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虎符可以调动千军万马,为何后世消失不见?因为有更好的替代

我们都熟悉《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进而了解到小小的虎符,却可以调动千军万马。虎符分为两部分,通常为虎形,合在一起形成一只完整的猛虎。

在平时,虎符一半在帝王手中,另一半则在带兵的将领手中。当发生需要动用军队的情况时,皇帝便将一半虎符取出,交与信任的人,带着自己的命令或口信,前往驻军所在地,与将领手中另一半虎符相合无误,便可以调动大军。

但这种剧情往往只发生在唐宋以前,在此之后,虎符就很少被提及了,甚至于逐渐消失在了历史当中,这其中有何原因呢,下面船夫就带大家来分析一下。

一、制造业发展导致防伪变难

虎符是军权的象征,是无数野心家想要争夺的目标,自然也有人想要伪造,所以防伪性是制造虎符的重中之重。

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论是前期的青铜冶炼技术,还是后期迅速崛起的冶铁技术,都只掌握在各诸侯国的集权者手中,普通人很难接触到此类技术,更难获得相应的原材料和加工工具。所以青铜铸造的虎符具有天然的防伪性。

加上虎符表面篆刻的复杂铭文,以及切合面复杂多变的结构,让这一时期基本很难伪造虎符。但到了唐宋时期,伴随经济发展,民间制造业水平也得到了快速提高,部分工艺甚至超越了官办技术,因为也导致虎符的防伪变得越来越难,这便为虎符退出历史埋下了伏笔。

二、宦官制度完善起到的替代作用

虎符是军权的象征,更为准确的说也是皇权的象征,皇权具有神秘性,平时是无法窥其真容,所以才会有虎符这样代行皇权的工具,而在古代,还有一种代行皇权的人,那便是宦官。

在秦汉时期,宦官制度仍处于初期。虽然在东汉末年出现了多次宦官专政,但不论是数量规模还是制度建设,都无法与后世相比。

在《资治通鉴》中记载袁绍带兵杀入东汉皇宫时:宦者无少长皆杀之,凡二干余人。我们可以作为参考,当时的宦官数量也就是几千人。而根据《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到了唐玄宗时期,“品官黄衣已上三千人”,也就是说当时有品级的宦官就有3000多人,这样估算下来,唐玄宗时期的宦官人数很可能过万了。

而到了明朝,宦官量更是达到了七万以上,造成这种现象,自然有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设立的功劳。完善的宦官队伍以及机构体系,使得皇权不用再依靠简单的虎符来行使,而是靠类似东厂、西厂这样的宦官队伍来具体操作。

三、宋朝以文制武的作用使然

虎符制度的创立之初,是因为驻军将军的流动性很低,通信手段也较为闭塞,任意一个传达军令的人,如果没有虎符,将军很难辨别真伪。但到了唐宋时期,一方面是将领的流动性变大,培训体系也逐渐完善,即使不认识,也往往会听说过前来传达军令的官员。

而宋朝以后施行的以文制武,也让虎符变得更加鸡肋,因为此时率领军队的不再是五大三粗的武将,而是文官。这些饱读诗书的文官虽然打仗不见得在行,但往往拥有比武将更高的分辨能力。不论是前来传旨的官员,还是圣旨上的行文方式和字迹印信,都难逃他们的双眼。

所以,伴随宦官、圣旨、使臣持节,或是金牌等组合,已经构成了完善了权力防伪体系,虎符自然逐渐淡出历史,成为记忆。

(喜欢记得点下广告o(* ̄︶ ̄*)o)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它是国之重器,持它可调动大军!秦始皇为何不担心将领谋反
解读“枢密使”:五代十国第一军政重臣的发展史
唐朝用一个半世纪都无法根除藩镇割据,为何宋朝却轻松削藩
中郎将到底是个什么官职?为何在三国时期集体涌现,还出了个皇帝?
监军是什么官?为何唐代前期由御史担任,到后期许多监军却是宦官
第一个被正史记载的太监,为什么是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