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田兆元: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二评《百鸟朝凤》




礼崩乐坏与克己复礼 

   —— 二评《百鸟朝凤》

田兆元 |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本文系《探索与争鸣》杂志社2016年第二期学术工作坊

“斜塔瞭望的忧伤与尴尬——《百鸟朝凤》与1980年代的文化遗产”作者发言稿修订而成

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


1980年代,正好我们在华东师大读书,是时代的见证人。我感觉这部电影很明显在以1980年代的情怀讲述21世纪的故事。因此电影中间,情绪会有点错位。

1980年代我们当时最大感受,第一个是热血沸腾的民族情绪,希望中国崛起,那时和现在的情况,是有很大不同的,当时中国真的落后。

第二个,我们要崛起,但面对着非常强大的西方力量,不像现在中西对比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所以这样带来了非常大的心理冲突。

当时有一个最典型例子,就是大家看到在留学生楼那边的黑人朋友,都是挽着我们最漂亮的女孩子进进出出,而我们很帅的帅哥真的很无奈,这样一种情形可以描述1980年代的困惑。我们内心的不平,我们内心的这样一种愤激,构成了1980年代的非常复杂的一种情绪。

但到了21世纪,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一个是中国文化开始复兴,第二个是经济不断发展,就不再是那时的情形了。2000年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始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缔约国,后来中国人大批准加入了该公约,便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运动。

这个风潮是政府主导的,非常地声势浩大,但民众对于它的接受也是有限的。电影里面有表述,付局长被电影调侃了一下:“我姓付但是正局长,付正局长。”当地领导就说“付正局长来了,要做什么事呢?要搞一个非...什么产”。付局长旁边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民俗文化”。显然大家不懂什么非遗,有老百姓说,我们现在搞非文化物质遗产,很好笑。

说明这个东西是政府主导的,民众对它的了解不够。


非物质文化遗产事实上是把民俗十个大类包装改变,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十个大类。因为名称都很有问题,我们一直批评,说不要用非什么的名称,我们汉语对“非”本来就不喜欢,当时“非典”过了不久,听起来“非”就有问题,我们说用“民俗”的概念非常好,大家都能接受。

有关部门却一直坚持“非遗”这个称谓,我们拗不过,也就只能接受了,这也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的例子。现在也习惯了非遗的表述,与其争论名称,不如做些实事。

但非遗保护确实有很正面的意义,它唤起了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大学各学科也相继投入参与。首先经济学要参与,搞非遗产业园,非遗创业;然后是体育一大块,比如龙舟、武术,代表民族文化;再就是美术,上大美院拿了非遗大项目,搞非遗研究院,从北京分割来大笔的钱财。

当然影视,在这里也在切割这块资源。比较典型、非常熟悉的是从正面宣传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通过影视片,把作为文化遗产的饮食文化生机勃勃的一面呈现出来。讲的都是非常好的,非常活态的,那不是悲情的东西。有一点,影视是走市场的,这很重要。


吴天明却讲述的是一个悲情故事,我们觉得,他的故事和非遗有关联,但并不符合实际。他是用1980年代悲情,用悲情和民族情绪在赚眼球,然后获得了一个市场反应。

现在看,焦三这样一个杰出的传承人应该是得到了很大的荣耀的,国家有补贴,批红挂绿,英雄一样的。他是国家文化的代表人物,当下的非遗传承人还是活得比较好的。他的电影讲述获得这么好的票房,获得了商业效应,他的悲情故事民族情绪变成了营销手段。这没有什么错。

但我们仅仅讲这些,还是太把这个电影贬低了。它确实有很多的积极的因素,反映了非遗保护中的一些问题,讲出来一些道理。

▍第一个道理就叫“礼崩乐坏”。

这是什么意思?比如说这个喇叭,这个唢呐,是一个典型的音乐形式,是乐器,更是表演,它是“乐”。但是它确实是呈现衰败了,为什么呢?礼崩了。

我们民俗生活中有两个重要的礼仪,一个是婚礼,一个是丧礼,这也是最大的两个市场,滋养了千千万万世世代代的唢呐艺人和其他艺人,一批民间艺人的生活就是依赖这项礼仪。

但是现在婚礼改变了,现在的婚礼,尤其是城市婚礼谁吹唢呐呢?丧礼也是,台湾讽刺我们“一枝花一首哀乐三鞠躬”,“一一三”模式,人的生命葬礼变成一个小时的告别仪式,放段哀乐,所以唢呐就退出了。

