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梨园训诂】从《寻找杨荣环》系列专题谈京剧史文献研究

      前不久因为早年间京剧演员“牌“、”位”的问题,在网上引起了一些议论,本平台也转载了《【独家】寻找杨荣环 之 出科》一文,有好多读者看了这篇文章,大家有的惊讶,有的感慨,当然也有极个别认为不以为然的。针对个别人对《寻找杨荣环》一文的一些质疑,笔者今天想从“京剧史文献研究”的角度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进行京剧史文献研究要端正心态,实事求是。也就是说研究史料文献,必须要坚持客观的原则,不要仅凭主观好恶,戴着有色眼镜去整理。史实是怎么样的,就客观地根据相关文献进行陈述,至于读者,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分析,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行为了。

      《寻找杨荣环》问世以来,有人认为记录偏颇,总是去研究某人的黑历史。但我们仔细阅读就不难发现,作者从“史实”角度发声的研究方法是值得赞赏的,从《寻找杨荣环》一文中看,作者秉承尊重历史的原则,绝不是在以个人喜好去专查正面或负面的报道。比如:

杨荣环是荣春社的学员,究竟何时入科,我(作者)没有细查,手头最早见到关于杨荣环的报道是1940年1月10日的《戏剧报》,在这张报纸的第四版上有一篇《谈杨荣环》的文章,其中这样写到“荣府(指荣春社)青衣台柱孙荣蕙是今年红的,想当年荣蕙和荣环互争短长的时候,还不知鹿死谁手,不想数月功夫,荣蕙一变为荣府台柱,现在红的都快发紫了,可是小环还是一个没名的小天使了......寄语荣府当局,应急力教诲小环,恐孙荣蕙以下,就属小环了吧” 

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当时荣春社里最红的是孙荣蕙,杨荣环是1942年左右才后来者居上,一跃成为荣春社台柱的,这还是因为“连演乃师亲传尚派剧目颇得好评,荣环唱腔念白等力模乃师,尚小云对之颇钟爱。”(见1942年第190期《立言画刊》)这两个不相上下的高材生,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也是在你争我斗中度过的,终是孙荣蕙没有杨荣环的手腕高,而处于下风。
以上不是在褒奖杨荣环先生么?再如:
“……这份声明没有找到原件,而从报道里得知,尚小云对他也很器重,有人传说他不知道什么原因要与家庭脱离关系,更有传说因桃色纠纷受人诱惑而堕落等等。笔者通过资料分析,这都不是事实……”
以上也足以看出作者的中肯。

       我们再仔细看一些相关的议论:有的人认为

       “而对于某某某先生后人的观点……毕竟您对于其文化程度、科学思维、年龄健康和性格等状况未必都了解,不能听到不同声音就非要一争长短。

        什么是“年龄健康”呢?年龄大了就可以乱讲?还是健康有了问题,就得按照病人的谬论去认知?再说,读者不晓得某位后人是怎样的观点,怎么去理解?这些人其实是为了打击一切自己不喜欢的声音,让著文立说者噤声,以杜天下人之口。我们毕竟不是在写小说、编剧本,文献研究还是要实事求是一点好。

    第二,忠实于历史文献,不是全盘肯定,更非全盘否定。《寻找杨荣环》经过详细考证、研究和整理的历史事实,均有据可查的,大家既然喜爱京剧艺术,就不能默许“无中生有”的现象。

       有人不是说:若提供不出文章所指这出戏的老广告,并证明某某是二牌,就必须删除有关(某某某跨刀的)文字。那就说明这个人也承认当年的报纸报刊,那总不能厚此而薄彼吧。

      对艺术家艺术经历进行史料整理,这属于历史文献研究的范畴,这和对他艺术的评价根本上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历史文献浩如烟海,确实会有偏颇,但经过几十年或上百年还能流传下来的,一定是发行量大,可信程度比较高的资料。再说,不同的报道还可以互为佐证,认真研究,也不至于会对历史人物有极偏颇的评述。

        比如这一张历史照图片:

1948马连良与名票旦杨荣环之《摘缨会》照片  

       我们看到这张图,就不能武断地认为杨荣环先生是个票友,他可是荣春社出身,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我们可以推测,当年的记者应该不会故意为之,只能说明杨荣环的知名度不甚高,当然记者也不会把与马先生并挂头牌的角儿写成票友吧?

        第三,京剧史文献研究要有价值,不研究“伪命题”的素材。

       有人说报纸广告就是“并牌”的铁证,也有人说报纸怎么排版格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说到底是一种人为的操作。早先的报纸广告并没有一定的规格,更不用说与班社规制一致了。慢慢地出于自身形象宣传的需要和对新闻传媒影响力认识的提升,报纸演出广告才越来越花样百出。但报纸广告的发展轨迹有一个规律,就是越来越彰显突出主演的地位。不管是“躺着”、“坐着”、“站着”,还是单独加一块牌子,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演员在班社中的地位和演出中的重要性决定的。

       从报纸广告看谁是头牌,或谁和谁并挂头牌本身就是没有研究价值的“伪命题”,因为它根本就是一种商业宣传,并不是准确反映一个戏班里每个“角儿”的准确地位。尤其是注明“合作”的广告:

1947年08月09日《华北日报》毛世来、叶盛兰合作演出《南界关 战寿春》

     1947年8月10日,和平社与育化社在北京庆乐戏院合作演出,毛世来与叶盛兰、杨盛春、孙盛武、贯盛吉、陈喜兴、刘连荣主演了《南界关·战寿春》,这是目前查找到的最后一次毛、叶合作演出这个戏。当时《华北日报》游艺专栏做了宣传:特烦两班合作贡献,数载未演精彩佳剧;文武香艳、夙著盛誉、轻不一演、伟大名剧!1947年前后正值解放战争时期,市面萧条,演出市场不甚景气,两大班社选择《南界关》这一剧目合作演出,可以说毛世来、叶盛兰作为两位班主(老板)并挂头牌。

       那么,像这种情况:

1947年11月25日《华北日报》毛世来、杨荣环合作演出《娟娟》

       这些演员的名字也一样大,能说这13位并挂头牌么?所以,研究史料还要客观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再说什么是“隐私”?若是研究史料还要认为报纸上曾经的报道是“隐私”,那也是个“伪命题”。在当时来看,如果当时的报纸涉及到了某人不实或不愿公开的私生活,那就确实涉及“隐私”,都拿到台上去表演,去宣传的的商业演出情况也属于“隐私”的范畴?

       数十年前的报道流传到今天有多少人看过?还有什么“隐私”可言?况且,作者所依据的材料本来都是已经存在于公共领域的信息。我们应该支持《寻找杨荣环》对京剧老艺人的艺术经历进行严肃的考证和研究,而不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去妄加批评。

       所以,正确看待和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是很重要的,坦荡的记录历史,以坦然之心去考证和纠正历史错误,这是值得大大的赞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独家】寻找杨荣环 之 出科
杨荣环、李荣威主演的《霸王别姬》
京剧“9大头牌”原来是真的?一开口,果然名不虚传!
中国京剧音配像《打渔杀家》(谭富英 杨荣环)
京剧:《宇宙锋》01----02 杨荣环(音)李国静(像)
她是京剧九大头牌之一,京剧唱得好,长相漂亮,可她自己却不自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