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堂直击|111期现场精彩互动先睹为快《中国:正走向深海舞台中心》




编saying


 

昨天(6月10日)下午,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蛟龙号”研制总体组组长、海试现场总指挥刘峰做客文汇讲堂人文解读“四大未知疆域”(太空极地深海网络)系列讲座主讲《中国:正走向深海舞台中心》。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教授、第一位随“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周怀阳任对话嘉宾。此外,讲堂还邀请了特别团队:由国务院颁发载人深潜个人英雄崔维成博士领衔的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上海交大深海技术所葛彤所长及其科研团队共同参与深海讲座。

 

可爱的“小胖”蛟龙号的世界第一深潜,仅仅是我国深海事业的一部分,中国为何成为世界深海俱乐部进步最快的成员,她离优等生还有多少距离?中国又将如何连接世界深海事业的命运共同体?

 

今奉上现场互动,以供听众先睹为快,嘉宾对话将在周一的对话精华版中与大家见面。



现场互动



深海采矿商业化,降低成本、完善制度必不可少



华东政法大学教师夏海斌:全世界关于深海矿产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现状如何?


刘峰:从全球深海矿产开采来说,目前尚无国家实现商业性开采。1978年美国在夏威夷的东南方向区域开采出上千吨的多金属结核,当时有人预计,1980年代将掀起深海开采热。因为各国认识到海底资源蕴藏的巨大经济价值,人类也已拥有了深海采矿的技术,但热潮并未出现,直至2010年左右又一波圈矿潮激起。过去几十年仅申请了几个矿区,但从2010年之后矿区申请数量陡升至29,深海圈矿运动空前高涨。


虽然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掌握了深海开采技术,但实现商业化还面临着诸多阻碍。其一,经济成本。前段时间我在葡萄牙的一个矿区了解到,他们开采一个深度为五六百米的铜矿区,目前开采品位(铜含量)是2-2.5%,但2000年刚开始开采时品位可以达到12%,所以与陆地开采相比,深海开采的经济成本仍然居高。同时,目前陆地同类资源未到枯竭程度,所以海上资源开采的需求动力也不足。其二,环境保护的成本。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从提取-开采-利用每一步所需要付出的环保成本都在增加。其三,制度保障。制度保障的不完善是深海开采的一大阻力,特别是利益分享机制的欠缺使得很多企业难以进行有效的成本收益分析。深海开采不仅要支付本国税收还需要对国际海底管理局交付一定的资源费。费用太高,企业将无法承担,费用太低,则将引发无开发能力的第三世界国家提出强烈不满。



“可燃冰”提取可喜可贺,商业利用尚待考证



退休知青朱银龙 :中国在深海开采“可燃冰”的前景如何?


周怀阳:从技术层面来说这无疑是重大的突破,但 “可燃冰”对此后能源结构的影响,我认为尚有时日。一方面,经济成本依然较高。简单算个经济账,在海上作业一天获得一万立方顿天然气,以一立方两元计,一天可获利两万元,但是比起在海上作业的成本来说肯定是支大于收的。


另一方面,“可燃冰”是在海底下面的固体,目前是主要通过减压、辅助加热方法获得可燃烧的甲烷,要长久稳定性的生产,特别是商业化生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此之外还有地质灾害和环境破坏等等因素要认真考虑,要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刘峰:本月我国在南海试采“可燃冰”是一件可喜可贺之事,到今天已经持续一个月,但与美国清洁能源页岩气革命相比性质还不同。我认为最主要的问题是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还没有研究透,“可燃冰”之所以有用是因为它里面蕴藏的甲烷,但甲烷比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高20倍。有专家认为,人类从冰河期演变成目前气候,就是因为自然地质滑坡造成大量海底可燃冰的溢出,巨大的温室效应让地球突然变暖了。如果不能解决可燃冰开采过程中的可能产生的大面积滑坡等技术难题,很难进一步推进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我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解决开采技术问题和防止发生大规模的地质灾害。



知识馆、书刊和科普讲座,同济推进海洋意识义不容辞



陆行中学教师王葆瑜:同济大学关于“深海”科普资源有哪些可以进入高中课程以培育青少年的深海意识?

