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是从哪里丢失的?

2019年3月14日,“白色情人节”,我收到了三份特别的礼物。

过了两天,我决定将自己的收获写出来,也作为礼物赠送给我的读者们。

第一份“礼物”来自我的孩子,是我对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重视。

这天她没赶上去学校的班车,我决定让她自己坐公交车去上学,体验迟到错过班车后的自然结果。

她则告诉我,她决定干脆不去学校了。迟到已成必然,她不愿意去学校面对老师的批评和一些同学的嘲笑。

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迟到,也不是第一次因为迟到而拒绝去学校。

第一次大约发生在她上幼儿园中班时,因为迟到五分钟而放弃了芭蕾舞的学习。

第二次也是在幼儿园时期,因为迟到而不去上学,宁愿接受被送回老家的结果,也不愿意去。

第三次是在上学期,因为迟到而害怕面对同学的嘲笑,但是在我的鼓励和开导下还是去了学校。

这一次是第四次,我的鼓励和开导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她同意和我一起去学校门前的小广场待一会,但是不愿意走进学校。

最终我带着她和一肚子的焦虑和不满往回走,盘算着怎样度过这一天:带她去社区的阅读室,我看书,她做一些复习和练习。

第二份“礼物”来自孩子的老师,是我对自身及我的家庭教育方式的反思。

孩子的老师非常有责任感,有时我甚至会觉得她太有责任心了,令我很有压力——这一次也是这样。

我做出孩子乘公交车去学校的决定时,给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告诉她孩子今天因为起晚了错过班车,我为了让孩子知道承担结果,要求孩子坐公交车上学,所以孩子会晚一些到。老师说好。

等到我终于知道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想法,一边垂头丧气地往回走,一边想着要告诉老师今天孩子不去了时,老师的电话先一步打给我了。

老师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今天这孩子如果达成了自己的目标——不上学,以后她可能会出现更糟糕的不良行为。我作为妈妈,居然在这种原则性问题上向孩子让步,令她感到匪夷所思。

她不能理解我为什么都已经带着孩子到学校门口了,却没有最终坚持将孩子推进学校、拽进学校、拖进学校,并及时寻求老师的帮助,让老师来接手处理后面的局面。

她对我的家庭教育方式打了个问号,我带着这个问号进行了自我反思和剖析。

第三份“礼物”来自我的心理咨询师伙伴们,是我对事件本质的察觉,和对自己更深层的认知。

在他们的帮助下,我认识到,孩子和我在上午都没能及时处理好情绪问题。

一开始,孩子的不良情绪需要释放,我没有很好地进行疏导,反而因此产生了焦虑。这种焦虑让我更关注孩子去不去上学的结果,再次忽视了孩子的情绪反应。

当劝导孩子上学失败后,我的情绪反应更大:内疚、自责、无助感、生气……同时,来自社会的压力(老师为代表)令我感觉受到谴责、不被理解、孤立无援,这时我更关注自己的情绪,没能判断问题的核心所在,及时做出适当的处理,完全忽视了事件的结果。

其次,我更深刻地察觉到,造成孩子没有规则意识和责任感的始作俑者,其实正是我自己。

为什么我会轻易地向孩子妥协?为什么我没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深层次的原因,正是我自身规则意识的不清晰。

我虽然知道迟到、旷课都是不对的,但内心深处又认为偶尔的迟到旷课无需大惊小怪。正是这种立场的不坚定、底线的不清晰,给了孩子错误的认知与期待——妈妈或许会退让,我或许可以不上学。

我忽然发现,孩子的身上沾染着我的性格碎片,那些镜子般的碎片里,闪烁着残酷真相。

我怎样对待孩子,其实是希望能怎样补偿自己。那时候孩子已经不是孩子本身,而变成了“曾经的我”的化身,因为我曾希望得到、却没有得到过,所以我要让我的孩子得到,似乎那样我自己就能得到补偿一样。

我宽宥孩子不做作业,是因为我始终记得自己有一次没有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在走廊里被围观的情形。我多希望那位老师能明白,没完成作业固然不对,但或许有更好的法子可以教育我。

我允许孩子迟到旷课,是因为我也曾因迟到而被人嘲讽,还曾因迟到而被公司扣薪水,扣完薪水后我等于是白干一天,还不如旷工。我想说迟到不是故意的也不是无缘无故的,没必要冷嘲热讽。我想让公司领导知道,我加班的时间比迟到的时间多了几十倍,公司并没有因为我的迟到而吃亏……

可怕的是,像我一样在补偿着“自己”的人,不只我一个。

不能被单纯地当做他自己,而被当做他人化身的孩子,也不只我家孩子这一个。

甚至同一个孩子,可能还同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达成补偿“自己”的愿望时所需要的化身……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同一天下午,我恰好有幸获邀参加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导教授黄辛隐女士的讲座,得到了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宝贵建议。

0~6岁是给孩子种下良好性格的四颗种子的最佳时期,这四颗种子分别是什么?又应该由谁、通过什么方式种下呢?

0~12个月期间,妈妈通过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全方位照顾,给孩子种下“安全感”“信任感”这两颗种子。

2~6岁期间,爸爸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陪伴和游戏,给孩子种下“规则意识”“责任意识”这两颗种子。

黄教授认为,越有规则,越自由。

我的孩子已经过了0-6岁的关键期,现在我想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又该怎么办呢?

黄教授告诉我,当年培养孩子的时候要花十分的功夫,现在就需要一万分。一丁点一丁点地往前挪,并且还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在我前进了一百步后,又在某一刻退步了九十九步时,我仍然是成功的,因为我前进了一步。

要准备接受孩子随时可能出现的反复,完全有可能“辛辛苦苦几十年,一朝回到解放前”,这时候,我仍然要用我作为妈妈的那份从容淡定,更有耐力地去面对。甚至可以说:当年是妈妈对不起你,所以现在妈妈陪着你。

总之,三年、五年、两年、一个月,都会有改变出现,只不过不会一下子突然改变。

我觉得,父母先处理好自身的问题,可能会更利于解决孩子的问题。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自我教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引领下的规则意识
一旦出现这个信号,就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关键时刻!家长千万不能错过!
我在努力做一个好父亲
致父母:别在该立规矩的年龄,跟孩子做“朋友”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四)
一个外籍学生的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