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肥城婚车(赏陈国青铜器,品读陈文化风韵(上))

陈国是周王室在中原地区的重要封国之一,它不仅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且有较高的**治、经济、文化水平。春秋早期以后,其渐受列强的侵凌与蚕食,以至最终为楚所灭,故地成为楚在黄淮平原活动的重要基地,并对楚国的**治、经济发展及文化形成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文献记载和出土实物资料,对陈国地理与文化进行全面探讨,以求弄清其历史发展,地理变化及文化演进的基本脉络,为深入研究先秦历史地理以及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陈国铜器综考

1.陈侯作嘉姬簋 有铭文三行十七字,重文二:敶(陈)侯乍(作)嘉姬宝簋,其迈(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见《三代》6,47,4。



△陈侯作嘉姬簋及铭文

又名陈侯簋,高12.4厘米,口径20厘米,重2.64千克现藏上海博物馆。侈口,折沿,兽首垂珥。浅腹略鼓,口沿下饰简略式火纹,有浮雕的兽首居中,腹饰波曲纹。此种形制的簋在周朝十分常见,相沿汉唐。宋代此种器形为瓷器所借鉴,两宋官窑用器多见此形。元代见有此种形制之青花瓷。明清两代均有类似形制的铜香炉,可谓历三千年而不衰。

器乃陈侯为其夫人所作,“嘉”乃懿美之词,《诗经·豳风·东山》“其新孔嘉”,郑玄《笺》:“嘉,善也,其新来时甚善”,正切其意。簋的时代,从铭文风格看,布局整齐,字体规范,宝字所从贝上呈三角形,下未封口,属西周中期作风。然不知此“嘉姬”娶于姬姓何国。

2.陈侯作王妫簋 1976年与利簋同出于陕西临潼县零口公社西段大队铜器窖藏。器内壁有铭文三行十三字:敶(陈)侯乍(作)王妫媵簋,其万年永宝用。



△陈侯作王妫簋及铭文

为陈侯嫁女于周王所作的媵器,现藏西安市临潼区博物馆。又名陈侯簋通高25厘米,口径22厘米,腹深11.5厘米,重7.15千克。侈口束颈,一对兽首耳,兽耳高耸,下有重珥,一只足,一只残,矮圈足下连铸方座。颈饰变形兽体纹,腹和方座四壁均饰S形双头夔纹。

其时代,《简报》定在春秋初年,唐兰先生定于西周后期,从器物形制、铭文风格分析,应以唐说为是。器出陕西,当为犬戎灭西周时周贵族所藏,年代不应晚于西周末年,此王当是宣王或幽王。陈女适周为王妃,可见自周初大姬配胡公以来,姬妫两族世为姻亲,陈国与周王室关系一直较为密切。

3.陈侯壶 1963年,山东肥城小王庄社员平整土地时发现青铜器,山东博物馆立即对发现青铜器的区域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出土青铜器十三件:计鼎二、壶二、鬲二、簠二、盘一、匜一。两壶铭文相同,器盖同铭三行十三字:敶(陈)侯乍(作)妫橹媵壶,其万年永宝用。



△陈侯壶及铭文

陈侯壶高51厘米,口长16.8厘米,宽12.2厘米。壶体扁方,长颈,配有圆角长方形盖。盖顶饰长方形提手,盖子下方部分可插入铜壶囗沿处,壶盖翻过来,亦可做盛酒器。陈侯壶表面纹饰比较朴素,腹部有带状纹饰构成。“田字”形网格,每个交叉点上均有凸起的方椎形装饰,在壶盖、壶颈和圈足部位铸有弦纹,纹饰简单大方,毫无繁复之感。青铜器上的铭文,对研究春秋时期的婚俗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视为信而有征的历史文献。是壶1989年调拔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陈侯壶是陈侯嫁女所作,妫为陈之姓,橹乃其女之名。然所适何国不明。器出山东,,或其夫国所在。壶的形制与陕西扶风齐家村所出同类器相类,时代应在西周晚期的宣、幽之时。