 

周怀阳:同济大学的“苗圃计划”与许多中学都有合作,我就曾到过几个学校为学生们普及海洋知识。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我们有一座建立了十多年的海洋知识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另有一个三年前修建的声电馆,在四平路、彰武路那个角上,有近五六百平米,有环幕电影,演绎着各种各样声光电,周末全天开放,周一到周五可免费预约,已有几万人参观。


另外,汪品先院士主编的《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编撰了一卷海洋卷,前年就已经开始发行了。我们学院有我国唯一一个国家级海洋地质重点实验室,所以学院和实验室都有一些内部社刊物,还大洋钻探、海洋观测、深海大洋知识等各种各样出版物。如果老师、同学感兴趣的话我们都可以进一步合作。汪先生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向广大群众科普海洋知识、树立海洋意识、培养海洋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深海开发如对环境有破坏,缔约国都有权利和义务监督



上海海洋大学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宋婷婷:深海开发如对环境有破坏,谁来监督?

 

刘峰:随着我国对海洋事业的重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意识也大大加强。去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不仅有一章专门写海洋环境保护而且其篇幅也很长,从内容看分量也很重,这体现出我国在环境保护中负责任的国际大国形象。作为《深海法》的配套制度我国也正在制定深海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


对于环境保护的监督,仅依靠国际海底管理局很难完成,因为对公域的监督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已将环境保护监督权利下放到了缔约国和公约条文中其他相关国家。作为缔约国必须要承担监督责任,对本国的企业、个人进行监管。对于其他相关国家也有权利和义务进行监督,例如我国的矿区离夏威夷比较近,如果美国发现我们违反了相关规定,他有权提出质疑和控诉。因此,对于深海资源这种公共产品的监督要比对其主权领海的监督管辖更加复杂,但保护海洋环境的共识是所有国家都有的,每个国家都应该为保护这共同的家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国际活动必须达到“预警原则”方可有许可证



周怀阳:在国际环境保护中有一个原则必须遵守——预警原则。在任何一类人类活动实施之前,要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为海洋环境保护,人类在海洋中进行的任何一个活动都需要通过实验和模型对其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对环境影响的等级一般分为三类:没有影响、轻微影响、严重影响,若要实际进行某项活动则该活动必须达到无影响或者轻微影响等级。只有通过这种国际上通用的环境影响评价之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实际的开发活动。再后面的开发活动中,又会有一系列的监管和报告制度,国际环境保护并非毫无监管。



最优化利用海底资源,必须遵循开采和保护的平衡原则



刘峰:我还想做一点补充,我国一直坚持深海开发与环境保护平衡原则,也就是既要开发海底资源,又要保护深海环境,两者都要兼顾,两者都不能偏废。很多时候,当开采方与环境保护者的立场完全对立,就会使得资源开发难以推行,直到回归到平衡原则。科学家估计,目前海底有五万座甚至十万座火山在喷发,对深海环境时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现在普遍认为深海采多金属结核年产量为300万吨,约为一天开采一万吨,海底采矿会使海底沉积物搅起来扩散,随着洋流扩散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造成一定的环境影响。如果这样对比,显然火山喷发的影响更大。但这属于自然变化,人类无法改变。我曾遇到一位葡萄牙院士,他是陆地采矿专家,他认为海底采矿比陆地采矿造成的环境影响小得多。因为陆地矿藏挖掘后留下大量深坑带来了巨大的坍塌风险,但海上开采不会出现类似问题。当然这也仅仅是他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所有人的想法。    


目前在寻找“金矿银矿还是碧波荡漾”这个平衡点的过程中开采者和环保者的博弈相当激烈,以至于深海资源的开采工程很难推进。我相信最终双方还是能够作出让步,找到一条妥协路线,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最优化的利用海底资源。



深海开发的国际规则话语权争夺,将日益激烈



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侯志伟:深海资源的开发与争夺是否会引发国家之间的圈地运动,最终将公共之地变为国家领土,从而造成国际关系的紧张?

