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成人启蒙读本》第11课 人生的意义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可以说是一个苦恼着所有人、而又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并不是一个哲学性的疑问,——他们只是认为,既然人迟早都要死的,那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
曾经看到一篇文章说,中国有位中学教师在回答学生的这个提问时,竟然径直回答:“没有什么意义”。
是呀,假如死亡即是“归零”,人生还能有什么意义呢?!
 
当然,这只是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的哀叹。
对于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完全不同。——死亡并非“归零”,灵魂脱离了肉体依然存在。而人生的意义也就继续存在于脱离了肉体的灵魂之中。
 
不过我们在这里不是做宗教探讨,而是做一般性的理论探讨,所以只能在不涉及“灵魂”的前提下进行分析和论述。
 
 
 
 
1. 问题应当转换为“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假如死亡即是“归零”,就可以说,人生没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个极端绝望的答案。
然而,有几个人会因为得出这样的答案而去自杀呢?!
你还得活下去!
 
既然还得活下去,就须要思考“应当怎样活着”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地表述:
“你愿意怎样地生活着?”
“什么样的人生才使你觉得有意义?”
 
这样,我们的讨论就由一个注定是绝望的、无可讨论的问题改变为可以讨论的“人生观”、“生活立场”、“生活方式”问题。
 
 
 
 
2. 那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弄清“人”的本质是什么。
 
这就不能不说到那个著名的存在主义命题:存在先于本质。
按照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 1813——1855)的观点,可以对这个命题做这样的最简单的解释:
人的生存具有被动的、“命中注定”的性质,例如性别、家庭、出生地。这种性质作为一种条件,对于人的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并不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个人想要怎样地生活,在许多方面是可以主动地进行选择的;一个人在怎样地生活,主要就是这种选择的结果。
在人生的道路上,人做出一个又一个的选择。正是通过这些选择,人成就了他自己。
 
“命中注定”的那些性质不是人的本质;或者说,“命中注定”的那些生活境遇不能够显示人的本质。
只有主动地选择所成就的自己才实现了人的本质,才是那个“自我”。

积极地看待人生、对待人生,人才能够实现其为人,这样的人生才具有意义。
消极地看待人生、对待人生,人就不能够实现其为人,这样的人生就不具有意义。
 

 
 
3. 同“选择说”对立的“命运说”

把“命中注定”的生活境遇对于人生的作用绝对化,甚至认为冥冥中有某种不可知的力量确定了每个人的人生,这就是“命运说”。
 
非常遗憾的是,汉民族是一个笃信“命运”的民族。

汉民族的信仰非常地特别:一方面,没有明确的、虔诚地崇拜的神灵;另一方面,却笃信鬼魂的力量,笃信占卜的指引。
我们看到,文明初期的甲骨文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对祖先的祭祀和占卜。
 
对祖先亡灵的崇拜远胜于对神明的敬畏,这大概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激烈争斗使得他们除了相信自己、就只相信家人。祭祀祖先亡灵的风俗直到今天依然长盛不衰。这种“信仰”,早在近百年前就被国外学者称之为“鬼信仰”。只相信祖先亡灵能够帮助自己改变生活,这就有浓厚的“命运”色彩。
而占卜的相信“冥冥之中的安排”,就更接近于相信命运了。

后来佛教由印度传人中国,并且逐渐得到普及,成为中国人的主要宗教信仰。而佛教恰好又是宣扬“因缘业报”、“因果报应”而又“世事无常”的。(由于“命运说”受到严厉批判,近代佛教徒又声称佛教所说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然而,无论怎样辩解,他们也无法否认佛教宣扬命运的事实,更无法否认佛教的命运说对佛教徒以及广大中国民众的巨大影响。)
 
既然人生是命中注定的,无从选择、不可能改变的,那么人就只能被动地生活着。人成了被命运捉弄的玩偶,还能够有什么意义?!
不仅如此,既然人生是命中注定的,人只是在命运的操纵下被动地生活着,那么人就无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个世界就不存在什么“公正”。