4.陈生隺鼎 有铭文三行十二字:陈生隺作(饣人)鼎,子孙其永宝用。见《通考》297:73,图70。

器作平折沿、直口、深腹、圜底、立耳,三兽足较高,颈部一周重环纹,中腹一周凸弦纹,其形制与宣王时的毛公鼎一致,时代应相近。

5.陈侯鼎 陈侯鼎是春秋早期青铜器,原为翰林院编修陈介祺旧藏,陈氏手拓其铭,传之于世。20世纪50年代归为国有,现藏故宫博物院。



△陈侯鼎及铭文

陈侯鼎高23.6厘米,口径31.6厘米,重5.58千克。敞口,翻唇,口沿外附双耳,盂腹,三蹄足,腹上部环饰窃曲纹带。壁内铸铭文4行21字:隹正月初吉丁亥,敶(陈)侯乍(作)□妫四母媵鼎,其永寿用之。见《三代》3,492。

陈侯嫁女之媵器,此陈侯,约当陈平公或文公。器主人妫姓,名四母,出自陈侯王室,妫字前无法辨认的字可能是四母的排行,亦或为陈女所适夫方国名。

从铭文字体及器物特征分析,陈侯鼎的盂腹较似以毛公鼎为代表的西周晚期的同类器,但已变浅,蹄足也向细长发展,窃曲纹笔道略见粗疏。铭文在布局上注意上下的排列,同时也考虑左右之间的交替,笔道流畅,遒劲有力。上述各项都具有春秋早期的同类器及其它类别青铜礼器共有的时代特性,故定陈侯鼎为西周早期器物。

6.陈公子叔原父鼎 此器铭文笔画较粗,布局较散漫,约当春秋早期偏前,叔原父为陈国公子之子,即公孙辈,属陈国公族。与该器同出尚有一件陈公子甑,铭文字数相同,器形不详。见《大系》录203,考183。



△陈公子叔原父鼎全形拓

是鼎铭文六行三十九字,重文三:隹九月初吉丁亥,敶(陈)公子子叔原父乍(作)旅鼎,用征用行,用盛稻梁,用祈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是尚。

7.原仲簠 出土于1970年,最初是由河南商水县村民杨德义在朱集村和杨庄村之间的一处商周文化遗址取土时发现,后经调查发现,同时出土有铜鼎(散佚)、方座簋4件、车軎辖2套、马座镳1套,以及人骨,它们可能出自同一座墓葬。因为包含有绝对年代下限清楚的标准器原仲簠,这批材料在春秋青铜器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以往包括楚系青铜器在内的整个东周青铜器的分期和断代研究中,可以辨识出的绝对年代在公元前680年前年后的标准器极为罕见,这一问题制约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如在东周楚系青铜器的分期和断代研究中,对最早的第一期与第二期的分界年代就有两种观点:一种主张在公元前650年,另一种主张在公元前670年。



△原仲簠及铭文

原仲簠铭文六行三十字:隹正月初吉丁亥,原氏中(仲)乍(作)沦中(仲)□妫家(嫁)母媵簠,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用之。

簋作直口,折沿,腹部下收,平底较小,上下各有两兽面耳,身饰乳钉蟠虫离纹,时代当在春秋早期后段。现藏河南商水县博物馆。原氏,当是陈国公族食邑与原者,与上器之叔原父或许有关联。

8.陈伯元匜 见《大系》图147,录205,考184。有铭文四行十九字:敶(陈)白(伯)殹之子白(伯)元乍(作)西孟妫姌母媵匜,永寿用之。



△陈伯元匜全形拓

“伯殹、伯元父子殆陈之宗室,以伯为氏者”。当是。匜为长流,四足,兽形鋬,身饰乳钉蟠螭纹,时代应在春秋早期偏后,略晚于原仲簠。

9.陈侯作孟姜簠 高8.85厘米,长32厘米,宽22.9厘米。器盖缺失,长方形,直口,折壁,腹下部作浅斗形,底平。足为小覆斗形,四边中间开口,两外侧兽首形环耳。口沿下直壁为几何纹,足饰卷云纹,腹部内外斜面皆有云龙纹,龙囗大张,云气僚绕,颇为生动。制作规整,纹饰典型。作器时代较陈伯元匜较晚。曾是李山农、丁树桢、罗振玉等人旧藏。1995年为旅顺博物馆购藏。见《大系》图136、录204、考184,《三代吉金文存》、《商周彝器通考》有著录。有铭文四行二十七字:隹(唯)正月初吉丁亥,敶(陈)侯乍(作)孟姜□媵匡(筐),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



