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评论新闻: “中速增长理论”站不住脚
  中评社北京3月6日电/当前对宏观运行状态的最大争论,就是已经持续了四年的经济增速下行趋势,特别是去年以来的显着下滑,究竟是正常还是不正常的状态。

  增速下行应出现在“后工业化”阶段

  中国证券报发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秘书长王建文章称,认为经济增速下行是正常的观点认为,经济下行是动力转化、结构升级,是增速换挡带来的正常变化。因为中国人均收入已经超过7000美元,9%以上的高增长也已经持续了30多年,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出现过这么长的高速增长期。高速增长期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不用担心经济减速会导致宏观风险,更不是走向危机,而是当下行到一定水平后就会自然停下来,经济下行的底部应该是7%左右,是中速增长水平,当前的持续经济下行,是从高速增长期向中速增长期的正常转换。上述认识可称为“中速增长理论”。

  持续经济增速下行是在走向一场生产过剩危机。产业发展理论说明,在特定历史阶段内,使用要素最多从而提供产出最多的部门,与人均收入水平是有着明确对应关系。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由农业、工业与服务业这三大产业构成,而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经济增长中的主导产业,也会发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性变化。从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看,经济增长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转移变化中,经济增长率是提升的;在工业化过程中,从轻工业主导向重化工业主导的转换,经济增长率也是提升的,而且提升的最为显着,只有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增长转换的过程中,经济增长率是降低的。

  美国著名学者阿尔文·托夫勒在他的名著《大趋势》中曾说,1956年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因为在这一年,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首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人数。即服务产业就业人数超过了农业与工业这两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人数,这是美国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的主要标志,而这一年,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是2500美元。实际上,美国在其后十几年中仍然保持了5%左右的高增长率。之所以说5%是美国经济的“高增长率”,是因为在1956年之前长达30年的美国工业化中后期,经济平均增长率只有3.6%,而直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才逐渐过渡到今天这样的3%左右的长期平均增长率水平。上世纪70年代以后的英、法、德、意、日,上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亚洲四小龙”等主要市场经济体,也陆续完成了工业化,也出现了服务业就业比重超过物质产业,经济增长率随之下降的情况,而这些经济体在进入“后工业化”社会的时点,都是人均收入达到3000美元以后。

  “中速增长理论”错在哪

  文章表示之所以不能同意所谓的“中速增长理论”,是因为四个原因。

  第一,前面的分析已经说明,发展阶段转换的确会带来增长速度变化,但转换中出现减速,只出现在从工业主导增长向服务业主导增长这个特殊阶段。既然如此,那么目前为止,中国的工业化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因为中国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农村户籍人口直到今天仍高达8.9亿,统计的城市人口虽然高达7.5亿,其中却有3亿常住人口是农民,所以真正的城市居民只有4.5亿。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直到今天仍有3倍之巨,这种情况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是绝无仅有的。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虽然已超万元,但同期剔除自新千年以来上升了60%的农村物价指数后,去年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只有6548元,按目前的汇率计算,也就刚过1000美元,这是新千年之始城市居民的水平。而进入新千年以后的13年,中国经济进入了年均10%的高速增长期,也只是初步解决了4.5亿城市人口的生活现代化问题。如果中国的主体人口还在1000美元人均收入的水平,今后还会有8亿左右的农村人口要进城,中国经济怎么就会结束了高速增长期?现在所说的产能过剩,都是对应着总数不足5亿的城市人口需求。拿过剩最显着的钢铁产业来说,虽然去年钢产量已超8亿吨,但人均刚刚超过600公斤,而发达国家都是人均1吨产能的时候才实现了工业化。所以,由于“中速增长理论”的隐含前提,是中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而这与中国发展阶段的现实,是严重不符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刘世锦:2013-2017年中国潜在增长率可能下滑(二)
罗斯托的经济起飞思想
2012汽车市场预测及2011汽车市场分析
刘海影:中国提前面对中等收入陷阱
走出陷阱:巴西的教训告诉我们什么
警惕!低水平均衡陷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