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节后求职,这些可要注意了!|上海HR劳动法


春节、元宵“两节”过后,一些外来从业人员陆续来沪寻找就业机会或者返沪重新求职。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瞄准这个时机,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渴望高薪的心理骗取钱财。在此,希望广大求职者特别是进城打工的外来从业人员,一定要到正规的职业介绍机构求职,在找工作过程中务必要擦亮眼睛,做到“五看”,谨防各种招工骗局。


作者:鲁庭飞、严波,上海市劳动保障监察总队|来源:劳动报



1看证照是否齐全


经人社部门批准的职业介绍机构均有《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还应当具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这些证照都应在服务场所进行明示。


2看收费是否明示


职业介绍机构的收费项目应具有物价主管部门颁发的收费许可证,并将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明示。


3看发票是否正式


职业介绍机构收取中介费用应当开具税务或者财政部门监制的发票。


4看场所是否正规


职业介绍机构应当具有相对固定的经营场所,而非临时租借的简陋处所,尤其是不能相信路边非法广告。


5看单位背景材料


求职者在找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百度等搜索平台,对所接触的职业介绍机构、用人单位做些背景情况调查,特别是在签订协议、交款付费之前,一定要保持谨慎心理,先上网查查这家职介机构或者单位靠不靠谱。




同时,求职者在求职时要提高警惕,不能盲目签字,更不能听信不法分子的“忽悠”、轻易交钱,谨防各种招工骗局。


1谨防高薪诱惑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着急找工作的心理,许诺高额薪酬、理想职位等种种诱惑,让求职者支付好处费、红包费等聚敛钱财。如此前松江警方就查处了一起以介绍工作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案件。求职者徐小姐听说,一名王姓男子只要收取一定费用,便可以介绍月入过万的工作。徐小姐和王某谈妥以2.2万元的价格帮忙落实工作,还根据要求递交了求职材料。但徐小姐的工作始终未能落实,王某也彻底隐匿。徐小姐无奈报警,这才知道,被该王姓男子诈骗的不止徐小姐一人。


2轻易不交钱款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在求职网站、论坛等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待求职者上门,通过要求缴纳小额报名费、体检费等手段而骗取求职者钱财。如去年浦东警方就捣毁了一个专门在网上冒用知名公司名义进行招工诈骗的团伙。该团伙貌似正规,笔试、面试、体检一应俱全,保证金、服务费和体检费收费也不高,而且还承诺,一旦应聘成功,保证金将全数返还、体检费也由单位报销。求职者认为,要交的钱也不多,还有承诺,就“欣然”付款。然而,不管流程多么“正规”、承诺多么“到位”,最后都是应聘失败。该团伙利用在短短数月就把几十万元轻易收入囊中。


3小心推广、促销协议


一些不法单位可能会在报纸或网络上发布招工广告,声称要业务员等技能要求不高的人员,同时许诺了比较优厚的待遇。当求职者上门应聘时,单位就提出先进行“考察”,合格后再予录用。“考察”方式是与求职者订立一份产品推广协议或者产品促销协议,并提供一些产品给求职者推销,单位收取一定的样品费,协议约定求职者必须以公司规定的价格推销掉该产品。如果求职者完成销售指标,则录用并退还保证金或样品费;不能完成则不录用也不退保证金或样品费。但当求职者签好协议去推销单位提供的产品时,才发现单位规定的产品销售价格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根本就推销不掉。这样,求职者的保证金或样品费就这样被这些公司“黑”掉了。因此,求职者在求职时切忌与单位签订以推广、促销为名的民事协议,如果已经签订协议并支付钱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再次提醒求职者不要轻信招聘网站、电线杆上高额薪酬、待遇优厚的招聘广告,找工作要到正规的人才市场或者职业介绍机构,在求职、应聘过程中不要轻易向所谓的中介机构、招聘单位交钱,即便是对于合法收取的中介费,也要索取财税部门核发的正式票据。如果求职者遇到类似上述诈骗的情况,建议第一时间报警处理。



声明:本微信平台内容发布的图文,部分来源于网络、报刊等,是为了研习法律、传递信息、宣传法治,与任何商业利益无关。如认为不妥,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假借招聘名义实施诈骗的几种手段与防范要点
节后找工作 8大骗局一览清
节后求职小心陷阱多 揭招工诈骗五手法
所有家长:时刻提醒在外的孩子 身份证不要随便给 字不要随便签
提防生意场九种骗术
招聘骗局:找工睁大眼睛交钱留个心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