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知北游》新解(三)被衣讲道

知北游(三)

第三章 被衣讲道

这则寓言的流行解读,恰好与庄子唱了出反戏。啮缺分明是愚不可教,却被解读成悟性极高,明道神速。被衣明明是博大精深,却被解读成空洞无物,疯疯癫癫。究其原因,是因为流行庄注浅尝辄止,未明道家真谛。今在此娓娓道来,以明真义

【原文】啮缺问道乎被衣,被衣曰:“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摄汝知,一汝度,神将来舍。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生之犊而无求其故。”

翻译:啮缺向被衣讨教求道的方术,被衣对他说:“你需要规范自己的言行,用道德标准去衡量一切事物,这样大道就会来到你身边;需要培育自己的心智,用道的法则去处理一切事务,这样你就会犹如神明附体。德将使你变得高尚,道将成为你的力量。你就像初生的婴儿一样,没有贪婪,没有顾虑,没有愤恨,没有冤屈,只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伴随你不断地成长。”

名字的妙用。庄子寓言,人名是把钥匙。啮缺,被衣皆虚构人物。据《庄子·天地篇》,被衣是啮缺的师爷。被,读破;郭庆藩等认为被读披,证据不足,且未明庄喻。衣,谐音一。因此,被衣喻义破一。“一”在道家哲学中常用来比喻“道”,破一就是暗指破解了道,表示已悟道。所以被衣所言,都是至道真言。啮缺,把啮字拆开就成了口齿不全口齿不全的人说不清道不明,暗喻啮缺不明道。现在,庄子把标签都贴好了,你还会把啮缺当成灵性超凡的道生吗?

一的妙用。《道德经》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一,可见一不是道。但一是道的嫡传,携带了道的全息密码,所以,一经常用来代表道。一汝视一汝度(读夺),其中的就是指道,而不代表通常的数字。,则分别指观察和思考。一汝视,是说用道的标准去衡量一切。一汝度,是说用道的法则去判断一切。标准决定了事情究竟是做还是不做,法则则决定了事情该如何去做。如何才能形成道的标准呢?要靠你的一言一行去践行,这便是正汝形;所以,形不是指形态,而是泛指一切言行。如何才能按照道的法则处理一切事务呢?需要培养和训练你的心智,做到悟道明道守道,这便是摄汝知;所以,摄有训练培养的意思,知则表示心智,指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天人合一天和(读贺)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庄子·齐物论》中有句名言:和之以天倪,因之以蔓延,是以穷年也。和之以天倪是指人的思想和行为能与道完美地吻合在一起,心之所动如道所指,事之所成如道所为,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天倪是在用最完美的天来比喻道。因之以蔓延是说人能够顺应自然的规律,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如影随形,如心随意。蔓延表示变化发展。是以穷年也是说人一旦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有了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如神灵附体,无往而不胜。穷年表示穷尽一切时空。天和就是和之以天倪的简称,天和将至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将人升华到天和这种境界描述成犹如天和降临到自己身边。同样,神将来舍也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手法,表示神灵附体。舍指人的身体,不是宿舍的意思。

无为而无不为。道是不能为人所用的!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求道,是永远也得不到道的。关于这,老子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是这样描述的:“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意思是,道是不可用来谋求利益和富贵的,也是不可用来伤害或诋毁他人的,正因为道没有任何倾向性,所以才能为天下所有人所追求,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不求以道制人降物,这是无为;但因为得道者乘道德之正气,行道德之正义,所以能所向披靡,坚无不克,这是无不为。比如春夏秋冬,春播夏长,秋收冬藏,这就是行道之正。反之若冬播夏藏,则是背道而驰,必定颗粒无收。为道者无为无不为,所以德将为你所助,道将为你所用,这便是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这里,都是动词,是使动用法,表示变得更好;在这里表示从事工作,不是居住的意思。