婚礼葬礼的崩坏,直接导致了唢呐艺术的衰败,它失去了市场。这是电影揭示出的第一个问题,这是文化系统的问题,生态的问题,电影把这个问题揭示得很充分。

当然这里就有一个唢呐如何自我适应的问题,哭穷是没有用的,莫斯科不相信眼泪,谁相信眼泪?民俗文化最终不能靠同情生存。民俗是生活中的华彩乐章,华彩的民俗艺术自有其生存空间,不用靠下跪,靠眼泪生存。


第二个揭示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克己复礼”。

我们不应该受到外界的影响,应该克制欲望,去传承传统的东西。唢呐吹奏是一个礼仪,礼乐文明应该通过自我付出复兴、通过自我努力去实现。

电影中讲到了“师道”。师傅要你一定要传承游家班,你发誓“一定要把班子带好”,结果你没带好,还要散伙,这是一个问题。“师道”是当下非常严重的问题,大家去网上搜的话,导师、教授往往是要千刀万剐地被控诉的,师道呈现了非常严肃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有几个师傅带着几个徒弟,真不像话,如江西的王林师徒,河南的释永信师徒,完全是礼崩乐坏啊。当然我觉得带班子既要有民俗技艺,还要有市场能力,遵循师道,只讲技艺和情怀不够了。

这里说克己复礼,首先是遵守师道,然后是传承唢呐班子。小游维持“师道”,我觉得这也是很珍贵的一个地方。我们看到霸王别姬野蛮的师父教育,电影一定程度上也是认可传统的师徒这样的团队的。非遗保护里面讲的就是团队,并且是传统的师父团队。

我觉得讲的比较有意思的地方,礼崩乐坏,它是一个事实,但是我们通过克己复礼的形式来维护它,这是我们的责任。遵守师道是克己复礼的基本原则。


第三个问题,就不全正面了。

它在讲文化冲突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有一种开放的文化观念。我们确实看到过乡村礼仪中,唢呐和西洋乐器是并行的,但不是电影里面这样厉害的冲突。这样看问题,还是1980年代的思维,现在确实还在延续,但也确实有那些崇洋媚外风气在。但整体上,西洋文化已经没有那么嚣张了。

唢呐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西方乐器,是波斯传来的外来的东西,但一点也不妨碍它变成了非常民族化的东西,并且现在代表了中国,是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作。我们今天比伊朗人更能代表唢呐的主人,我们是唢呐这种音乐文化的主人。

这需要一种开放的文化遗产观念。电影里面一个很血腥的场面,表现很狭隘的中西文化冲突,确实有些过分。还有焦三吐血绝症的象征,我是不认同的,也是没有的事。即便有现实个案,也不具有代表性。


礼是讲等级的,音乐本身是讲什么?乐最高的境界就是“和”,人与自然之和,人际关系之和以外,还包含着不同文化的包容的和。我觉得我们做遗产保护,做文化传承,应该更加开放,只有开放的心胸,我们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遗产。

谢谢大家!


圆桌讨论

我想补充一个问题,非遗讲述需要通过影视来讲述。因为影视的表现力强,我们也成立了民俗影视中心。我们今天本来有一些同学来听的,但一来是座位比较紧张,二来他们正在拍片子,就没有来。

我们的片子与这个电影的性质完全一样,是在拍艺人的生活史。《百鸟朝凤》实际上是一个关于艺人的故事,就是艺人的生命史。我们选择了上海18个国家级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进行采访拍摄。

我在想这个东西弄了给谁看呢?今天大家很多的表述是否定的,我觉得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对于这样的电影,实际上我们要非常辩证地看待它。比如说他讲的有很多很重要的东西,给我很多感动。我父亲也是吹唢呐的,我还没有学会这门艺术,他就去世了,这是我一生的遗憾。

我们怎么讲述一个艺人的故事?我觉得应该是复杂地讲述,而不是确立一个主题,单一地讲述。《百鸟朝凤》里面重叠了三四个层面的文化要素。也许这个东西你们看作是垃圾的东西,在另外的一些人看作是珍宝的东西;你们认为好的东西,另外一些人认为是一钱不值的东西。

这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就是对文化遗产,要进行非常复杂的表述,以适应广泛的受众。因为我们中国这么大的人口基数,任何人口成分,哪怕是小众,10%也是有上亿的人,观众也是非常量大的。

这是我想补充说的,复杂地讲述,应该是这样一个影片获得成功的很重要的因素。

第二期学术工作坊 ·《百鸟朝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俗文化 礼仪!结婚送日子书继续书写!#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文化
“中国·黎候虎”民间手工技艺文化传承【漳河文韵】
快失传的家礼文化《庚书》还有多少地方在传承?#订婚#弘扬和传承民俗文化 #中华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好家风
李光平:把朝鲜族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千年古县 非遗传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