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些老上海年画里有没有你的回忆?
这些老上海年画里有没有你的回忆?
鑫颖
伙传播 资深客户执行
海派年画
从源于苏州桃花坞年画的小校(jiao)场年画,到开埠后引领流行风尚的月份牌年画,再到反映时代建设的新年画,上海年画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它不仅承载着老一代上海人关于过年的美好回忆,也是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特别符号。这些老上海年画里,有你的回忆吗?
源自桃花坞的小校场年画
曾经,家家户户都有挂春联、贴年画的习俗。最早的年画比较简单,颜色比较鲜明,内容大部分是吉祥喜庆的场景,多以神话传说、民俗生活、人物故事为主题,为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过年时人们往往到庙会去选购年画,以此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1918年出版的《上海县续志》中所载上海城厢地图,红线标注的即为校场街,其东侧就是城隍庙(上海市档案馆藏)
不同地区的年画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清朝末期,上海出现了具有鲜明海派特色的年画,因制作年画的工场店铺大都集中在豫园西侧新北门内小校场(今旧校场路一带),“小校场年画”一度成了上海年画的代名词。
小校场年画《百子图龙灯胜会》
小校场年画《秀女刺绣闺门画》
小校场年画艺术源于苏州桃花坞年画。桃花坞年画是江南水乡的特产,其渊源可追溯至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艺,由绣像图演变而来。
清道光年间,小校场一带出现了代销桃花坞年画的店铺。由于获利丰厚,有些店就直接聘请苏州的画师、工匠,自行刻印年画,行销颇畅,甚至还返销苏州。1860年,不少桃花坞业主和工匠来到上海,在小校场重操旧业,促使上海的年画市场迅速繁荣起来。
小校场年画《豫园把戏图》
小校场年画《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
清同治、光绪年间,小校场年画盛极一时,在短短200余米的街面上聚集了几十家画铺。著名海派画家吴友如、钱慧安、改琦等积极参与年画创作,在提升艺术境界的同时兼顾了平民化、大众化,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小校场年画在艺术上海纳百川,融汇了中西绘画技巧,想象丰富,多视点构图,写实和寓意结合,画面线条细腻、色彩明快。在颜料的使用上,小校场年画使用了色泽鲜艳的外国颜料,特别是德国禅臣洋行销售的“普蓝”和“禅绿”两款颜料,由于售价较为便宜,使用得很多。
小校场年画《新出改良西洋老鼠嫁亲女》
小校场年画《上海铁路火轮车公司开往吴淞》
在选题上,小校场年画与时俱进,除了民间传说、风俗时事、岁朝吉祥外,更注重反映新事物、新风尚,充满了时代气息。小校场年画中涌现出了大量使人耳目一新的作品,表现的都是世上风情、新事物及日常生活的新面貌。
月份牌年画逐渐兴起
20世纪初,西方印刷技术传入我国,石印、胶印逐步代替手工木刻印刷。小校场的木版年画渐趋萧条,月份牌年画异军突起取而代之。
当时很多外国公司在上海开厂设店,他们为了推销商品,找来一些中国的画师,在传统的年画上,添加月历、节令、礼拜等内容,制成月份牌年画,作为随商品赠送的广告画。于是月份牌年画开始在上海兴起。
早期的月份牌年画(1905年)
后来,一些精明的外国商人便在月份牌年画上一边印上公历,另一边则印上农历,这样日期换算就一目了然了。然后再装上铜片,以便用线悬挂。这样方便实用又美观精致的月份牌年画,自然越来越受到上海市民的欢迎。
不仅增加了实用功能,月份牌年画在艺术上也发生了变革。随着西方绘画被介绍到中国,中国的画家从中受到启发,开始逐渐将西方绘画技法融入到年画的创作中去。
月份牌年画 周慕桥作
月份牌年画 胡伯翔作
擦笔水彩的绘画形式为年画创作开出了一个新的局面。所谓擦笔水彩,首先要用炭精粉和擦笔擦出画作的明暗效果,亮的地方,炭精粉擦得稍微少一点,暗的地方,炭精粉稍微可以深一点。然后再在炭精粉的基础上罩上水彩,这样会比单纯水彩立体效果更强,而里面的那层炭精粉一般看不出来。
月份牌年画 郑曼陀作
稚英画室首创了月份牌年画团队生产的新模式,一年要创作年画80张左右,前前后后总计约有1600张,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创作量,占去了上海月份牌的半壁江山,也将月份牌这一产业推向巅峰。
