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儒释道·儒家之孟(微国学05)

故我在12期:微国学,每个人都能了解的国学

第一章 儒释道

一、儒家

  • 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98年),名轲,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孟子是鲁国贵胄,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靠母亲织布维持生计。“孟母三迁”、“孟母短织”、“买东家豚”等民间故事和传说,反映了孟子幼年虽家道贫寒,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孟子成学后,开始游说诸侯各国实行“仁政”,但当时各国用“法”而不用“儒”,故而孟子的政治思想没有被采纳。后来孟子也像孔子一样开始著书、讲学,成为了儒家除孔子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被后人称之为“亚圣”。

孟母三迁

《孟子》

《孟子》一书集中了孟子的主要思想,原有11篇,分为“内书”7篇和“外书”4篇。后世学者一般认为“内书”是由孟子的弟子整理他的思想而作,“外书”4篇为《性善》、《为政》、《论辩》、《说孝经》,由他本人而作。

“仁政”是《孟子》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孟子认为因当政治上“以民为本”、经济上“民恒有产”。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仁政”思想的提出是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的。孟子认为“性善”是区别人和动物的标准。“性善论”包括“四心”、“四端”、和“四德”三个层次,是由一个从低级层次往高级层次发展的过程。人们通过存养心性中的善端,修身以俟命,尽心行仁,就可以成就完美的道德人格。

  • 四心:良心、仁心、本心、不忍之心

  • 四端:恻隐之心、善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 四德:仁、义、礼、智

《孟子》

《孟子》中还提倡在利益和道德的关系上要有“舍生取义”的价值观。这种思想既是对孔子思想的一种继承与发扬,也对后世儒家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还提出了“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的文学鉴赏、批评原则、方法。“以意逆志”要求透过文辞看文章本质,“知人论世”要求要对作者的生平环境有一个了解。这种方法为中国文学鉴赏、批评提供了较科学原则。

  • “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如果有什么关于国学的问题或者见解亦或者任何,都可以在评论里留言,我们将挑出最棒的,展现在下期微国学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历史上100位思想家系列:孟子的思想精髓,以及他的“性善论”
儒家亚圣——孟子
孟子思想的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从孟子与荀子的观点,看人性究竟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儒家杰出思想家孟子:帝王之师、人生导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