△陈侯作孟姜簠及铭文

器是陈侯为姜姓女子出嫁所作,或陈亦有女子从媵,与春秋时鲁女出嫁“齐人来媵”之例同。

10.陈侯作王仲妫簠 传世有两件,上海博物馆和加拿大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分别收藏一件(《集成》05937、05938),形制、纹饰相同,其中前者囗长24.8厘米、口宽33.6厘米,底长14.6厘米,底宽22.4厘米,通高21.6厘米,重7.57千克。后者尺寸不详。据传出土于河南洛阳和巩县之间。长方体,直囗平沿,短颈,斜壁平底,侧壁有一对兽首鋬,方圈足外撇,中部有长方形缺,盖与器形制相同。腹饰回顾式龙纹,口沿饰连续式卷云纹,足饰爬行长体龙纹,盖的前后壁龙纹中间饰小鸟,盖顶和器外底饰兽纹(见《善斋》8.8和8.9)。器盖同铭,铭文四行二十六字:隹正月初吉丁亥,敶(陈)侯作王中(仲)妫□媵匡(筐),用祈眉寿无疆,永寿用之。器为陈侯嫁女于周王所作,为典型春秋早中期风格。



△陈侯作王仲妫簠及铭文

11.陈侯壶 器作侈口束颈、垂腹、圜足、颈部两兽耳衔环,身饰带状乳钉蟠螭纹,其形制为西周铜壶的延续,而纹饰作风与上述原仲簠和陈侯匜十分接近,时代应为春秋早中之际,与陈侯作孟姜簠大致同时,两陈侯应是一人,即陈宣公。有铭文四行十八字:陈候作壶,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是尚。见《通考》440:30,图732。


△陈侯壶

12.陈公子仲庆簠 1979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城郊季氏梁墓出土。通高19.3厘米,口长30厘米,口宽23.5厘米。盖身均为长方形斜斗形可扣合。侧腹各有一兽首形环钮、耳。腹部饰较粗犷蟠螭纹,圈足四面各饰虎纹一对。盖内底铸有铭文六行二十三字,重文二:敶公子中(仲)庆自乍(作)匡(筐),用祈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现藏湖北随州博物馆。



陈公子仲庆簠及铭文

此器形制、纹饰略晚于上述两簠,时代当在春秋前期中段,略早于同墓所出的其它几件器物。陈公子器出土于随国季氏贵族墓,或由馈赠而来。

13.陈大丧史铃钟 1977——1978年出土于山东沂水县刘家店子莒公墓中,共九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扁椰体,弧形口,绹索状钮,通体饰蟠螭纹。栾和鼓面有铭文二十三字,重文二:敶(陈)大丧史中高乍(作)铃钟,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现藏山东文物考古研究所。


陈大丧史铃钟铭文拓片

为陈国大丧史中高所作的一套乐器,丧史,即《周礼·春官·宗伯》所载的职丧之官,可信。大丧史应是丧史之长,类似周宝史官中之大(太)史,楚国职官中之大司马,为陈国负责公室丧葬礼仪之朝官,中高为其名。

沂水莒公墓的时代,应在春秋中秋,从墓内同出的两件黄太子白克盆以及器物形制、纹饰的明显过渡特征来看,略晚于河南光山出土的黄君孟夫妇墓,应在春秋中期前段,即前648(楚成王二十四年)楚师灭黄前后。陈大丧史铃钟成套出土于莒公墓中,当是馈赠所致,可见此间陈国与东夷之族的莒亦有一定的关系往来。

14.陈子匜 高16.7厘米,宽29.8厘米,重2.09千克。匜口缘曲,流槽不太长,腹较浅,龙形鋬,下具四只扁兽足,以蟠螭纹为主体纹饰。见《大系》录204,考184。现藏故宫博物院。有铭文五行三十字,重文一:隹正月初吉丁亥,敶(陈)子子乍(作)莾孟为(妫)穀(谷)女(母)媵匜,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



