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庄子·德充符》新解(一)孔子尊礼(上)

德充符(一)

第一章 孔子尊礼(上)

本章是庄子对儒家以礼治国的现实主义批判。庄子借孔子之口,详细阐述了周礼的本质:一、周礼的体系是缜密完善的顶层设计;二、周礼的核心是将道德与天命融为一体;三、周礼的基础是深入人心的“天命论”。流行庄学将本文诠释为孔子宣扬道家“德论”,不仅儒道不分,也毫无逻辑可言。

庄子对周礼的批判。这是一篇以寓言体写成的政论文,旗帜鲜明,犀利严谨,层层展开,直捣核心。庄子以其独特的洞察力,揭示了儒家理论以道德掩盖制度不公的本质。庄子认为,儒家的道德不过是一张虚伪的护身符,其作用就是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不公;而周礼则是儒家将这一理念付诸实践的基本保障。庄子以孔常对白的形式阐明,周礼是一部完整的顶层设计,它将典章制度、宗法制度和道德体系巧妙地融为一体。其中,典章制度确立的是一种等级社会,道德体系是构建在等级制度之上的价值判断,而宗法制度则是链接典章制度与道德体系的纽带,三者遥相呼应,相辅相成。更进一步,周礼的道德基础是天命论,天命解释了一切制度不公,而天命又恰恰成了儒家道德追求的最高境界。儒家的所谓天人合一,本质上就是要人们用灵魂去拥抱以天命所代表的等级制度。儒家道德体系的构建捍卫了等级制度的正当性,有效地维护了等级社会的基础。实践中,周礼则是通过道德弘扬和宗法监督,使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并积淀为文化传统,世代相传。然而在庄子眼里,儒家天命论的阐述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无论是水鉴说,还是松柏论,又或是虞舜颂,都是在以天命说天命,自我循环,形成了逻辑坍塌。天命论的虚妄在庄子的照妖镜下昭然若揭,周礼的虚伪与危害也随之跃然纸上,印证了庄子本篇的篇名《德充符》——以道德充当灵符,用以维护那脆弱的等级制度。

    传统庄学的一大误区。始于郭象、成玄英,传统庄学历来将本寓言的主角王骀视为得道真人,认为王骀所言就是庄子道德观的具体展现,妄称庄子将王骀奉为道德偶像,以其“形残而德全”为道家道德追求的至高境界,而孔子对王骀的顶礼膜拜则成了他对道家思想的崇尚,是庄子假借孔子的影响力以提升道家思想的地位。如此荒谬的逻辑居然从来无人质疑,千百年来,以讹传讹,至今流行于庄学。究其根源,是传统庄学深陷以儒解道的泥潭,对儒道之争的本质缺乏清醒的认识。《庄子》中的孔子,至始至终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他的言论,无一不是儒家思想的写照。这是庄子的基本立场,从来没有改变。但传统庄学却因为认不清庄子的基本立场,将庄子对儒家思想的深刻批判任意改头换面,变成了庸俗肤浅的儒家论道,自欺欺人。什么孔子改宗,为道家打广告,无奇不有。其实,这里的王骀,是庄子的精妙设计,幽默而传神。通过王骀的粉墨登场,庄子以其挥洒自如的笔触,抽丝剥茧,将周礼最深刻的本质展现无余。

【原文】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 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仲尼曰:“夫子,圣人也!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

译文:鲁国有位先生王骀,曾受刖刑而被砍去一只脚,他的学生之多堪比孔子。弟子常季不解而问孔子:“王骀,虽有刖刑之辱,却第子满门,在鲁国与先生齐名。他教学时,站着不讲解,坐着不评论,但学生竟虚空而去,满载而归。哪来的不言之教,这不成了为无米之炊吗?他究竟是位怎样的人呢?”孔子解释说:“这位先生,他可是圣人啊!我早就想去拜访他了!我会以他为师表,更何况不如我的人呢?岂止鲁国,我将号召全天下人一起向他学习。”

王骀(tái)是周礼的化身!庄子寓言中,人名有其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若轻率地以“虚构人名”一笔带过,则往往已离题万里。《庄子》中的人名,就像一串密码,只有破译了它,才能真正开启庄学之门。这则语言中,庄子明言王骀,暗喻周礼,目的在于揭示周礼的虚妄与危害。看不清王骀的尊荣,又如何领会庄子的真实意图呢?

