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访问罗工柳——关于油画创作和美术教育的对话
2016-08-11 14:59:44 来源: 艺术家提供 作者:罗工柳
摘要:罗工柳/水天中原载1983年第10期《美术》,水天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 水天中:新中国成立后十多年中,你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方面的活动是大家所熟知的。许多同志在打听为什么近几年你还没有恢复创作活动。 罗工柳: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的劲头挺大,我想,现在可以…
罗工柳 / 水天中原载1983年第10期《美术》,水天中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著名美术理论家
水天中:新中国成立后十多年中,你在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方面的活动是大家所熟知的。许多同志在打听为什么近几年你还没有恢复创作活动。
罗工柳:粉碎“四人帮”以后,我的劲头挺大,我想,现在可以好好画一下了。但后来突然得了一场大病,生病以后仍然想画,最近这一年,我画了一些画。从身体情况看,现在还不能说完全恢复,因此,创作活动也还没有完全恢复。许多想法还未能实现。
水天中:你的生活经历和许多老画家不同,长期革命斗争对你的艺术道路和艺术思想有深刻影响。以前你一直强调深入生活和尊重群众的欣赏习惯,在经过十多年间隔之后,在这方面你有些什么新的看法吗?
罗工柳:对这两点,我的看法没有变。
水天中:我觉得艺术的发展和群众欣赏习惯的发展很难完全适应,总有一方面会走在前头。
罗工柳:绘画在发展,群众的审美习惯也在发展。有些东西群众一时不习惯,还有个普及与提高的关系问题。但真正好的艺术品是雅俗共赏的。当然,群众有不同的口味和要求,我们要尊重这种多样性。四川菜、山东菜、山西刀削面……都应该存在和发展,群众有各不相同的口味,大师傅有各不相同的手艺。不要强调哪一种是主要的,哪一种是不重要的。
水天中:如果人们一致认为烤鸭是最好的菜,把它推广到全国,所有的饭馆都只卖这一种最好的菜,那真是一种灾难。
罗工柳:所以,我一贯认为美术创作的道路应该是宽的。一要宽,二要新。“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就说过,要让每个画家把他自己最拿手的好东西拿出来,这样才会有百花齐放,才会有艺术的繁荣和发展。
除了“宽”之外,油画创作要创新,千篇一律不好。艺术创造的艰巨就在于它要求有不断的突破这一点上。如果画家不追求创新和发展,那就是偷懒,就是对艺术不负责任。
水天中:不过创新和突破往往给画家带来风险。
罗工柳(右二)和汤小铭(左一)、陈衍宁(左二)合作油画《毛主席接见柯棣华》时合影
罗工柳:是会遇到一些预想不到的麻烦。石鲁的《转战陕北》就是例子,有关领导已经审查通过,又被人找出来一些所谓“原则性”的政治问题。我画的《前仆后继》也遇到麻烦,画出来还没有展出,就被当作“黑画”去批,每次批判会都要拿去示众,批判完了再叠起来,画搞得破烂不堪,成了一块破布了。1963年钟涵画《延河边上》,就是因为没有画毛主席的正面而画了背影,好多人看了觉得这样画危险,钟涵觉得有压力,把毛主席改成转过脸来,我坚持让他画背影,我说:“不改过去就不要画了!”后来他改过去了,可是到“文化大革命”中,这幅画给钟涵带来很大麻烦……为了艺术创新,有点风险也没有什么了不得,历史总是公正的。现在石鲁的《转战陕北》,钟涵的《延河边上》不是恢复名誉了吗?《前仆后继》虽然损坏严重,我最近还是把它修复了,下个月在美术馆展出,它可以和观众见面了。
水天中:你刚才谈到油画创作路子的“宽”,我理解就是容许各种风格、流派的存在,鼓励画家发展个人风格,在艺术上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
罗工柳:是这样。没有“宽”,就不会有百花齐放,艺术就繁荣不起来。“宽”是指内容要宽,形式、风格要多样。现在有些画家对印象派有兴趣,对马蒂斯有兴趣,这没有什么不可以。我也对他们有兴趣。问题是用什么态度去学习一切中外遗产,是吸收,还是照搬,关键在这里。一个画家总是要吸收古今中外的艺术精华,去创造自己的艺术。好作品总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善于学习是很重要的。不善于学习的人,往往出现模仿,模仿再好,也是没有出息的。必须大胆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要鼓励探索,把油画艺术搞“宽”。当然,“宽”不是宽大无边,对任何一种艺术,都要看它是不是反映生活,是不是为群众所接受。在这个前提下,可以有各种艺术上的创新尝试,这样的“宽”不会有什么坏处。
水天中:抽象派呢?也有人在搞这方面的尝试。
罗工柳:作为一种艺术流派,抽象派会存在下去。但我不赞成抽象绘画。他脱离生活,也脱离群众。抽象派绘画被介绍到中国,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但并未获得发展,这个事实是值得思索的。
水天中:二十年前你曾说过,时代变了,观众变了,油画必须变化和发展。当时你是从油画在欧洲产生、发展到传入中国这个大的历史背景下谈这个问题的。自油画传入中国以后,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情况又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观众变了,油画艺术将如何进一步发展?