陈子匜及铭文

陈子子或即陈之公子。此器的年代,从铭文字体看,正上添加横画,匜下附加皿字,明显晚于陈伯元匜和陈侯作王仲伪簠,应在春秋中期。莾,当是国名。从时代分析,或与《左传》文公六年鲁季文子娶陈之事有一定联系。

15.陈公孙[爿言]父錍 1978年山西闻喜县上郭村出土。古陈国器。高28.5厘米,宽22厘米,扁瓶椭圆形,肩部饰卷曲相对的夔纹。现藏山西博物院。颈外铸铭文五行二十字:敶(陈)公孙[爿言]父乍(作)旅錍,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



△陈公孙[爿言]父錍及铭文

这件器物,史料多有著述,或称瓶,或称壶。本文延用《商周金文选》称陈公[爿言]父錍。錍字在秦以前器物上为首次出现,前人未见著录。《说文》以下诸字上的錍字,义或为斧,或为箭镞,或为农器,都与錍字义不合。这个战国时期的錍字,即[卑瓦]字的异体。《说文·瓦部》:“罂谓之[卑瓦]”。徐灏《说文注笺》:“《方言》`罃谓之[单瓦]’。《广雅》:`[卑瓦],罃瓶也’。按《说文》甂云:`大囗而卑’。是卑谓其体扁,而罃为长颈,缾则非其类,罂、罃同声相混,当从许说`罂谓之[卑瓦]’为是。”此义正与敞口、短颈、鼓腹扁圆的錍相当。

公孙[爿言]父,《史记·陈杞世家》所载“少姬生偃”之偃,即哀公之子,成公之孙,因此,瓶的铸造是在陈成公在位时期,即前589年——前569年之间。今按,此说有疑,据《左传》昭公八年,偃即哀公世子偃师,亦即悼太子,《史记》误为两人,《索隐》已明其非。偃师即为太子,则不得自称公孙。公孙[爿言]父应是出自陈国公族的另一贵族。此器未见器形,从铭文风格看,约在春秋晚期,器出山西,当是秦晋交往的原因。

16.曹公盘 周代青铜水器。1973年出土于淮阳县谷堆李庄。高8厘米,直径38.5厘米,圆形,浅腹,附双耳,圈足,口饰窃曲纹,足饰蝉纹。见《殷周金文集成释文》10144有著录,现藏河南博物院。内有铭文四行二十二字,重文二:曹公塍(媵)孟姬悆母盘,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


△曹公盘铭文

17.曹公簠 与曹公盘同时出土。长方形,口外侈,四短足,盖遗失。高8.5厘米,长27.5厘米,宽21.5厘米。附兽首形两耳,口部、足部饰窃曲纹,腹部饰蟠螭纹。器属春秋晚期。见《集成》04593。现藏太昊陵文物保管所。内有铭文五行二十三字,重文三:曹公塍(媵)孟姬悆母匡(筐),匡(筐)用祈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寿用之。这两件铜器是春秋时期曹国国君嫁女适陈的媵器,对研究西周**治制度与陈国历史有重要价值。


曹公簠铭文

18.陈侯匜 瑞典斯德哥尔摩远东古物博物馆收藏一件陈侯匜(《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1833、《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14911)。该匜器底铸有铭文,新收云五行二十九字:隹正月初吉□亥,陈侯作王□□[爿帝]母媵匜,□旂眉寿,□□□□,永寿□□。《集成》云二十八字,较《新收》脱漏[爿帝]字。细审铭文图片,当以《新收》为是。参照陈侯簠、原仲簠及陈子匜等铜器铭文,可将这件陈侯匜的铭文补全,释作:隹正月初吉丁亥,陈侯作王仲妫[爿帝]母媵匜,用旂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

陈国有铭铜器上自西周中期,下至春秋晚期均有,在诸侯列国中是不多见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陈国**治、经济和文化水平,其中又以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前段为多,当是陈国历史上较为兴旺发达的时期,春秋中期以后的器物所见极少,这与宣、穆以后陈国公室腐败,**治不清,遭受几次灭国之灾,以致国力衰弱的史实是一致的。