常季的喻义——信徒。

王骀即周礼,庄子已将谜底和盘托出。庄子用心良苦,开篇这段对白目的就是为了揭开王骀的谜底。常季的提问是铺垫,孔子的回答则是一锤定音,告诉人们王骀姓儒不姓道。夫子,圣人也!夫子,指王骀。孔子尊王骀为圣人,唯有将王骀比作周礼方能合乎逻辑。流行庄注将王骀解读为道家圣人,将孔子对王骀的顶礼膜拜说成是孔子崇尚道家思想,毫无逻辑可言。丘也直后而未往耳!丘也,相当于我丘某。直后而未往,是说早就该去拜访他了。直后,暂时落后的意思。丘将以为师,而况不若丘者乎?奚假鲁国,丘将引天下而与从之。孔子明确表示将以王骀为师表,并希望他人效仿,而且不仅是在鲁国,孔子将号召全天下的人向王骀学习。而况,更何况。不若丘者,指那些不如孔子的人。奚假,何止。与,一起。庄子这里说得何其明白,孔子毕生的追求是什么?又是什么值得孔子向全天下人举荐?除了周礼又能是什么呢?

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我们回过头再来看常季的提问,它显然是为孔子的结论搭的一座桥。王骀二字,王指帝王,骀谐音抬,表示抬举;王骀连用,象征帝王利益的维护者,道出了周礼的本质。兀者,受过刖刑而被砍去一只脚的人;用来形容周礼,则表示周礼基于等级制度,立足于不平等,天生就是个跛子,传神而幽默。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表面上好像在说,王骀的学生与孔子一样多,实际上是指,孔子的追随者同样也是周礼的信徒,一人两面,论人数自然相当,可谓妙哉!立不教,坐不议。既是说王骀不言不教,更是指周礼无声无息,人信则教,人循则成。虚而往,实而归。用来说王骀倒是有点离奇:先生不教,学生自悟,全凭心灵感应,个个有特异功能,你会当真?但用来言周礼,则名副其实,毫不夸张:周礼渗透到了政治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指导着人们的一言一行;不懂周礼,举措无方,于是人们需要学习周礼,这是“虚而往”;学成了周礼,上可治国理政,下可齐家立身,这是“实而归”。丝丝入扣,只有庄子能够如此妙笔生辉!

固有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者邪?是何人也?固,通胡,何的意思。是,指示代词,指王骀。这里的疑难点是无形而心成。在道家的语境中,成形与成心是两个独立的过程,彼此相关。生命的形成是先有身躯,称为成形;成形之后再将灵魂注入身躯,称为成心。因此成形在先,成心在后,无形自然不会有心成。无形而心成,表示没有身体也能长出一颗活着的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米之炊的意思,说直白点就是绝无可能。流行庄注大多误读了庄子这一道家术语。

【原文】常季曰:“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仲尼曰:“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

译文:常季问:“他是个受过刖刑的人,却赢得先生如此尊敬,可见他定非等闲之辈。这样的人,他的思想又有哪些与众不同呢?”孔子回答:“生死虽大,却不能使他有所改变;纵使天崩地裂,他也不会被天道所抛弃;他考虑问题周密详尽,通盘化解疑难,无需因人不同而改变做法;他教化百姓培养德行,人们恪守天命而不存非分之想。”

