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农村现状、困境与电商扶贫的落地

一直以来,很想满含深情地写这样一篇文字,这几年来去了很多的农村地区,而且我本身也是来自于农村的家庭环境,我们做陇美电商以来,也帮助了一些农民进行产品推广和网销,但是我的所见所闻,更多的还是农村的困境,我经常想,如何能够借助电子商务,让农村的产业发展得更好,农民更普遍地从中真正受益,所以这个春节假期思考了很多,而且也奔波于湖北和老家山西的农村,希望这篇文字能对自己几年来的所见所闻做一个总结,也能给我们的同行从业者们带来一点启发和参考,一家之言,如有不妥,还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配图是今年春节在湖北所拍摄,一位70岁的老奶奶,放了20多只羊,她说每斤能卖10元,这样算下来毛收入也起码过万了,家里还有十几亩地,这样的地区不属于贫困地区。在我拍照时,她无意把脸转过去了,这张照片令人心酸,祝福这位老奶奶身体健康。


一、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及其社会问题


中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体系,表现在农村和城市的差别很大,人均收入就能相差3倍,现在农村大多数的青壮年都外出劳务,留守的就是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也是我们独有的“社会现象”。2014年6月,我在天祝县西大滩乡马场村参加过团省委组织的捐助活动,小学校里有一个学生花名册,详细统计了孩子们的情况,包含父母在哪里务工,家乡的监护人是谁,其中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也有一些是姥姥姥爷,当时乡政府开了一个座谈会,各村的党支部书记也基本是老人,没有碰到一位年轻人。



天祝县西大滩乡马场小学,我们参加活动时没有碰到一位年轻人,这里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每年到6月份还需要生火炉取暖


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没有去过农村的朋友们不理解,为什么他们要背井离乡出来打工?


现在很多的农村地区,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我指的是我的老家,以及我们甘肃的干旱贫困地区,降雨量少,种地是否有收成完全依赖于老天爷,自然灾害这几年来时有发生,农民不像我们在城市生活的市民,他全部的家庭收入要依赖于种地的收入,所以为什么“三农问题”的解决在中国是头等大事,也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方面靠种地收入微薄,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像父辈那样甘心一辈子待在农村,像我这样是通过上大学离开了农村,脱离了那样的生活方式,而还有一些没有上大学的,也就选择了进城务工,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


有个小故事,是真事,郝启涵去姥姥家,和他一起玩耍的一个女孩子叫兰兰,比他大两岁,很聪明,和当地人讲话是方言,但和我讲话时立刻“切换”成普通话,她说,爸爸妈妈像哥哥姐姐,而爷爷奶奶像爸爸妈妈,我想,这应该是大多数留守孩子的内心真实感受吧。


二、农产品的价格及销售渠道


农民在农村种地,他的产品——农产品,除了留足口粮外,其余的必须要卖掉。得益于十几年前开始实施的免除农业税政策,现在农民的福利更好一些,不用再给国家和集体交了,而且种地也有一部分的补助,每年春季播种前,种子和化肥的投入,还可以贷款——大家一定要理解,农民除了秋冬季把农产品卖掉外,其余月份是基本没有收入的。


从过去十几年开始,农村的政策确实不错,通过我老家亲戚的收入就可以看出来,可以说,只要付出辛劳,而且赶上自然条件不是太恶劣的年份,农民靠种地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收成。实际上,我们的农民兄弟是非常容易满足的,哪怕有人均5000元的年收入,就已经脱贫了。我在环县车道乡,了解到当地的农民收入只有2000多元。


环县车道乡毗邻宁夏西海固地区,属于贫困地区,这里山大沟深,至今没有电话和手机信号覆盖,好消息是正在修建通村公路


我想,这几年农民收入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才“开始”享受了改革的红利,我作为农民的儿子,有切身的体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底层最贫困的群体,2000年全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而我上大学光学费就要4000元——这就是我父母的全部收入了。


我们小时候会听过这样的故事,农村的老太太养几只鸡卖鸡蛋,就可以供孩子上学,中小学生的学费只要几块钱,上大学是免费的,可现在呢?现实的问题是,农产品的价格没有上涨多少,而其他方面的开支,吃穿用,以及住房、医疗、教育却是几倍几十倍地上涨。


所以,我说从过去十年农民才“开始”享受改革的红利,比如他们可以参加新农合,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免收,以及养老保险等等在城市已经基本覆盖的社会福利,这也是城乡差别的体现之一。


这几年来,最让我忧心的是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从2015年开始似乎成为了一种趋势,我想,这一方面是由于大的经济环境不景气,另外也是农民所得到的这点福利正在遭遇天花板——比如一个差生,经过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扶,从50分考到70分了,可是现在考试的题目越来越难了,他如何能够继续提高呢?


