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鹤唳华亭》中皇太子为皇帝点了杯茶,上面的图案你注意到了么?

从年初的《知否》,到后来的《长安十二时辰》,国产古装电视剧的制作水平真的是越来越良心了,尤其是对古代文化艺术和生活习俗真实还原,让观众在欣赏动人剧情的同时,可以再次回味历史悠久的唐宋风貌。

当下热播的《鹤唳华亭》也是此中的佼佼者,虽然它的剧情是架空历史的虚构内容,但观众还是不难从演员的服装、礼仪和生活习惯等细节中看出,《鹤唳华亭》是以中国古代的宋朝为故事背景的,其中还多次通过剧中人物对饮茶这一生活细节进行了刻画,其方式与当下我们熟悉的区别很大。

在剧中,人们喝茶并非直接使用茶叶冲泡,而是先要将茶叶辗碎成末,还要用类似刷子的物件,将冲泡好的茶汤打出泡沫(最好是形成完美的图案),然后方可饮用。关于这一点的描写,同样是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知否》中也有所体现,编剧还特意在女主学艺的时候插入了茶道教学课程,可以让观众更多的了解中国悠久的茶文化。一提到茶文化,就不得不从茶圣陆羽的《茶经》说起。

《茶经》写就于唐代,陆羽在书中阐述了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并对饮茶的方式方法和品评标准做出了详细介绍,其中最有名的观点要数陆羽对冲泡茶叶的水的划分,《茶经》中的原文如下:

山水上,河水中,井水下,认为用来泡茶的水,以自山中流出的山泉水最佳

这一观点至今仍然被人们信奉和延用,另外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唐宋时期,饮茶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甚至可以说是五花八门,陆羽在《茶经》中也只是记录的自己对饮茶的理解,要知道早在唐代,除了如今冲泡茶叶的饮茶方式,抹茶也已经出现了,有唐朝诗人卢仝赞美抹茶的诗句为证: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到了宋代,饮茶文化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诞生了《茶录》这样重要性不亚于《茶经》的茶文化著作,作者蔡襄(北宋)在书中在将“碾茶……点茶……”等环节单独列为一章,可见在宋朝抹茶已经成为主流的饮茶方式之一了。下面我们就来看下《鹤唳华亭》第九集中,皇太子萧定权是如何为其父亲点的茶:

第一步,先用茶针(或茶刀)将茶饼切割成小块。

第二步,将分割下来的碎块收集到容器中。

第三步,将茶叶均匀倒入茶碾。

第四步,用碾轮将茶叶碾碎成粉末。

第五步,将碾碎的茶叶粉末倒入茶碗(也可用建盏)中,并用水调开。

第六步,用茶筅(见注释1)将茶搅拌均匀,并打出泡沫,形成变化多样的图案。

第七步,将点好的茶分别倒入茶碗中,便可以饮用了。

以上便是“点茶”的具体步骤,其中对于点茶后在表面形成了泡沫图案,宋代人展开了充分的联想想象,从花鸟虫鱼,到田园山水,人们彼此间以能够点出变化多样的图案为饮茶时的娱乐项目,宋代人陶谷所著的《清异录·百茶戏》中便有相关记载:

……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汤纹就会幻变出各种图样来,犹如一幅幅水墨画,所以有“水丹青”之称。

宋代点茶之风盛行,这也直接影响到了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茶文化的发展。虽然早在唐朝中国的茶树便已经被移植到了日本,但在当时尚未普及,直到宋朝,由日本禅宗大师荣西禅师(1141年-1215年)将宋朝的茶文化带回日本,并伴随佛教文化迅速传播,荣西禅师也因此被日本奉为“茶祖”。

而后同样是日本禅宗大师的南浦昭明(1235年-1308年)又将宋朝的点茶礼仪发扬光大,为后来的日本茶道奠定了基础。在日本人自己编写的《类聚名物考》中曾记载:

茶道之起,由宋传入。

所以如今日本所谓的抹茶,其实就是唐宋时期的点茶的翻版,并非是日本独特饮食文化,而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山寨版。虽然如此,但有一点却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对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的的确很好,不仅抹茶文化本身没有消亡,甚至还绽放了新的生机,如日本当下很流行的甜品如抹茶蛋糕、抹茶冰淇淋等等,都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注释1:茶筅多用精细加工的竹子制成,是点茶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因日本茶道源自中国宋代的茶文化,所以茶筅也是日本茶道中必备的器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泛滥的茶会,是“高雅”还是“装雅”,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吗?
风靡国外的茶文化
为什么茶文化形成于唐代?
日本茶道的起源
《茶经》
六集记录片 《茶,一片树叶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