周礼是集典章、宗法和价值观为一体的顶层设计。周礼包罗万象,覆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习俗等方方面面,体系完整,设计缜密,有人把它比喻成是今天的宪法、民法和婚姻法的总和,十分形象。周礼好比一只巨大的网,把整个社会一网打尽。社会被彻底网格化了,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格子。这些格子有大有小,天子的格子最大,奴隶的格子最小。每个人呆在自己的格子里,不许出格,不能有非分之想。你是属于哪个格子的,你的行为准则都由你的格子规定好了,贵为君王,贱如草芥,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明白白,毫不含糊。大到王位继承、邦交执政,小到婚嫁宴请、穿戴服饰,应有尽有,相辅相成,互不冲突。更为重要的是,周礼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使之逐渐养成习惯,继而积淀成文化,代代相传。这第二段孔常对白,就是在阐述周礼的这些设计理念。

彼兀者也,而王先生,其与庸亦远矣。彼、其,都是指王骀。王(wàng)是词动,称王的意思;王先生,表示比先生更有威望。其与庸亦远矣,是说王骀定非庸俗之辈。若然者,其用心也独若之何?像王骀这样的人,他思考问题有什么独到之处吗?用心,指思考问题。独若之何?有何与众不同?若将王骀代之以周礼,则是说,周礼比孔子更有威望,那定非等闲之辈,如此,周礼的设计理念又会是怎样的不同凡响呢?它为什么能让孔子如此神往,不遗余力地追随一生呢?这里,用心又解读为周礼的设计理念。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孔子首先阐述了周礼的正当性,认为周礼是替天行道,它的生命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被抛弃,表达了他对周礼坚定不移的信念。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生死虽大,但不能使之有所改变,暗喻周礼跨越生生死死,走过世世代代,光彩依旧。与,使。之,明指王骀,暗指周礼。虽天地覆坠,亦将不与之遗。天崩地裂,万物早己不复存在,但周礼却永远不会被天道所抛弃——这是在用极其夸张的手法表达孔子对周礼的无限信仰。虽,纵然。遗,被天道遗弃。

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命物之化而守其宗也。周礼的宗旨是什么?周礼给人们分配了大小不同的格子,自然会有人于心不安。周礼的目的就是要管住每一个人,让他老老实实地呆在自己的格子里。但人千差万别,怎样才能用一套统一的标准管住所有的人呢?孔子认为,周礼的设计实现了这一目标:制度完整,没有遗漏;标准统一,不因人而变;管理有效,人们恪尽职守而无非分之想。审乎无假(xiá)而不与物迁。这里的物不是指事物,而是以物代人,物即人。审乎无假,就是考虑周到,指周礼的设计缜密完善,没有遗漏,不放过任何人。审,详尽。假,通瑕,指遗漏。不与物迁,不会因人不同而变化,意思是一套制度能管住所有的人。命物之化而守其宗。这是说,周礼成功教化了百姓,使每个人明白了自身的定位,不再有非分之想。命,训导。物,仍然指人。守其宗,指人们接受天命的安排,不僭越,不妄为。宗,指的是儒家的天命,也是每个人的本根,不可嬗变。儒家用天命解释一切不平等,庄子在下文对此作了更清晰的表达。

【原文】常季曰:“何谓也?”仲尼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译文:常季问:“王骀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孔子解释说:“若要论及事物的差异,肝胆比邻,却似楚越相争,互不相容;若要考察事物的共性,那么它们又不乏相同之处。像王骀这样的人,不会关心声色给人们带来的快感,而是一心追求道德与天命的完美融合。人们看重的也是他天人合一的德性,而不在乎他是否足残,在人们眼里,失去一脚不过是身上弹下的尘土,何足为虑。”