月份牌年画 杭稚英作
引领摩登潮流的“风向标”
身处上海这个摩登都市,月份牌年画自然也充满了时尚元素。时装美女就是当时一个十分受欢迎的年画题材。年画里美女穿着的旗袍时装,也引领着当时的时尚潮流。
年画上时装美女穿的服饰和帽子的式样,其实不少都是画家们自己设计的,这些式样即使放到今天也不显得落伍。
月份牌年画 金梅生作
画上的旗袍款式今天来看也不显得落伍
一些当时的电影明星也曾出现在月份牌年画上。不过要请这样的大明星来做模特,成本太高,画家只能在地摊上买一些电影明星的照片,照着上面的来画,然后再给她们配上最时尚、最流行的服装,以此作为时装广告。
月份牌年画《影星陈云裳》杭稚英作
除了曼妙的时装美女,电车、高尔夫球、自行车……这些大都市的摩登生活和时髦事务都被月份牌画家画进自己的作品中,月份牌年画也随之成为引领上海市民文化的一个时尚标杆。
月份牌年画《双考而夫(高尔夫)球图》杭稚英作
很多商家还以月份牌年画的形式做广告。一些老上海还记得中法大药房定制的月份牌年画,当中是一个美女,下面就是旗下各类品牌商品的广告。
中法大药房月份牌年画
月份牌年画的题材从最初的历史典故、戏曲人物,到时装美女、摩登生活等无所不包,见证了近代上海的历史发展,也成为海派文化的一个特殊符号。2011年,月份牌年画被列入了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展现新中国新风貌的新年画
新中国建立后,上海老一辈月份牌画家以擦笔水彩年画技法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年画,并培养了一批新的年画作者。
这种由月份牌年画演变而来的新年画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在国内整整时兴了近30年。
新年画《老鹰捉小鸡》李慕白作
新年画《和合》 谢之光作
新年画《鹅毛扇舞》金雪尘作
当时,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把比较有影响的一些年画家,如李慕白、金雪尘、金梅生,谢之光等吸收进来。
人民美术出版社还请这些画家收一些出版社的学徒和职工来做他们的学生,从而为出版社培养了一批年轻的年画创作者。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中坚力量,人民美术出版社才能够出版一大批优秀的年画。
新年画《工艺美术屏》何逸梅作
新年画《大寿桃》金梅生作
新年画《我们的志愿》李慕白作
新年画运用了月份牌年画的技法,但它不再像以前那样作为商品广告,而是成为了一种宣传形式。在当年“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的指引下,上海年画题材逐年丰富,出现了一批着重反映新时代风貌的作品。
新年画《乘风破浪各显神通》王柳影、忻礼良、吴少云等作
新年画《课余牧羊图》 何逸梅作
新年画《母亲——和平万岁》 徐寄萍作
年画家们意识到创作要为广大人民服务,所以他们画的人物跟以前月份牌的人物相比,题材和意境更加开阔,注重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出现了众多工农兵形象、英雄人物、模范人物。
新年画《叔叔,我们的兵舰下水了》吴哲夫作
新年画《女工新装》 李慕白、郁风作
新年画《这里将要建立工厂》 何逸梅作
此外,新年画的创作者们还根据古为今用的精神创作了一些古代人物或神话人物,这些优秀经典的作品,上面的人物都画得栩栩如生。
新年画《洛神》谢之光作
新年画《待月西厢下》 金梅生作
新年画《文成公主》 李慕白、金雪尘作
从小校场年画、月份牌年画,再到新年画,上海年画在这片土地上不断成长,从小校场的一隅走向了全国......
如今,新年家家户户张贴年画的场景虽然已经很难见到了,但是上海年画仍然是海派文化的重要符号,不仅记录下这座城市的历史,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新年记忆。
发布于 2021-10-14 21:27
2022-07-02
天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回眸—上海小校场年画
郑曼陀:没有他就没有老上海的月份牌
上海年画勾勒市井各业百态 唤醒本土的味道
【福地文化】年画里的中国年(二)
记忆中的擦笔水彩年画一20位年画家新年画作品欣赏
年画中的美与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