我国在殷商时期已进入青铜时代,到了两周,青铜器更是蔚为大观。在中国灿烂的历史文化进程中,金文是继甲骨文之后而洐生出的较为成熟的文字,与甲骨文相比,脱去了板滞而变化多样。商代甲骨文的出土,目前为止仅局限在安阳殷墟一带,西周甲骨文也只出土于陕西周原遗址等少数几个地方。而商周铜器出土却遍及黄河、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证明了金文所处的区域更博大,历史也证明了青铜器时代的文化和**治有过一个真正革故鼎新的大发展、大繁荣局面。陈国青铜器铭文以其整齐遒劲,古朴厚重的韵味在两周铜器中占据一席之地,对探究两周时期**治制度及陈文化渊源都意义非凡。


二、试论原仲簠及《东门之枌》相关问题

1.原仲其人

原仲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陈国妫姓大夫,其采邑是陈国一个叫原的地方,他以原为姓,故名原仲。遵循媵嫁制度,原仲将次女嫁给顿国大夫沦,使陈顿两国缔结婚姻,保持长久亲密关系。

据《春秋·庄公二十七年》载:“秋,公子如陈,葬原仲。”《公羊传》解曰:“原仲者何?陈大夫也。大夫不书葬,此何以书,通乎季子之私也。”又曰:“公子庆父、公子牙、公子友,皆庄公之母弟也。公子庆父、公子牙通乎夫人以胁公。季子起而治之则不得于国**,坐而视之则亲亲,因不忍见也。故于是复请至于陈而葬原仲也。”原仲本是陈国大夫,鲁庄公二十七年(前667年)去世。公子友又名季友、成季,他原赴陈国为原仲奔丧,他是鲁桓公的儿子,鲁庄公的弟弟,也是后世季氏之祖。由于公子友及其后代在鲁国**坛拥有显赫地位,公羊氏采用为尊者避讳的春秋笔法,辨称公子友此行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文中的夫人在这件事上曾胁迫鲁庄公,表明了她与原仲有着不同寻常的关系。《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庄公有三弟,长曰庆父、次曰叔牙、次曰季友。”后来庆父立鲁庄公姫开,为鲁湣公,季友因**治斗争失败逃陈国避难。季友从鲁逃亡为何选择陈国呢?《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季友母陈女,故亡在陈,陈故佐送季友及公子申。”由于鲁桓公嫡妻文姜生太子同,即鲁庄公,因此,这里的陈女即《公羊传》文中的夫人,应是鲁桓公庶妻。

簠和簋一样,都是用来盛放煮熟的黍、稷等五谷的器物,它们同属于礼器,只有在举行祭祀、隆重的宴飨和随葬时才能使用,成为体现周代礼制的东西。如《礼记·乐记》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据《礼记·曲礼下》:“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商水县练集乡朱集村同一墓葬,在出土了三件原仲簠的同时,还出土四件簋。按周代礼制,簋作为礼器使用,通常是以偶数组合与奇数列鼎相配合。天子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出土的簋也以偶数居多。朱集出土的鼎虽已遗失,但有簋四件,说明该墓葬遵循的是大夫一级的葬制,那么,原仲簠铭文记载的男子沦应为卿大夫级别。


陈侯午敦铭文:文中虽言陈侯,却非陈国之器,而是春秋时期田氏代齐的田齐时期的器物,故本文不作过多赘述。

陈国是周武王灭商以后所封,妫姓,都宛丘(今河南淮阳)。据原仲簠铭文,可知此器县原仲为其次女所作的陪嫁器物,女儿既然为陈国宗室妫姓,原仲自然也不例外。周代统治者划分四个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与士。根据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的谪长子继承诸侯之位,为大宗,其余诸子一律被封为大夫,为小宗。原仲作为陈国妫姓大夫,他必定是陈侯之子,或陈侯之子的谪长子。据《礼记·礼运》:“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原仲被封的采邑是陈国一个叫原的地方,即《东门之枌》所谓的南方之原,因此,他能够以原为氏,故名原仲。出于同姓不婚的原则,华夏诸侯国之间的联姻较多,春秋早期鲁国和陈国都是大国,他们之间的联姻有助于将大国之间爆发直接**事冲突的战争可能性降到最低限度,同时也有助于解决一些地域安全及**治事物。一般来讲,大国间的联姻局限于国君之间,他们签订类似“娶妇嫁女,长为兄弟之国”(《史记·张仪列传》)的协约,国君之女充当联姻协约的具体执行者,在婚姻之国中具有重要地位。鲁桓公三年(前709年),即齐僖公二十二年,陈桓公三十六年。这一年鲁桓公迎娶谪妻文姜。据《唐六典·尚书吏部》:“古者,诸侯一娶九女,其谪者为夫人,余为侄、娣、孺人及媵。”文姜是齐僖公的女儿,那么陈女作为鲁桓公的庶妻,极有可能是陈桓公的女儿。