周礼的核心是将道德与天命融为一体。前面讲了周礼是一个顶层设计,确保的是等级制度,维护的是社会稳定,通过一套统一的标准规范了人们的言行,人变我不变,我不变而人因我变,使人们安分守己,将等级制度视为天经地义。这些都是结果,那么过程呢?周礼又是怎样做到了这一切呢?这第三段对话回答了这些问题,核心就是将道德与天命融为一体。何谓也?这是常季在问,王骀又是如何做到的呢?王骀即周礼,此问也就是,周礼究竟是如何实现上述这一系列目标的呢?谓,古通为(wèi),这里表示作为;谓不是说的意思。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人群千差万别,而制度只有一个,如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一个制度,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适用于整个社会,必须抓住人类的共性。孔子认为,周礼的成功在于把握了这种共性。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若只盯着事物的差异看,那么肝胆虽然相近,却只能看到它们功能各异,楚越两国虽然比邻,却只看到彼此不断征伐。其,泛指一切事物。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若要寻找事物的共性,那么它们又都有相通之处。事物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人群形形色色,但人性不失根本。这个人性之本就是下文要说的“德”。孔子言外之意,追求道德是人类的共性,无论贵贱贫富,也无论君子小人,道德的尺度放之四海而皆准。这里特别提一提,孔子的“万物皆一也”与《齐物论》中的“万物与我为一”不可混为一谈,两者的内涵有所不同。前者是孔子说儒,而后者则是庄子论道。

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游心乎德之和。周礼如何实现教化百姓,规范人们言行这一目标呢?孔子这里给出了答案,就是要让人们以道德为准绳,约束自己的言行。社会要构建统一的道德规范,而无需考虑人们天生对自由、平等和快乐的追求。夫若然者,像王骀这样的人,当然也指周礼想要成就的事。不知耳目之所宜,直译是不关心耳目给人们带来的快感;宜,适宜,快乐的意思。它的象征意义是,周礼的设计无需考虑人们自由奔放的本性,这与道家一贯主张自由、平等、快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游心乎德之和,是说周礼设计的核心就是要构建一套与等级制度相匹配的道德规范。游心,表示专注于。德,指道德体系。和,指与天相和,而儒家的天代表天命,是等级制度的法理依据。那么,什么又是与等级制度相匹配度道德体系呢?上世纪末出土了儒家经典《五行》,被誉为是思孟作品的新发现(学界认为《五行》是子思作《经》,孟子作《说》)。根据《五行》说,人的内在品格有仁义礼智圣五大要素,称为五行。五行化入内心而融为一体,称为德。所以,德是仁义礼智圣的完美结合,缺一不可。其中,圣代表的是天道,有德便已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仅仅是仁义礼智四行的结合,那只能称为善,而不能称为德。善体现的仅仅是人道,尚未升华到圣人的境界。因此,只有当人们用灵魂去呼唤天命的时候,圣人的光芒才会浮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周礼的玄妙所在。

物视其所一而不见其所丧,视丧其足犹遗土也。这句的主语是物,而不是王骀,说的是人们对王骀的态度,目的是阐述人们对周礼的认识。孔子振振有词,认为周礼以德而得人心,人们欣赏的是周礼育德于行而化德于心,而无视它所维护的不平等制度,视制度不公如尘土。这里,物,还是指人。其,才是指王骀。一是动名词,有其特殊含义,特指将仁义礼智圣五行融为一体,这便是天人合一。所以,一表示有德而入圣。“一也,乃德已。德犹天也,天乃德已。”(《五行》)物视其所一,是说人们看重的是周礼天人合一的禀赋,仁义礼智圣融会贯通,浑然一体;所一,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不视其所丧,是说人们并不在意周礼是构建在不平等的制度之上;所丧,指不平等的制度。视丧其足犹遗土也。这是典型的庄子神来之笔,意思是人们毫不介意等级制度的不公平,公平对人们来说犹如身上的尘土,可以随意挥之而去。庄子借孔子之口道出此言,是对儒家以道德掩盖不平等的极端嘲弄,是对其逻辑推理荒诞无稽的无情揭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儒家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易中天对墨家、法家、儒家、道家的总结
儒家让你活得自信 道家让你活得自在
从影视剧《封神榜》入手,漫谈周朝封建制度诞生的始末
说起哲学就脑壳儿疼?那是因为你没有找到打开哲学的正确方式!
中国老子网—中国老子文化研究综合性门户网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