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这条毁掉孩子的“狠招”,很多父母还在用

有时,父母试图用物质奖励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让孩子听话。看似是合理开明的奖惩措施,其实是最容易毁掉孩子的“狠招”。


父母有条件的奖励,孩子最反感


周末去晓雯家玩,晓雯拉着9岁的女儿让她唱个歌,小姑娘害羞不肯,晓雯觉得尴尬:“宝宝你就唱一首你新学的,好好唱,妈妈明天给你买玩具…”原本小姑娘还在忸怩,听到这句话头也不回的进了房间。晓雯有点生气:“这是闹什么脾气呢!都答应买玩具了。”我一时无语。


为什么她不想要你的奖励呢?有些父母喜欢给孩子的表现打分,表现得好了就有物质奖励。只是,你在“诱惑”孩子展示自己的时候,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自我意识在慢慢觉醒,自尊心很强,父母有条件的奖励往往让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认定自己的价值只能用物质来衡量。甚至,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有时会让孩子有一种“赤裸”的羞耻感。


奖励总是有条件的,孩子怎么会喜欢?



奖惩措施让孩子更听话?


中午的时候,表姐发给我一份“家庭行为奖惩表”,说是特意给女儿甜甜制定的,让我帮忙看看。打开之后,我啼笑皆非。“一天不哭,奖励一颗糖;得一次小红花,奖励新玩具”,条条框框明确写着规范行为和奖励。“这个真能让甜甜听话?”“当然!”表姐回答的斩钉截铁。


的确,奖惩表合理又开明,孩子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有明确规定,该奖励时就奖励,批评起来也毫不含糊。听话就对了?孩子可能一时在限制下表现得乖、听话,可是,作为家长你忘了,你所制定的“行为规范”,究竟是孩子应该学习的,还是你认为“应该”。制定规则是好事,但是如果仅仅是为了让孩子满足父母的要求,那大可不必。


你用你认为“该有的”奖惩来约束孩子,慢慢的孩子也会认为“父母说的才是对的”,开始盲目按照父母制定的标准生活,是非观扭曲,唯父母是从。孩子将不再是孩子,他没了自己的翅膀,失去了自我。


当你还在为自己的奖励措施沾沾自喜的时候,你没发现孩子已经悄然变了。



带有功利的爱,是伤害


我们作为父母比孩子更早更多地看着这时间冷暖,所以父母常常想把孩子保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按照世俗的要求去“历练”孩子,希望孩子飞得更高更远。本来爱是纯洁的,但是掺杂了太多希望的爱,渐渐变质。这世界太功利,爱也多了几丝市井气。


爱是不尽的投入和不求回报。当我们开始拿着“奖励”的筹码去引导孩子合乎规范的时候,爱已经在隐隐期待回报了。为孩子好没错,只是对孩子好之前,一定要弄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打着爱的旗号,对孩子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孩子还没来得及品味成长的滋味,就被父母拽着长大。


你用物质奖励去填充孩子前进的动力,孩子迷失在你的功利心里,爱成了伤害。



好父母不重结果,重陪伴孩子经历


孟母三迁是为孟子受环境影响变“坏”,母亲的智慧让我们赞叹。但同样的,没看到结果前,陪孩子一起经历的父母,也让我们佩服。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结果如何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成长的过程。父母一味的为孩子好引导孩子做决定,其实是剥夺了孩子自主成长的权力。


曾有一位朋友,毕业进了国企,却心生迷惘,决定辞职考研。家里人听了他的决定,纷纷摇头,唯有父母没言语,默默的搬出了他的书,用行动支持他。后来朋友如愿以偿,抱着爸妈痛哭,没有爸妈的支持恐怕没有勇气踏进考场。最重要的是,你陪孩子经历了这个成长的过程,对孩子而言,就是最好的爱。



这辈子能陪孩子走多远呢?擦擦蒙在你心上的功利灰尘,就捧着一颗纯粹的“爱他”之心,不必要提前告知他你所预见的结果,就这么慢慢地陪着孩子去经历他的人生吧!他要尝尽酸甜苦辣才会成长,你也要学会放手陪伴才是尽职。


和孩子一起看看人生的美景,父母与孩子的这场修行才得圆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奖惩孩子的副作用
过来人悟到的残酷真相:你千方百计的奖励和惩罚,对孩子基本无效
奖励孩子这件事,99%的家长都做错了
如何激励孩子才是有效的?
如何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为了自己”?这5件事家长千万别做 | 自省力
教育孩子奖惩并用的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