从陈女与原仲年龄相近来推断,他们之间是兄妹或姐弟关系。倘若如此,季友到陈国为舅父奔丧是符合丧葬礼制约的,公羊氏忽略了这一点,误以为季友私行。


2.嫁女于顿

据《礼记·王制》载:“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顿国为子爵,因此封地面积较小。“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同姓亲族于顿邱(今河北清丰县附近),称顿国”,后来当“赤狄在春秋初期纵横驰骋于邢、卫之间,顿国也受到威胁,而被迫南迁到黄河以南”。《项城县志》载,西周时期,沈国和陈国西部毗邻,前770年,周平王东迁,诸侯国辖地有所变化,商水县东部改属顿国,西部属蔡国,即顿国取代沈国,处于陈蔡之间。这说明在春秋初期,顿国迫于赤狄的威胁,已从今天的河北清丰南迁至河南商水。原仲生活时期,顿国已经和陈国西部毗邻、经田野考古勘察,位于陈国西部的顿国故城先后有两个,初都在今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呈正方形,边长500米,城墙用夯土筑成,城墙外有壕沟护绕。《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载:“秋,成得臣帅师北伐,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成得臣所营建的新城,即后来的都城,位于今项城市南顿镇的南顿故城。《汉书·地理志》载:“汝南郡南顿,故顿子国,姬姓。”应邵注曰:“顿迫于陈,其后南徙,故曰南顿,故城尚在。”因此,在原仲去世(前667年)之前的春秋时期,顿国国都应在商水县平店乡李岗村附近。出土原仲簠的练集乡朱集村墓葬,东南距平店乡李岗村只有8公里,完全在顿国疆域之内,铭文记载的男子论只能是顿国的卿大夫。

据文献记载,媵古时指随嫁,亦指随嫁的人。《仪礼·士昏礼》:“媵御馂”,郑玄释“媵”为“女从者也”,“御”为“婿从者也”,所以“媵御”指古婚礼中男女双方的侍从。郑玄注:“古者嫁女,必至娣从,谓之媵。侄,兄之子;娣,女弟也。”也就是说古时诸侯的女儿出嫁,随嫁的奴仆或婢女称之为媵待或媵婢。春秋时期贵族嫁女不仅要陪送奴仆、婢女,还要制作铜器。作为陪嫁礼物,即媵器。春秋时期,大夫嫁女,只有娘家陪送礼物;诸侯国嫁女,不但娘家陪送礼物,他国也会前往送贺礼。娘家之媵器,与后世的妆奁陪嫁相似。他国之媵,与后世的亲戚前去送礼致贺相似。这一风俗相延千年,至今在淮阳部分地区仍可寻踪迹。

由于原仲簠铭文中有媵字出现,原仲嫁女遵循的应是当时通行的媵嫁制度。所谓媵嫁制度指一个女子出嫁,有其他妇女随嫁,实现一夫多妻的制度。出嫁女子为谪妻,随嫁女子为媵,媵一般为侍女,最高规格为姐妹同嫁。春秋以前,这种婚礼只适用于天子。到了春秋时代,诸侯也开始实行,而卿大夫也效仿来媵之制。从另外一个层面说,这也是周王室逐渐对诸侯失去制约,礼崩乐坏,诸侯王随意践越王权的前奏。

原仲遵循媵嫁制度,将其次女随嫁给顿国卿大夫沦,反映出他对这门亲事的重视,为不同封国卿大夫之间联姻以缔结婚姻之国,提供了历史佐证。需要指出的是,这次联姻确实使陈顿两国保持了长久的亲密关系,原仲去世后,前637年,楚将成得臣率师讨陈,顿国背陈而附楚,陈国与顿国的睦邻友好关系走向终结。


