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洛克菲勒为建协和医学院,花了4800万美元,为何第一期只招9人?

协和医学院建立的背景:1910年哈尔滨爆发瘟疫,半年内死亡6万人,环顾华夏竟无现代医学人才

在世界近代史中,中国可以说是落后的大半截,虽然以曾国藩为首的清末改革派,搞起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发展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雏形,但在医疗和教育方面,则几乎还是一片空白。

所以当1910年,中国哈尔滨爆发大规模鼠疫时,环顾华夏,竟然找不出一个本土堪用的现代医学人才,无奈之下,只好聘请出生在马拉西亚的中国人伍连德,主持防疫工作,后来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控制住了鼠疫蔓延。

这时候有人或许会问:怎么会没有本土的医学人才呢?

我们在初中课本中读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当时鲁迅去日本学的正是医学。但在清末民初这一阶段,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留学的重要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好处,于是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年轻人远赴海外。但这背后却有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部分中国人留学都是为了“镀个金”,想要真正钻研科学学问的极少。

为了迎合中国留学生的这种诉求,以日本为首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特意为中国留学生开设了种种速成班,在这种速成班里,能否学到有用的知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拿到海外留学的文凭。在这样的背景下,医学留学生的水平可想而知。

而在国内,清朝末年尚未成立专门的近代医学院,所以近代医学教育,都只能依靠当时各国的传教士进行传播,不但效率底下,而且良莠不齐。这就是为何在1910年那场鼠疫中,中国本土医学人才不堪大用。

而这一切都在1915年发生了改变,洛克菲勒基金会收购了传教士们的私人医学堂,并在原有基础上投入大量资金,建成(1917年)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协和医科大学。

协和医学院背后的资助者:一支大洋彼岸的慈善基金,为何对医疗事业情有独钟?

我们知道晚清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曾捐建过晚清著名的药堂——胡庆余堂,以“仁术”、“”真不二价”以及“戒欺闻”名于世,赢得了“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的美名。其实不仅是中国商人在成名后会热衷于医医学事业,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坚商人也不乏同道中人,约翰·洛克菲勒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们熟知的约翰·洛克菲勒是著名的石油大王,同时也是19世纪第1位亿万富翁,但很多人却对他的另外一个身份不甚了了,他便是中国协和医学院的捐建者。

清朝末年,中国作为最后一个对世界开放的大国,对于刚开始参与国际政治不久的美国有着独特魅力,相较于其他列强对中国赤裸裸的掠夺,美国更想要的是一个与中国长远发展良好关系,并借此传播自身文化的契机。

当然这也不是美国有多么好心,而是美国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法比实力不够,与沙俄和日本相比有没有天然的地理优势。与其和这些虎豹豺狼一起瓜分中国,吃一些残羹冷炙,倒不如给一些蝇头小利来获取长期收益,美国以官方的形式,退还庚子赔款建设清华大学,以及洛克菲勒以民间私人形式,捐建协和医学院,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约翰·洛克菲勒相信医学的进步能解决人类大部分问题,除了捐建中国协和医学院外,约翰洛克菲勒以其私人名义成立的洛克菲勒基金,还主导了遍及六大洲62个国家的钩虫病,疟疾,伤寒的防治工作,美国的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也是其“成名作”,这所学院至今在国际医学界也是享有盛名。

除此之外,洛克菲勒基金还是青霉素的发明者弗莱明的资助人之一,其科研团队还对在流行性脑膜炎、小儿麻痹、黄热病和梅毒的研究上取得过突破性的成果。要知道这些成就都发生在20世纪初,这期间不仅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还爆发了资本主义国家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结合这些因素,洛克菲勒的行为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了。

中国近代医学教育的“黄埔军校”

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在海外援助金额最大,时间延续最长的单向援助项目,美国著名的杂志时代周刊曾做过这样的一份统计:

从1913年5月成立后的十年内,洛克菲勒基金会累计捐赠近8000万美元,其中最大的一笔捐赠便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共计1000万美元,甚至还要高于本美国本土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700万美元。而洛克菲勒基金的捐赠并未就此结束,一直到1956年,洛克菲勒基金为打造北京协和医学院及协和医院的总计投入超过了4800万美元,这样一笔钱不仅在当时,即使折算到现在,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巨款。

正是在充足资金的帮助下,初建的协和医学院,不仅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器材,大到建筑,小到门锁地板都极为用心,熟悉协和医学院的朋友一定会知道,这所医学院的建筑非常漂亮,属于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这是因为建筑师在设计建造学院前,花了很大精力提前考察了北京的豫亲王府。由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很多装修材料(如马桶、门锁、地板等),还包括医学院后期所使用的实验耗材都是从美国进口的。

除了良好的硬件设施,协和医学院的师资也十分豪华,这些老师大都是世界上优秀的医学大师,哈佛和约翰·霍普金斯等大学的教授也都是常客。

正是这样一所堪称豪华的医学院,为中国近代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建国以后中国12个医学院的领导都是从协和医院毕业的,8个研究所中有6个是协和出来的,中华医学会的骨干大部分也是来自协和,《中华医学杂志》的26个编委,其中19人来自协和,在1965年当选的9名生物医学院士中,有7人来自协和……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协和医学院在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堪称中国医学教育界的黄埔军校。但就是这样一所被我们誉为中国医学摇篮的学校,其录取的人数却极为有限,而且毕业率堪称苛刻,其第一批仅录取了9人,最终毕业的只有3人。正是这样的严进严出的教学制度,在协和医学院成立后的20多年里,毕业生只有几百名而已。

当然,这与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也有一定关系,一方面是基础教育的薄弱导致生源的基数不足,另一方面长期战乱的年代里,想要从事医学的人数本身就要低很多。而在协和医学院1930年的一期毕业生中,有一位现如今我们很熟悉的身影,那便是现在奋斗在抗击病毒前线,被称为国事无双钟南山的父亲——钟世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克菲勒在中国的慈善事业
为医学掌门人塑像
中国医学界四大王牌医院的背后
协和百年校庆背后的故事--张玉瑶
协和百年:一部中国现代医学沉浮史
洛克菲勒基金会:魔鬼还是天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