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No.338[迎新春特辑]京剧史上的名票(七)
userphoto

2023.06.08 四川

关注

京剧老生自谭鑫培以后执牛耳者当推余叔岩。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这“三大贤”的出现,将京剧推向了一个文人化的时代,犹如中国画由唐及宋的转变。从此京剧从单纯艺人的玩意儿,部分转变成了寄托文人品味和品格的文化产物。这点在梅兰芳和余叔岩身上表现表现得尤甚,故梅、余两派的艺术风格鲜明的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那种中正内敛、与平淡中见神奇的审美取向。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这位名票,就是与余叔岩先生因文化而结交,在不动神色之间尽得余氏法门,又在余逝世后致力于研究和传扬余派艺术和精神的人物。他就是李止庵先生。

李适可(止庵)

李止庵(1892~1959),名适可,字止庵,河北大兴人,久居北京。李止庵本行为中医,医术颇精。他十分聪明,悟性极高(能学好中医的悟性都不差)。除了精通中医以外,他对书法、绘画、音韵,乃至花鸟鱼虫等都有很高的玩赏水平。李止庵在青年时期又开始嗜爱皮黄,最初对谭艺尤为痴迷,后又为余氏技艺所醉心。

李止庵经人介绍初识余叔岩倒并由尤皮黄而起,而是与余探讨一些书法、音韵、花鸟鱼虫之类的玩赏之物,并以中医大夫的身份为余诊病和调理。由于他在这些方面与余谈得尤为投机,深得余氏欣赏,因此得以经常出入余门,余氏在家谈艺、吊嗓也从不避讳于他。李止庵虽与余氏相近,长年出入余府,但他深知余氏为人较为保守,技不妄露,艺不轻传,因此他从不直接向余氏问艺,而是在余吊嗓、谈艺、授徒时在一旁全力默记,然后回家潜心研究、揣摩。由于李止庵原来有比较好的谭派基础,又极有悟性,因此对余派唱腔的精髓掌握甚速。在不知不觉中,李止庵就成了较为全面掌握余派唱腔艺术的大家。

1940年代初,余叔岩在梨园界的地位已经达到了顶峰,凡学老生者无不想一窥余氏门径。但此时,余本人健康状况已经十分不理想,除还教授服侍左右的孟小冬外,不再收徒传艺。在“余音难觅、余师难投”的情况下,众多仰慕余艺者莫不转而求教于李止庵先生。1943年余叔岩先生病逝后,李止庵先生又进一步对余派唱腔艺术进行了总结性、系统化的研究。后来的一些老生名家如杨宝森、陈大濩、于世文、李鸣盛、童祥苓等均曾受其教益,其中以于世文先生受教时间最长。后期,李止庵先生又帮助一些专业演员,依据余派的精神成功地设计了许多唱腔,为余派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由于我们能查阅到的李止庵先生之生平资料很少,因此我们对他只能有上述之粗浅的介绍。但好在他于1934年应当时中央广播电台的邀请,由百代公司制片,灌制了两张唱片,其中有《沙桥饯别》两面、《失街亭》一面以及与杨畹农先生的《四郎探母》(坐宫)一面,这些唱片可以使我们了解李止庵先生的唱腔风貌。

今天我们请大家欣赏的是上述唱片中的两面《沙桥饯别》。同一个唱段,我们比较熟悉的是余叔岩1940年在国乐公司灌制的那个版本。李止庵先生的这个版本比余叔岩先生早灌了六年,应该说是基本还原了余氏1934年前这个唱段的基本风貌。后期余灌制的这个唱段,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改造的,诸位戏迷可以仔细对比一下。

《沙桥饯别》

1934年中央广播电台

李止庵 饰 李世民

倪秋萍 京胡

【二黄慢板】

提龙笔写牒文大唐国号

孤御弟取真经与孤代劳

万国中众蛮王休要阻道

到西天取了经即便还朝

孤赐你锦袈裟霞光万道

孤赐你紫金钵禅杖一条

孤赐你装经箱僧衣僧帽

孤赐你四小童鞍前马后好把箱挑

内侍臣将宝物一齐抬到

金銮殿王与你改换法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余叔岩琴师朱家夔谈余氏十八张半唱片
【费玉平说腔】谈余叔岩的十八张半唱片
翁思再:孟小冬《沙桥饯别》唱腔赏析
余叔岩的唱腔与李佩卿的胡琴伴奏
《李金铭说戏:京剧马派唱腔百段》总目
珠簾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