另一方面,是农村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性,这方面不是谁的错,主要是销售渠道单一匮乏,我在张掖市遇到过一个红提葡萄基地,小小的一个村里有几十吨的产量,水果又不能当口粮,农民基本上全部依赖于贩子来收购,产品没有特色和卖点,宣传和推广营销跟不上,贩子把收购价压得很低,农民的利润很受限制。



张掖市临泽县板桥镇一个很有规模的红提葡萄大棚基地


我过去做培训时讲过,农民有三怕:减产、滞销和价格波动。减产是由于自然灾害病虫害等等,这确实没有办法;滞销的新闻在这几年屡见不鲜,白银市会宁县的西瓜连续几年滞销,1斤1分钱也无人问津;价格的下降会严重影响农民的收入,更会挫伤他们的种养殖积极性。



湖北省当阳市的柑桔往年价格可以卖到0.5元/斤,2015年只有0.3元/斤不到


我想,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农产品的价格下降可能还会是趋势不可避免,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的销售渠道受限,我在环县听说当地退耕还林禁牧后,农民把活羊一斤5元钱卖掉的例子,听了后心痛不已。


三、电商能否扶贫?


电商,尤其是涉农电商,应该是这几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也是陇美的核心业务之一,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已经做了两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作为一名从业者,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电商是起到扶贫的作用,还是把它作为一项盈利的业务,我们从中赚取差价——不得不说,去掉了中间环节,涉农电商的毛利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可是,就拿涉农电商来说,我们甘肃的从业者虽然众多,但是做的很好很有规模的却并不多——至少我们自己还差得很远。这几年来,陇美电商与一些农民合作,帮他们卖了些产品,但是这点量相比总量来说太少太少了,过去我们拿个别案例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现在才发现自己的“成绩”其实微不足道。


所以,在我的内心里,电商不应该仅仅是一门生意,如果把它作为生意,那就与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假使毛利率再高,如果没有销售量没有规模,总体的利润也不会有多高,发展产业造福农民更是无从谈起。


2016年,我们把重点放在提高电商的销售量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规模效应,才能真正带动一个更好的发展氛围,才有助于在更大的覆盖面上给合作的农民带来福利。


我们的农民兄弟,最可悲的是“被平均”,曾经有陇南某县的官方数字是通过电商让农民增收几百元的成绩,但是我想,实际上真正从中受益的也是少数,这几年的甘肃电商成绩,大多数是个人案例,鲜有非常明显的产业发展案例。



2015年8月,我们在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合作农户家里包装鲜核桃,我们与这个农户合作两年了,应该可以帮他们销售1/3到1/2的产量


所以,如果电商的规模不大,我们每做一个产品,让一个或者几个农民受益,这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今年让他脱贫了,如果明年我们不和他合作,他可能会继续返贫,覆盖面太小了,如何能够让他们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带动效应才是最重要的,当然,我们首先要明白,农村和农民究竟缺什么?


四、农村缺什么?


最缺乏的是人才,这是切身体会。前阵子我们山丹县分公司马总要招聘一位工作人员,其实工作内容很简单,但是在县城很难,有些想法和能力的人都到兰州或者更远的地方了。没有人才资源,就没有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前几年,会宁县在兰州举办过一次教育成就展览,介绍说改革开放以来,培养了几万名大学生,几千名硕士生和几百名博士生。这个革命老区的贫困县,探索出了“三苦”的教育精神——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和家长苦供,可是,会宁县培养了这么多的人才,有几个能最后回到家乡,哪怕是留在甘肃?