罗工柳:从发挥画家专长的角度讲,可以有两种方向,一是向“专”的方向发展;一是向“宽”、向多面手的方向发展。在中外美术史上,两种类型的画家都有。中国的中国画家大多是专精一门,例如专画花鸟,而且专画花鸟中的某一类型。我认为我们的油画家也应该“专”,现在“专”的人太少。60年代初,我在油画研究班曾提出过这个问题,要“专”,只有“专”了,才能“精”,才会出现“尖”。“专”和前面讲的“宽”不矛盾,每个人都有了不同于别人的专长,我们的艺术道路才会更宽。
水天中:你自己打算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罗工柳:我还是打算画革命历史画。这几十年的经历和艺术实践,使我的兴趣集中在这方面。这也算“专”吧。
我在国外住了几年,在欧洲跑了几个国家,看了许多油画作品,我开始有个想法:把欧洲油画的写实技巧和中国传统的写意结合起来。从50年代末,我就在这个想法下进行探索,现在还想这样做下去。写实和写意的结合并不降低对画家深入生活和掌握油画技巧的要求。我在油画研究班里曾向大家提出过这一点,他们中间有些人在这方面努力是有成绩的。例如内蒙的妥木斯,他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很好,又长期在草原上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表现牧区生活,这实际上是“专”向一个方面了。在艺术上,他又向写意的方向探索,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油画《毛主席接见柯棣华》(汤小铭、陈衍宁、罗工柳)1975年合作
写实和写意的结合并不降低对画家深入生活和掌握油画技巧的要求。我在油画研究班里曾向大家提出过这一点,他们中间有些人在这方面努力是有成绩的。例如内蒙的妥木斯,他的造型能力和色彩感觉很好,又长期在草原上生活,他的作品大都是表现牧区生活,这实际上是“专”向一个方面了。在艺术上,他又向写意的方向探索,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1983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罗工柳油画展”
水天中:近年来,有许多中、青年油画家都在注意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一些青年油画家,他们各有不落陈套的风格,你对他们印象如何?
罗工柳:这几年我参加美术活动少,看到的画也少,对青年画家的情况了解不多。你提到的罗中立陈丹青我是知道的,他们的画很好。对《父亲》和《西藏组画》等作品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认为罗中立和陈丹青的画是从生活中来的,感情是真诚的,而且受到群众的赞赏,这就很好了。任何一个画家、任何作品都有不足的一面,不必求全。
水天中:50年代后期,你曾去苏联学习,这使你的画风有了显著变化。现在,许多人在谈苏联绘画对中国的影响,不知道你的看法如何。还有,我觉得那一段学习外国油画技巧,对你的艺术发展是有利的,是不是这样?
罗工柳:是这样。每个民族在艺术上都有自己的成就和特点,对本民族的艺术遗产和外来艺术都要有分析,关键是要善于学习,要学习人家的好东西,对我们有用的东西。现在有些同志把俄罗斯绘画和西欧绘画对立和分割起来,并不妥当。其实俄罗斯美术教育基本上也是西欧的那一套,俄罗斯早期画家都是在意大利留学的,和法国情况差不多。
水天中:谈到学习外来艺术,必须要联系到美术教育的发展。现在大家对现行美术教育的体制、教学方法,等等,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对整个美术教育的得失也有不同的估计。你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就从事美术教育的改革,在使美术教学与社会生活建立和保持密切联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因此,很想听听你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罗工柳:我们可以从回顾中央美术学院的历史谈起。新中国成立初期,北平艺专和解放区的华北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合并,成立中央美术学院。各系在基本练习上继续按原艺专的方法,教学比较有系统,缺陷是学生不到生活中去,不会深入生活,没有创作课。后来这种状况有所变化,师生到工厂、农村去,参加土地改革和各种宣传活动,这是从解放区带来的做法。但这些活动包括师生的创作,都是在教学计划以外进行的,属于课外活动。后来进一步改变,深入生活和创作课,都列入教学计划,成为正式课程。这样,就把国外的经验和中国传统的经验结合起来,把国统区的经验和解放区的经验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体系。这个体系的特点是:第一,课堂教学,加强基本功的训练;第二,深入生活,把美术和生活结合起来;第三,创作教学,把美术教育和为人民服务的目标结合起来。这三条,从历史的眼光看,方向是正确的,效果是好的。那些年出了不少人才,就是明证。现在看,我认为这三条还是对的,不要动摇。但执行中是否有些毛病,或者理解不那么清楚,恐怕也难免。这几年情况我不太了解。
水天中:现在有些学生对严格、划一的基本训练有反感。这种基本训练是不是妨碍学生个人才能的发展?美术教育,包括基本功训练,是不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和方法?我觉得美术教育的毛病之一是所有院校都推行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
