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年说对联

对联的历史


说也奇怪,对联这么朗朗上口的平常词语,竟然在现行《辞海》里没有专设词条,只是在楹联词条下简单枚举“对联”系楹联的另一种叫法。那就只能说明对联的定义还存在不确定性。按照更多数人的意见,对联的含义基本描述为“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叫法也很多,有叫楹联、春联、桃符的,有叫对联、对子的,也有些不太常叫的名称象门对、春贴的。春节时挂的对联就叫春联。

学术上讲,对联属于一种对偶文学,有诗对联和散文对联。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文学特点是形式相通、内容相连、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据说对联起源于桃符:相传五代后蜀主孟昶,除夕时在寝室门桃符板上题词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这可能要算中国最早的对联,也是第一副春联。


乡间的对联


山神庙的联句。我们村北面有两座庙,大一点的是财神庙,供奉赵公明元帅,小一点的山神庙。财神庙里泥塑了手执钢鞭、坐骑老虎的赵公象,门上每年都会换写这样的对联:手执钢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因为穷乡僻壤,资财有限,对联并没有刻在门柱上,还是每年由乡亲们写在红纸上贴上去。山神庙有一幅刻就的楹联:远驱狼虎三千里,近佑人民百万家,就是护佑山民,希望风调雨顺的意思。

戏台也有对联。每年的正月十三日,四月初八日,八月十五前后,间或请周边的戏班子来唱戏,请文墨底子好的先生榜书对联,贴在戏台两面,渲染一种迎神、祭祀的气氛。可惜的是,那些很好的语句基本都不记得了。

奶奶去世时淑德懿行的挽帐。在老家习惯把奶奶叫婆,我婆是在戊辰年(1989年)腊月初六日去世的,当时我正参加大一期末考试,父亲也没有通知我们。据后来父亲转述:我婆专门说了,不要害娃娃,那么大老远的路上来干什么,好好地把学业完成了。那一天老家的气候特别冷,按照农历算祖母已经80了,在农村就办成了喜丧事,一路炮仗喧天,几十幅挽帐高高扬起,真使人悲喜交加。后来我看到其中一幅挽帐的联语:桃花流水杳然去,明月清风几处游。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感慨万分。

新婚对联。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娶新媳妇的场景。乡间没有什么特别的文化活动,娶媳妇就绝对是一个村子的大喜事。记得我的小学老师娶媳妇,大门、上房、新媳妇住的厢房都贴上了对联,有一联现在还记着,似是:花开并蒂姻缘美,鸟飞比翼恩爱长。当时有几个字不识得,和哥哥姐姐比划着念念倒是有些记住了,当时其实没有弄懂含义。其他人家的对联也有意记过,都不是很清楚了,大意是喜结连理、早生贵子。大红的对子,很配上新媳妇大红的衣衫,在这样一种喜庆气氛中,对联彰示的热闹含义确实与众不同。





我家的对联


老家在偏远的山区,现在看,还保留了当时城堡的一点风貌。城墙倾颓了,城门修复后还在使用,村民们从西面进出,都要通过城门。说是城,其实也就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小三角的土甸上拥拥挤挤了十几户人家。土甸下有条环乡河,八十年代初期还有水,慢慢就干涸了。过年贴春联那是又高兴又神秘又敬畏的事情。

上房一直是祖父母辈的长亲住着,一般都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的联句,一来显示庄重,二来祈求老人们健康快乐,福寿无边。

北方农村的大门是很有讲究的,门廊的宽绰、门头的高大、大门的进深和高度都是与一家人光景的殷实相关。我家的大门比较中庸吧,也不那么大的显要,也不那么狭窄得寒伧。我家的大门上从我上初中起,就一直写着“十年树木起风云,万卷诗书宜子弟”联,加上一个“竹苞松茂”的横批,和刻在门楣上的“第耕读”倒是相称。

厢房一直写着:当家才知兴家苦,守业方晓创业难。很有励志的味道,七八岁有了记忆的时候了,慢慢大一些,也感觉很有道理。现在想,那不就是心灵鸡汤嘛,把一种悠远醇厚的文化教化慢慢滋养在心里。

后来在城里,楼房的大门处也贴一副对联,我选用的还是“万卷诗书宜子弟”联,心底里讲,既是对以往农村生活的传承,也暗含对儿子的文化寄托。




自撰的对联


近几年来,我自己编撰了好多对联,摘几条简要述说。

2011年因为工作变动,从天水去了邻地陇南,后三个月一直在井冈山学习,年底前回来。回想一年时日,感慨良多,撰了一联:

去云南纪丽江赴井冈学理论岁首年末两文章;

离天水远故土到陇南结新友庚寅壬辰一乾坤。

在此之前,我和友人去云南丽江,写就了一篇《怀念丽江》的随笔,大家评价很好,在不同的范围发表传阅;在井冈山时,以西江月曲牌填词三首《党校学习》,党校班特别进行了展示,此两文章也。2011年5月以前在天水工作,接着调动邻地陇南,此两地一乾坤也。

快要过壬辰年的大年了,适逢甘肃境内大雪,陇南天水更是降雨量大于其它地区,面对一派苍茫大地,特撰联如下:

雪舞霜重莽莽江山气象一新辞旧岁;

衡清宇暖乐善满堂载欣载奔祈大年。

通过短信发给了各位亲友、师长、同学,也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今年的对联试着对好了:

游龙逐华年风雨大地犹看紫微斗回北;

银蛇舞光阴霜雪山川且说人间岁起东。




历史上的几幅名联


昆明市西南郊的大观楼前有一幅长达180字的著名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蛇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现实与历史相辉映,文采斐然,对仗工整,读起来铿锵有力。

明朝徐渭的“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联句,体现了汉字多音多义的特点,需要用心体会其暗含的真意。

王勃《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可谓千古名联,情景交融,动静结合,富有感染力。

清道光年间窦垿曾为岳阳楼撰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把几百年的历史、几千里的风物收入文字,实在是大手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楹联和书法 (图)
学习写对联[综叙篇:第一章 对联的特点与源流3]
《 文盲联话 ·入门·印象篇 》系列之一
【对联文化】楹联之概说
写对联
年年贴春联,却不知道为什么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