨字,其实碑上所见,三点水、宝盖头和下面的两点,是比较清晰的,中间则很模糊,总体也像个“演”字。

好吧,遍查中国历史纪年,各年号中,没有滨字,也没有演字,连带三点水的字都少,有治,淳,汉。

本来想,少点好。少点更容易确认。可这少到没有,那就很无趣了。

那是不是“四年”只是时间,而不是年代?可能!比如,去了某海滨四年。但写法上与“师还故里”紧密相接,没说明去这四年做了什么,讲不太通。

如果?

如果似乎显见的三点水是腐蚀、破损,或者是左边字的一部分,那右边这部分,宝盖头,下面有两点,那更可能是个“宝”字。

呵呵,“宝”?按史料,宋太宗开宝四年,僧慧懽重葺相思寺。这不就完全合上了吗?

此碑,是为慧懽大师而立,且相距不远,甚至该是慧懽在世时所立。所以有“懽师”这一称呼。这是很亲近的称呼,弟子称呼师父,不该离得很远。何况,皇帝亲改其法号为慈印,其弟子也不敢再称其为懽师了。

那为什么是残碑呢?

因有皇帝敕封,按史料,“改立碑因有皇帝敕封,按史料,“改立碑为慈印师遗诫碑”,这改,可不能是把石碑上的“慧懽”改为“慈印”,只能另刻。所以要把原碑破坏。

所以说,缙云寺大雄宝殿后面这块没入土中的残碑,就是一千年前缙云寺僧众所立的“慧懽师遗诫碑”。宋真宗敕封后,此碑被破坏,但碑下部嵌入山石,难于全部破坏,便用泥土掩埋,只露出一小部分,似一块小山石,完全容易被人无视。

这一埋,便是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济南这个村里的一面墙上竟嵌有二十多通古石碑,啥来头?
五龙:龙泉寺东海龙王殿开光盛典
转;武则天庙的碑碣
新皂龙泉寺发现唐代四系罐和明代石碑
推荐|胡居亚:邂逅跃龙岗
南胜义路云寮城发现一明末碑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