《人物速写》罗工柳1957年作
“江西主题”手稿罗工柳作
罗工柳:课堂教学,加强基本功训练,严格要求是需要的。但“划一”就要分析。一个专业,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这是需要的。至于教学方法,要“划一”,我看做不到,也不应该这样做,教学方法是教师的事,每个教师有不同的经验,“划一”必然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会影响学生才能的发挥。这不好。我认为美术教学可以有各种办法。在基本训练上,也要贯彻“百花齐放”的方针,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各个专业应该有不同的训练方法和要求。二、教师的经验、特长应该得到充分发挥。三、对学生要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长处。拿素描教学来说,50年代我们考虑到各个专业要根据专业的要求,来进行教学,不能和油画专业一样要求。中国画专业应根据中国画传统经验来教,雕塑专业应该着重结构,版画专业是否一定要和油画专业画一样大的素描,这些都值得研究。如果把素描教学和本专业结合得更好,就必然会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划一”的问题就会克服。
60年代初,中央美院油画系建立三个工作室,吴作人、董希文和我各负责一个。目的是想在一个专业中,即在油画教学上来个“百花齐放”,使教师的经验得到充分发挥,也有利于油画艺术本身的“百花齐放”。这样做是有成效的。美术教育的特点是个别指导,不是上大课。我们这样做,就是反对“划一”的。
至于学生入学后应抱什么态度学,我认为学生是没有经验的,教师必须对学生负责任。学生不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条件打好基本功,将来要后悔一辈子的。像素描、油画的课堂作业等,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不容易再有机会练习这些了。个人的艺术风格应该发展,而且必须发展,但学习期间要严格要求,不能乱搞,毕业以后你可以进行各种探索。我在杭州艺专上学时只画了一年素描,但那一年是扎扎实实学的,杭州那么多名胜,我几乎没有去过。离开艺专后的多少年中,我是靠那一年的基本功去完成工作任务的,我没有感到这个基本功对我后来的艺术发展有矛盾,我现在仍然感谢那一年的教育。我在油画研究班教学,基本训练要求严格,创作要求有自己的风格。对毕业创作,如果缺少新意,我就不拍板。学生打好写实的基本功,将来绝不会觉得吃亏,也不会妨碍个人风格的发展。
水天中:你在历史画的创作和组织工作上曾付出不少心血。新中国成立后十几年中,有许多历史画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也有许多被历史淘汰了的历史画。不过这在艺术史上也是正常现象。现在,革命历史画的创作又提到美术工作的日程上来了,革命历史画当然应当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前进,从这个角度看,过去的那些作品不足之处在哪里?
罗工柳:过去的历史画作品,有好的。也有经不住时间考验的,而且为数不少。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偏重于对事件的说明,缺少概括、集中,人物刻画的深度和典型性不够。出现这些缺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现在再一次提出创作革命历史画,有些同志觉得该画的题材都画过了,再画没多大意思。我认为要真正表现出我们时代的精神、我们人民的精神,还是大有可画的。应该画出在美术史上站得住的作品,而这样的历史画现在还不多。
水天中:我觉得你在历史画创作中追求着一种抒情风格。抒情性、诗意和个人风格这些东西在过去的历史画中好像不多见。
罗工柳:历史画要尊重历史真实,但作为一种艺术作品,一定要在艺术上站住。应该有诗意,应该有画家自己的风格。但是在过去,你要追求这些,作品就可能通不过。我认为将来历史画不仅在历史博物馆陈列,而且应该在美术馆展览。这样,历史画的道路就会更宽广。有些历史画是一幅好画,但确实不适合在历史博物馆的某个专题内陈列。
水天中:你有没有创作历史画的计划?
罗工柳:我打算把我最熟悉的先画出来。为了创作历史画,我曾多次去陕北和江西,“文化大革命”后期,那是1973年,革命历史博物馆安排我去江西。我从九江上了庐山,又到南昌、安源、井冈山、瑞金,老根据地全走到了。1975年为柯棣华纪念馆画画,去了一次延安,1976年为军事博物馆画画又去了一次,我沿着当年党中央转战陕北的路线走了一遍,当时唐山地震,不能回京,我又从延安出发,沿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路线逆行,一直到六盘山下。1977年,我到晋、陕交界的黄河两岸,了解抗日战争中的革命史迹。跑了这么多路的目的是为历史画创作做准备,我一直想要表现我们这个人民时代,这是我的愿望。
今天你提了许多问题,我是即兴说的,没来得及好好研究。说得不充分,以后再说,说得不对,请你批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美术史——近现代美术(下)
国家叙事视觉美学的代表(我心中的红色经典)
罗工柳:为中国写意油画发展奠定基础
地道战(油画) 罗工柳
【油画】一睹军人的风采,看看艺术家笔下“最可爱的人”
中国油画发轫于抗战时代,恰逢其时产生革命题材油画创造高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