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四晚读:造纸术的起源(二)
目标

建议今日读完第四章:造纸术的起源,晚读读完四至七节


要点拆解


一、飘絮说的重新解释


1、斯坦因与哈诺赛克有否未能区分纺织布与无纺织布的可能,这一盲点有可能存在于斯坦因的认识中,也有可能存在于哈诺赛克的化验中。作者不认为这种可能性很大,却还是认为,有必要重新化验斯坦因发现的“那条黄色织物”。


2、即使那确实为纺织楮布,也必须承认,它在纺织品中所占比重微小。蔡伦尝试用破麻布造纸时,如何能知觉有存量甚小的楮布“混入”呢,否则又怎么可能“将不自觉变成自觉”?因此,潘氏的推论要比斯坦因走得更远,乃至将此说的不合情理处彰显。


3、启发来自何处。潘氏承认许慎“漂絮”的启发,却不能道出微观上这启发如何给予,故其对“漂絮说”的承认流于形式。


二、语言学与树皮布


树皮布研究者的成果,诱发了笔者提出第三种解释:漂母们所打击的不是旧丝,不是破布,是树皮;不是为了造纸,而是为了制衣;不是旧物利用,而是新衣,即树皮衣的制作。


在波斯阿拉伯语中,纸显而树皮隐;在突厥语中,纸隐而树皮显;在汉语中,这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惊鸿一瞥,或许只短暂地做了一次中介,就消失了,故最费解。


三、人类学与树皮布


对树皮布考古发现不足,可以做两点辩解。

1、树皮布很可能不用于古人丧葬。

2、古纸不多的几处发现地统统局限于极度干燥的中国大西北地带,足以证明,在其他地区植物纤维制品难于穿越两千多年留存至今。一方面,有保存优势的中国西北部不生长楮树。另一方面,即便树皮布在南方成为墓葬物,也难抵抗腐蚀存留下来。


四、树皮布与蔡伦


有些历史事实,是文献与实物的新发现和再探究有望澄清的,比如汉代中土制造树皮布之有无。

还有些事情,是任凭文献和实物都不能帮助我们搞清的,比如哪一桩技艺对蔡伦改进造纸术起了决定性作用。

在这里,各种猜想都没有事实上的确定性,只有逻辑上的自洽与不自洽,推论上合理与不合理。

而在这一层面上,说制造树皮布是所谓飘絮,蔡伦造纸法是受其影响,要好于其他说法。



↓点击本文底部阅读原文完成今日晚读打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伦造纸术的来龙去脉,以及蕴含的千年骗局,为您逐一讲解
今日食普499期: 构树,不起眼的宝
构树皮造纸手工艺
造纸术
纸之小史及古纸举要
造纸术发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