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被称为“咏蝉三绝”之一,它妙在哪里?如何赏析?

这两句诗出自唐初名臣虞世南的《蝉》,是一首咏物诗,全诗如下: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咏物诗中大多写寄托,都具有浓郁的象征性。此诗的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要借助外力,自然能声名远播。诗的表面看似每一句写的都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其实他的每一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垂緌”是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带子,也就是冠缨,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所以说是“垂緌”,暗示显宦身分。蝉用细嘴允吸清露,暗示着冠缨高官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树上,与那些在烂泥草地上的虫儿不是同类的,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利响亮,它是“居高声自远”,不是借助秋风一类的外力所致。他所隐喻的深层意义就是说,做人做官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的力量,而不是凭见风使舵,利用权势而得到的。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虞世南是陈隋旧臣,他入唐后以文采和德行深受唐太宗的器重,虽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同时,他生性耿直孤傲,不合于世,显示出一种内向孤僻深沉的性格特征,他借咏蝉抒发情怀,表明自己立身高洁,不需任何凭借,自会扬名史册。诗是作者的心声流露,也是高尚人格的体现,致敬经典。

点此查看图片折叠原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虞世南诗《蝉》感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意境之高远!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说明了什么道理
虞世南《蝉》——君子如蝉
夏日炎炎,蝉鸣不已,那就读首蝉诗吧
虞世南的这首咏蝉小诗,托物言志,成就了千古名句,堪称诗中佳作
读诗偶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