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他受封宰相,却为何从未上朝?两个苦衷让他不得不这么做

这位被任命为宰相却又不肯上朝的历史人物,正是唐朝中晚期的名臣李鄘(yōng),他是唐代宗时期(727年-779年)的进士,到了唐宪宗时期(778年—820年)已经官至河东节度使。后来又被拜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见注释1)。

而他在被任命为宰相后,便一直推病不上朝,同时还不断打“辞职报告”,两年后便去世了。李鄘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因为觉得当这个宰相很可耻,再加上自己是世家子弟,也很难有所作为(后面会解释),所以索性撂挑子不干了。

为何就得可耻?

科举制度形成与隋唐时期,经过唐初的完善,通过科举进入官场的文官们逐渐多了起来,这时候一支新的政治势力——文官集团逐渐浮出水面,并崭露头角。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李鄘(yōng)便是其中一员。正史《旧唐书》中记载:

李鄘,字建侯,江夏人。北海太守邕之侄孙。父暄,官至起居舍人。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鄘并非常见的草根出身,而是典型的官宦世家,背景颇深。在科举制度出现前,朝廷选拔官员时主要靠这些官宦世家(也就是氏族豪门)推荐,那时候能够获得一封推荐书,基本就可以当官了,所以像东汉末年的袁绍家族,才会出现所谓的“门生遍天下”的说法。

到了隋唐,官员的选拔制度发生变化,原先氏族豪门的推荐书名额逐渐减少,到最后甚至逐渐被科举彻底取代,这个时候氏族豪门也逐渐与文官集团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新的更加大的政治势力。既然是玩文字的,自然也就掌握了古代的舆论风向标,对于潜在的竞争对手——宦官集团,一直都进行十分无情的打压,至少让老百姓眼里,只要见到个宦官就下意识的与奸臣联系起来。

而推荐李鄘为宰相的不是别人,正是唐朝权宦吐突承璀(见注释2),如果李鄘接受这一任命,无疑就是对自己所在阵营的背叛,而对于背叛者,任何势力都会让其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此外接受了任命,也是将自己拖入到了被谴责的宦官队伍中去,自此也会打上宦官一系的标签,鄘定会深以为耻。

王朝末期的世家子

对于大部分在古代为官的文人,其所追求的不外乎是青史留名,这一方面取决于其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另一方面也要看赶没赶上好的时代。如果是生逢乱世,你可以择明主而仕,创出一片丰功伟业,虽然回报巨大,但这也是风险最大的选择,因为你很难预知谁才是最后的胜利者。

到了王朝初创,百废待兴,你可以勤勤恳恳做业绩,就可以赢得不错的口碑,这是最稳妥的选择。王朝中期,物极必反,你还可以试着力挽狂澜,赚一把大的,但到了王朝末期,对于一个积重难返的王朝,个人的力量就显得太微不足道了。

因为想要根治这个腐朽王朝,不来一场彻底的改革是不行的,但彻底的改革相当于一剂猛药,玩坏了就很容易病没治好,却把命玩丢了,西汉末年的王莽便是很好的例子。这个时候最稳妥的选择其实就是无为!

尤其是对于李鄘这样的世家子弟,如果真的当了宰相,不搞改革就会被后世甩锅成奸相,死后去背骂名。但如果搞改革,就需要拿世家大族开刀,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下子不用死后了,生前就可以把你骂死,甚至让你来个“落水而死”。

改不改都是个“死”,所以这是个典型的两难问题,是个最烫手的山芋,纵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高官也不再有吸引力。托病不上朝,对于这种一心只顾个人美名的文人世家子来说,其实是最好的选择。

注释1:宰相并非一个具体官职,而是对一类职能的官员的统称,因为历朝历代都会针对官员职权作出调整,所以宰相对应的具体官职会不断变化。

注释2:字仁贞,闽人,唐朝宦官。初在太子李纯东宫中充当小宦官,后由于性情聪敏,颇有才干。以黄门的身份入直东宫、为掖廷局博士。唐宪宗即位,为内常侍,知内侍省事,深得宠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世家中的世家:五姓七望
宋朝通过四大手段,一改唐朝尚武之风,创立世界上最早的文官体制
中晚唐』唐朝中后期为何会出现牛李党争?
为什么自北宋之后,没有再出现权臣造反的情况了呢?
强汉盛唐大明均有宦官乱政的现象,为何弱宋反而没有呢?
太监专权就一定是反派?其实宦官没你想的那么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