我了解到,在甘肃一些县城,电商企业哪怕招聘一名客服都很难。所以,我们农村的现实环境,吸引不了有用之才,不能给他们带来干事创业和发展的环境,谁也不愿意回来和留下。


另一方面,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农村的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必须要获得动力,简单地给资金、上项目这都是很初级的,在一个好的环境下,让农民具备主动脱贫的意识更重要。我在环县车道乡万安村,听村干部讲他们最缺什么,其实主要还是意识,或者说信心,当有一户农民通过发展产业或者借助电商脱贫了,那么对其他的村民就是一种示范效应,今年我们准备预售胡世勤家的鲜核桃,可能还要考虑销售其他村民的黄豆、面粉或者其他产品,这就是我们对于当地精准扶贫和产业发展的贡献。


五、政府的角色和作为


政府在电商扶贫中的角色和作为,我认为对于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的政策导向会影响从业者的方向和定位。


1、政策环境


政策环境很重要,一方面可以吸引人才和招商引资的项目,另一方面也能确保产业得到健康发展,我们甘肃各个县区的情况不同,因此政策也要因地制宜,我个人认为政府应该做以下几件事情:对外宣传(比如县委书记的微博会好过几万几十万的广告费)、培训、信贷支持、快递补贴等。而政府最不应该做的,是单纯地给予资金,这会让很多人为了项目资金而去从事电商,本末倒置了,而真正踏踏实实做电商的企业却得不到扶持,政府应该用有限的资金来购买服务,然后免费提供给当地的电商企业和个人。


2、务实不要单纯的数字


数字有时候会让人惊喜,但更多的要反思这样的数字有没有意义,有一个官方的数字,大概是甘肃电商2015年有1000多亿的交易量,我不知道这样的统计是否精确,但是甘肃的GDP才有几千亿啊?可能这里面包含了甘肃的“买进”,但是我们更应该去关注甘肃的“卖出”,甘肃不缺少优质的产品,但是知名度、规模、包装、推广销售都是比较落后的。


3、实现规模效应


规模效应很重要,拿苹果而言,我们甘肃的天水、平凉、庆阳、陇南、白银五个市都有相当规模的种植量,但是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交易渠道,电商的销售量并不大,某个地产商代言苹果也没有实现很显著的知名度提升,我在南方一些市场可以看到新疆、陕西、山东的苹果在销售,基本上看不到甘肃的产品。这方面的例子还有我们的枸杞和红枣。


所以,没有规模效应就没有影响力,也形不成产业发展的助推力。


4、普遍受益


普遍受益是为了避免“被平均”,只有最广大农民群体从中受益,那么他们才更有积极性做好种植和管护,才能提供品质更好的产品。2015年我在成县考察樱桃时,给一位领导建议过能不能采取最低收购价,当然这样的政策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水果毕竟不是粮油,但是政府要解决好利益的平衡,只有让农民和电商等中间商都能受益,才能促进一个产业的健康长久发展。


我们在产品收购时,给合作农户付最高收购价——尽管我们的量不够多,但是农民还是乐意和我们合作,今后将继续努力。


六、最后的话


说实话,写这样一篇5000多字的文章,压力比较大,我虽然这几年来跑了很多的农村,但更多的时间还是生活在城市,从小父母疼爱,自己并没有干过一天的农活,2014年以后从事农产品电商,才有了机会深入到一线,感受农民兄弟的生产和生活现状,可以说,如果不是过去两年多的经历,我肯定写不出来。



2012年9月,我在老家——山西省五寨县拍摄的照片,丰收的玉米长势很好,我们老家也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县


陇美定位于甘肃原生态农产品的电子商务,也是我所追求的一份事业,2014年以来从以前的互联网服务实现转型,我们团队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如果我们能真正帮助一些农户和加工企业,双方实现合作双赢,要比我过去从事的技术开发这样的工作更有意义,也更有乐趣。


面对农村的现状和困境,我们作为一家小微企业的力量是薄弱的,全国有7000多万贫困人口,甘肃有400多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全面脱贫是国家战略。我想,我们每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可以努力的方向和定位,2016年年初,我们确定今年至少帮助10户贫困家庭,让他们在当年就脱贫,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作为“楷模”,能够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发展。如果今年帮助10户,那么明年、后年我们可以帮助更多,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把这件事情持续做下去,对于农户和陇美,都是双赢的结果。


这就是我的决心,凌晨才最终写完这篇文章,今年是我来到甘肃第16年,感恩这个从不排外的地方接纳了我,培育了我,如果我们能无私、踏实地做一些事情,那么对帮助的受众,对社会,对我们自己,都是有意义的。所以,我对甘肃的电商有信心,也对电商对于产业发展和扶贫的作用有信心,我们将努力在未来做得更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视陕西追赶超越中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问题
10万年轻人返乡接棒“务农”拼多多做对了什么?
【大观察|京东、苏宁为何热衷电商扶贫,未来到底谁能富起来?】
迈出陇上乡村振兴的铿锵步伐——甘肃推进三农高质量发展综述
浅谈防止“返贫"现象的对策
西部贫困山区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与对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