3.《诗经·陈风·东门之枌》

春秋时期的陈国已经远去,遗存的历史人文景观也多已湮没,但其风土文化却较为集中地反映于《诗经·陈风》,阅读它,还能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清晰脉动。《陈风》共有十首诗歌,《东门之枌》是第二首,针对该诗,旧有阐释或注疏多有讹误。《毛序》云:“疾乱也。幽公荒淫,风化之所行,男女弃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 “三家无异议”,即齐、鲁、韩三家诗在这个问题上和《毛序》观点一致。由于不明事情原委,只能断章取义,假仛是讽刺幽公的;朱熹《诗集传》曰:“此男女聚会歌舞,而赋其事而相乐也。”朱熹对事件虽然也不清楚,但忠于文本,否定掉是讽刺陈幽公的。事实上,如果原仲簠不曾出土于世,我们是根本无法正确解读该诗的。《东门之枌》云:

东门之枌,宛丘之栩。子仲之子,婆娑其下。

穀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

穀旦于逝,越以鬷迈。视尔如荍,贻我握椒。


文本分三章,每章四句。其中的东门,《陈风》中有三首诗涉及。除《东门之枌》外,另有《东门之杨》、《东门之池》。《东门之枌提到的宛丘,在淮阳县城东门外,即今天的平粮台古城遗址。《陈风·宛丘》描述陈国大夫在宛丘之上替国王大姬求子,载歌载舞的场面,平粮台被认为是陈国宗庙所在的地方。《东门之枌》再现了原仲嫁女,顿国大夫沦赴陈亲迎的场景,是我们了解周代婚礼的六礼之一,孔子曰:“大婚至矣,冕而亲迎,亲迎者,敬之也”(《孔子家语·大婚》)。亲迎仪式,详如《礼记·昏义》载:“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绥,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据上文所述礼制,原仲应先让儿子先出门,远迎来陈国迎亲的顿国卿大夫沦。原仲的儿子带领卿大夫沦及迎娶队伍,来到位于宛丘的宗庙,原仲便与沦一起进入宗庙行告庙之礼。礼毕,沦走出庙外,原仲的女儿即新娘也来到宗庙门前,两人这时相见。卿大夫沦让新娘登上自己的婚车,然后告别原仲等人,和新娘一起离开陈国。


由于原仲是陈侯之子,或陈侯之子的谪长子,原仲是可以被称为公子仲的;次章四句,主要是赞美原仲为女儿出嫁挑选好日子。这个日子市井张灯结彩,忙碌的人们都歇息下来。结合原仲簠铭文,“正月初吉丁亥”,是新月初见之日,春节刚过,人们尚在节庆之中,“不绩其麻”是可以理解的。南方之原指位于陈城南面一个叫原的地方,即原仲的采邑。因为原仲以原为氏,诗歌借以指原仲本人。以南方之原结合首章子仲词,可推定,《东门之枌》的主题是表现原仲女儿出嫁的;末章四句,描述的是顿国卿大夫沦来陈迎亲的热闹场面。诗中“逝”通“”誓”,指新娘和沦在这个吉日许下百年好合的誓言;越以鬷迈,郑玄笺曰:“越、于、鬷,总也。朝日善明曰往矣,谓之所会处也,于是以总行,欲男女合行。”这里指有男有女的迎娶与随嫁队伍在宗庙前汇集一处。新娘和夫婿沦相见,应是迎亲中最精彩的一幕,可以想见,他们被男女簇拥着的幸福模样,会成为在场所有人们的美好回忆。卿大夫沦和新娘相见,见到她锦葵一样娇羞的容颜,诗有“视尔如荍,贻我握椒”,新娘送给他一把花椒。作为香料作物的花椒,因为其多籽粒,含婚后“多子”的寓意,新娘此时不反表达了自己的感情,还有对婚后生活的美好憧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周“原仲”簠 “器仲耴”簋
出土铭文显示姚姓多见于山西,舜出生地姚墟在晋南?
青铜器铭文欣赏(十一)
邮票上的青铜器-湾湾篇(8)-蘇公子簋
学术 | 黄锡全:曾器铭文中之“曾子”称谓问题简述
浅谈弑叔自立,生敬仲完的陈厉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