婴儿的含义。老子认为,“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物壮则老,谓之不道。”意思是说,初生婴儿,没有遭到尘世的污染,一切反映了人最纯朴的本真,道在婴儿身上体现得最充分。随着后天与环境的不断交互,人开始逐渐失道,且愈老愈甚。因此,得道之人,性比婴儿,含德之厚,犹如赤子。天倪就借用了婴儿的这层含义,是在用婴儿时期最完美的天来比喻。倪,指婴儿。汝瞳焉如新生之犊中的字,则是取其左目右童的意思,表示看上去像个婴儿,新生之犊是在以犊比婴儿。无求其故是指婴儿刚来到人间,找不到他的过去;是指过去。一旦你将自己变成了婴儿,你便具备了婴儿与道相称的种种特质,这便是得道。你变成了婴儿是一种比喻,而不是说你真的能返老还童,长生不老。道家不是道教。

【原文】言未卒,啮缺睡寐。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曰:“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彼何人哉!”

翻译:被衣话音未落,啮缺已入梦乡。被衣见状大为失望,叹息着自行离去,自言自语道:“身体如枯萎的树干,心灵如熄灭的碳灰,没有一丝活力。不求甚解,满足于无知,平素不积累,拿什么来提高自己?整日糊里糊涂,昏头昏脑,毫无智慧可言,怎么能和这样的人图谋大事?这是什么人啊!”

啮缺是智还是愚?被衣话音未落,啮缺已入梦境,这就是言未卒,啮缺睡寐。卒,表示完结。流行庄注将啮缺此举解读为悟性极高,不用听完就已经入法,神游道虚仙境了。这与上下文被衣的话完全无法吻合。被衣所说的修身明道之法可都是要通过长期的自我践行才可能有所收获的。把求道视同儿戏,顷刻间便修成正果,是对道家的思想内涵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而被衣接下来的自言自语,无论从哪个角度都找不出丝毫对啮缺的夸赞或欣赏。形若槁骸,心若死灰,在这里就是表示毫无生机,这可以通过上下文的语境体会到。被衣真心传授,啮缺却无心聆听,这怎能不叫被衣心灰意冷?所以后面有感而发,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与谋。媒媒通昧昧,媒媒晦晦,就是昏昧不堪,有形无魂,就是形若槁骸;无心就是心若死灰。说啮缺悟道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语境上都无法自圆其说。

被衣是喜还是悲?流行庄注将解读为请问被衣凭何而乐?被衣要求正汝形,一汝视,摄汝知,一汝度,可啮缺却呼呼大睡觉,所以被衣看到的是满足于无知,不求甚解,不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更没有一颗积极进取的心,这就是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这里,是动词,使动用法,表示把…变成真的,指啮缺把自己有限的认知当成了真实的世界,不屑进一步求索发现。,是指过往的知识积累。自持,是指自重,即注重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在被衣眼里不学无术的徒孙,冥顽不化,他又怎会为此而高兴呢?所以从整个故事演绎的逻辑和上下文的语境两方面分析,都不可能得出被衣大说,行歌而去之,是说被衣十分高兴,唱着歌儿离去。

行歌与大说。行歌在今天的汉语中确实表示兴致勃发,边走边唱。范仲淹就有《行歌》一首:“行歌春满路,坐歌春满园。花前人自乐,桃李岂须言。”好一派其乐融融的怡然春色!但行歌在唐宋之前却有表示边走边哭的意思。《搜神记·干将莫邪》中楚王欲杀莫邪之子,“儿闻之,亡去,入山行歌。”所以,可以解释为呻吟或叹息。既然行歌是悲,那么大说就不可能是乐了。说的词根是兑,兑在甲骨文中表示人张着口与天对话,代表是巫师,后来逐渐演绎出了喜悦,尖锐,说话,兑换等含义。根据上下文的的语境,这里的说当通兑,取其变换的意思,即被衣大失所望。被衣一开始兴致勃勃地给啮缺讲述真道,忽然发现后生愚不可教,心灰意冷,叹息而去,这便是大说的含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问道于老子
孔子见老子-佛山电视台
美在自然
冯建章:中国文化背景下的“终极实在”<(道)>
诸子百家养生经
关于儒、道、佛三家的理论极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