 
中国人之所以特别相信命运,同社会环境的特别恶劣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特别严酷的专制主义的压迫下,人们几乎没有对人生进行选择的机会,软弱的本性就会促使他们把不幸的原因归之于命运。
而这种软弱的反应又反过来助长了专制主义统治的严酷。
 
 
 
 
 
4. 困惑、绝望与认识自我
 
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中,还有同“选择”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概念,即“绝望”。
人在生活中会感到“不安”,感到“困惑”。

而“绝望”则是不安的强化,困惑的结果。
出于神学的立场,克尔凯郭尔认为“绝望是一种精神的疾病、自我的疾病”。
下面我尽量避开神学的内容来讲述我对“绝望”的理解。
  
绝望实际上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
克尔凯郭尔说:“那些承认自己处于绝望中的人通常或是那些有深刻的秉性,以致于他们必定意识到自己是作为精神而存在的,或是他们的痛苦经历和面临的可怕抉择帮助他们具有了这种意识”
他又说:“只有......从未有过作为精神存在者的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人的生命才是被浪费了的。”
这个不难理解。不安和绝望是一种精神反应,困惑是思索的一种方式或状态。有思索,才能够有觉悟;有不安、绝望才能够有改变。
 
麻木的平和状态浪费着生命。
而已经意识到绝望,却没有内心斗争,宁肯保持在绝望之中,则是更严重的绝望。
 
对世俗生活的绝望是浅层次的绝望,实际上只不过是不满足。就像儿童一样,把自己设定为“被给予者”。
这种人赋予世俗的事物以极高的价值,从而把它当作了整个的世界。
他实际上不了解自己,没有“自我”。“他确确实实是只凭他穿的衣服来辨别他自己。”
 
绝望使人对自己不满意。
进一步,他会静静地观察自己。
这就有了“自我”的意识。
并且有可能进入孤独。
孤独表现出人的更深刻的本性。
 
有些人会变得躁动不安。
他们有可能把自己投入到伟大的事业中,或者在放纵的生活中寻求遗忘。
 
对于“自我”的绝望。
“这绝望就好象一个溜进某个作者的作品的错误,并且这错误作为错误有了对于它自身的意识——它实际上可能不是一个差错而在更高的意义上是整个作品创作的一个基本部分。”
 
克尔凯郭尔是一位神学哲学家。
他对“绝望”的分析、论述最终指向宗教:“绝望的反面是信仰。”
 
而我们在这里的讨论就止步于此。
一个不是最终结论的结论:
在对“自我”的思索中寻求人的本质、人生的意义。
 
 
 
 
5. 那些醉生梦死者
 
为数众多的人嘲笑寻求人生的意义。

他们认为那纯粹是自己束缚自己。

他们只重视、甚至只知道物质享受。

“人生如梦”,转瞬即逝。只有尽情享受,才“没白活一次”。

其中包括诸如“出人头地”、“光宗耀祖”这样的虚荣意识。

 

不重视精神生活,就必然精神空虚。

这样的人生,不止是没有意义,也不会真正感到幸福。

 

更严重的是那些由于没有“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机器)而放纵地作恶的人。

那些贪官酷吏;

那些依附贪官酷吏、采取非法手段而一夜暴富的商人;

那些为虎作伥的奴才,包括为邪恶势力歌功颂德以及宣扬腐朽、阴暗文化的文人......

 

最近引发舆论大潮的“我爸是李刚”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从他们的疯狂、猖狂中可以看出,这些人实际上已经不但没有“自我”的意识,也没有了“人”的意识。

 

这才是彻底的绝望。

这样的人活着,真是多余!

 

 

 



资料:

 

成为个体的真正自我(克尔凯戈尔哲学简介)

中国学术论坛

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1879 
 

克尔凯戈尔<致死的疾病>(摘录)

中国学术论坛

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188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克尔凯郭尔: 生存的三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选择态度
《或此或彼》(下):只有经历了绝望才能去思考生活的意义
克尔凯郭尔210周年诞辰:他的使命,是唤醒昏睡的人
克尔凯郭尔(二):人生的三种境界
克尔凯郭尔: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
克尔凯郭尔:如何成为你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