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法眼如炬:中医的妙诀在于辨证施治!

人们总是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同的人得了同一种病,去找不同的中医,他们开的方子却有极大的相似性?为什么不同的人得了同一种病,去找同一个医生,但却不是用的同一样的药?这就是中医思辨的魅力,这也是一般人难以搞懂中医的原因之一。中医辨证论治中就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方略,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辨证的诀窍——条条大路通病机。同一个病机,未必要用一模一样的药,不同的医生未必就不能殊途同归。

中华医学源远流长,一直默默无闻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贡献,这在世界医学史上是值得称道的,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可以引以为傲的。中医的神奇之处在于诊法,中医的妙诀在于辨证施治。

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有迹可循的,中医辨证也不例外。中医辨证的思想由来已久,《黄帝内经》的辨证学处于萌芽阶段。而东汉末年,圣医张仲景在乱世之中凭借超人的智慧和坚毅的精神,在“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环境下,“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写下了不朽名作——《伤寒杂病论》。此书一出,笔落惊风雨,书成泣鬼神,全书“平脉辨证”并“病脉证治”,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辨杂病,启万世之法程,实医门之圣书。该书奠定了中医辨证学广博的临证基础和厚实的理论支撑,点燃了辨证论治的火炬,流传后世。后世中医虽然门派林立,学术纵横,但每于临证中无不体现出卓越的辨证水准,任何中医大师都概莫能外。新中国成立以来,蒲辅周、方药中等大家接过圣人的火炬,继续研究、推广中医辨证学,实为中医界之幸事。

大凡看过《西游记》的人们都会对孙悟空的那双“火眼金睛”赞赏有加,并把这种辨识真假的能力称之为“法眼如炬”。在医学中,人们也时常对那些辨证论治的高手佩服有加,认为他们也拥有一双法眼,能够洞见事物的真相,每次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犹如周亚夫之兵从天而降、出奇制胜,犹如犁庭扫穴,直捣黄龙。



施治是需要建立在精确的辨证的基础之上的。辨证失当,往往有一步走错、满盘皆输的可能,所以,中医辨证作为“四诊之后,治病之前”的桥梁和纽带,是体现医者思维和智慧的关键环节,也是遣方用药的主要依据。因此,辨证应该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探索和研究。辨证主要是体现医者的临床思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在临床中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大凡临证之初,必先运用诊法收集被检查者的生理病理的全部信息,然后医者通过所收集的资料、信息,进行一次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遴选,抓住病理信息的主要症结,进行辨证。

中医辨证学所阐述的是对中医证候的研究,研究每一个证的基本性质、临床表现及其特点,研究每一个证的形成原因与发展变化,研究证与证之间的关系,研究正确认识、分类证候的方法,研究证候与疾病、症状之间的关系,研究、传承和发扬中医辨证理论与方法。由此可见,中医辨证当从学说地位上升为学科地位,与中医诊断学、中医防治学成为一脉相承、不可分割,却又各具特色、审慎独立的学科。

中医辨证学强调的是:医者通过诊法得来求诊者的生理病理信息,进行思考、综合收集的信息资料,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辩证地思考,做出“辨证论治”的评估和判断。然而,在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很多人容易犯糊涂,学的辨证方法那么多,该用什么辨证方法来进行辨证?这就需要运用跨思维的模式来解读中医辨证,把中医辨证的疑点、难点、重点简约地跃然纸上,为中医爱好者抽丝剥茧、条分缕析。古人曾有“授人以渔,可享一生”的明见,所以,欲学岐黄精蕴,岂可纸上筌蹄,唯有“博学、审慎、明辨、笃行”,才是学医上策。如是,在面对千变万端的疾病时,发挥敏锐的洞察力和灵活的领悟力,才能在疾病表象与本质的虚实之间一针见血、直击要害。中医辨证所蕴含的深奥知识和技能,只有在掌握领悟力和洞察力之后,才能拥有一双洞察事物真相的法眼,若如此,必能在杂症丛生之中如入无人之境,抑或是凯旋而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十论中医治疗观2
岳美中谈专方
《伤寒杂病论》学术特色
岳美中谈中医根本:辨证论治与专方专药相结合
古代医家对中医临床诊断与治疗特点的概括|辨证施治|中医临床
二阳,不怕,还是辨证论治就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