 

刘峰:这个问题很深刻,在此我仅阐明我个人的观点。随着人类的进步,我们在不断地对以往的战争、灾难进行反思和总结,尽可能避免国家之间再发生大规模的冲突。所以我认为目前各国在深海资源开采中确实面临激烈的争斗但不会升级到大规模冲突,特别是爆发战争。但有一点也很明确,今后各国在规则制定权中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比如,在海底开采规则中有一条,申请矿区要避免形成国家垄断。垄断的界定目前是“关联”企业,如何界定企业相互“关联”?不能认为国有企业都存在“关联”。这对中国很不公平,因为中国有能力进行海底资源开采的企业基本都是国有企业,提出矿区申请都受到限制,对于这样的界定,中国当然不能接受!。因此,在深海资源开发的相关国际会议上,代表着本国利益的发言者都“锱铢必较”,“唇枪舌战”相当激烈。



中国必修课程:柔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利益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们在国际海底管理局的话语权不断提高,这是多年科技与外交相结合的成果。获得话语权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话语权让我们能够维护国家利益,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准确认识国家利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然需要和发展中国家站在一起,但随着我们科技实力的增长已经能够与发达国家并肩开采海底资源,所以在利益分享方面更多和发达国家诉求一致,这就有了作为后发国家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门课——在今后的国家利益界定中更加需要战略性的眼光,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利益柔合起来,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友好发展的润滑剂,这也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整编 杨乐 李念)


精彩瞬间


刘峰在主讲中指出:中国的专属经济区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31%,远低于日本的1164%和美国的128%,受制于地理局限。

对话环节,周怀阳提出要通过对南海的研究贡献中国科学家的力量。

开场前刘峰细读讲堂小报

现场听众争先恐后,踊跃提问。

嘉宾与现场听众观看文汇讲堂工作室制作的配音PPT《刘峰:与“七龙”同潜深海

本期提问奖品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提供“蛟龙号”模型及两本书籍:报告文学《第四极》和《中国载人深潜——“蛟龙”号研发历程》

提问获奖听众与嘉宾合影



相关链接:

讲堂专访|第111期主讲嘉宾刘峰:中国深海举旗人的数字解读

讲堂报名|第111期:刘峰/周怀阳《中国:正走向深海舞台中心》

110期主讲精华版|杨惠根:南极利用,中国与世界分享发现

110期极地专场主讲精华版|杨剑:参与北极治理,中国科技率先破冰

110期极地专场|现场对话和线上互动:如何度过南极极夜?从南极可看火星生存?

讲堂直击|110期现场精彩互动先睹为快《南极VS北极:冰世界的中国梦》

108期主讲精华版|王建宇:当量子密钥能保护每个人隐私时,如何回看“墨子号”卫星

讲堂直击|108期现场精彩互动先睹为快《“墨子号”的成功与中国式的科技创新》

讲堂专访|108期嘉宾李淼:用笔尖和指尖“缩小”天体物理世界



现场拍摄|傅国林周文强

微信编辑|袁圣艳

 





wenhuijiangta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万米深的海底会有1000个大气压,那里的泥土被压得非常紧密吗?
文汇报
中银杨绍辉:可燃冰点亮油服行业前景,投资逻辑全攻略
我国南海一把“火”,竟烧出5000亿吨“黄金”,西方各国羡慕不已
现在没人再提可燃冰,曾一度被认为是石油替代品,为何惨遇冷门?
寂静海底,沉睡着一座巨大“金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