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饭为啥爱冒大汗?中医揭露真相,我第一次听说

(本文由“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请抄袭者自重!)

本文理论依据:《杂病源流犀烛》、《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位看官,生活当中,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一吃饭的时候就满头大汗。

其实,对于这种常见现象,很多人选择熟视无睹。毕竟,吃饭嘛,吃热了就冒汗呗。

但是,我们想提醒您,如果吃饭满头大汗的现象一年四季经常出现,而且还比较容易烦躁、容易口渴、经常口臭、大便干燥,舌质有些发红,舌苔比较黄厚,这个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身体出现了异样。

对于这种情况,中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想要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原因——胃热。

实际上,对于胃热引发多汗的事情,在中医内科病因病机领域里,是十分受重视的。比如说近贤冷方南所著的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就在汗症一章里面,明确将“胃热郁蒸”列为病因之一。这部书甚至明确提出,胃热郁蒸所致的多汗,在吃饭的时候最严重。

那么,这里到底有什么道理呢?

实际上很好理解。看官你想,患者本来就有胃热。这个时候吃东西,必然要在熟腐水谷的过程中产生新热。原来的胃中虚热和新热叠加在一起,必然蒸煦津液。恰好,脾胃中焦统领营卫。胃热导致营卫不和,腠理舒张。被蒸煦的津液就趁机流了出来,成为汗。

那么,为什么这种多汗,容易发生在额头呢?说起来也好理解。你看看足阳明胃经是不是上行头面?所以胃热会循经上蒸,容易在额头、头面部位发出。

现在,道理基本清晰了,我们该如何调治呢?说到底,就是要调理胃热的问题。这是根本。

怎么做呢?在这里,中国卓越网络养生阅读品牌“精诚名医汇”就为您介绍一张不错的验方。组方如下——

生甘草、炙甘草、五味子、乌梅各等分,研为细末。每次服用25克,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这个办法源于哪里?源于《杂病源流犀烛》。此方的名号,叫做二甘汤。

此方的道理很简单,生甘草、炙甘草都有养胃健脾的意图,只不过炙甘草偏补,生甘草偏清。两者联用,在平衡阴阳药性的同时,主要取一个甘字。五味子和乌梅,都有酸的味道。这配合前面的甘味,就成了酸甘化阴之法。这是中医里面滋阴的妙招之一。同时,五味子性收涩,可以帮助我们收敛津液,减少汗出。而乌梅则能滋阴,配合生甘草清热之能,有治标之意。如此一来,此法以酸甘化阴为主,滋阴清热为辅,对于胃阴不足、胃热多汗的治疗,是十分巧妙的。配合生姜大枣,固护中焦,提振胃气,助气血生化,以补多汗导致的津液之不足,效果更佳。

当然,方剂虽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应用的。因为每个人的具体情况不同,所以绝对没有一个办法,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此方作为治疗胃热多汗的良方,自问世以来颇受重视,所以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将其介绍出来,目的是让您了解、认识疾病的来龙去脉,必要时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才是万全之策。

好了,文说到这里告一段落。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桂枝汤,辛甘祛风、酸甘敛阴
《肺有六怕》+何绍奇;中医诊疗肺炎的心得体会(笔记版) +慢性咳嗽经方治疗体会+六淫七情伤害后咳嗽+慢性咳嗽不用怕,用药一览表一看就明!
有一种汗多,是胃热。一个妙方可治
《伤寒论》方中为何多用炙甘草?
为何津液虚的时候不能滋阴?越滋阴这个胃越坏
几味常用中药的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