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徐樱唱昆曲,李方桂吹长笛,两人妇唱夫随,琴瑟和鸣,人间传奇
作者:山佳
 
01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1932年8月21日,在母亲夏宣的首肯下,徐樱终于嫁给了青年才俊李方桂,而证婚人正是大名鼎鼎的胡适胡大师。从此,李方桂与徐樱开启”神雕侠侣“的生命历程。
 
婚前,李方桂曾人徐樱大哥徐审义学习昆曲,是其最得意的弟子,博士高足;婚后,更是在妻子的潜移默化下,不断精进。
 


李方桂不仅昆曲入门快捷,而且作为芝加哥大学的语言博士,也是中国在国外专修语言学的第一人,更是才高八斗。这不,1937年,李方桂被美国耶鲁大学邀请,赴美讲学三年。
 
能被美国顶尖大学邀请,至此,老岳母夏宣终于看到了李方桂的价值。对这个姑爷,夏宣是越看越喜欢,她对爱女徐樱说:”谁说做父母的不势利眼?哪个孩子的成就高,就不免对哪个孩子偏爱,这是无可避免的事!现在我对这个女婿有百分之百的信心,你要一辈子好好地帮他成家立业!”
 
怪不得是高官夫人,瞧这思想境界,就这么实在!
 
那时,抗战已开始,、徐樱夫妇,因双方家中均有老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岁月,一走三年,可谓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于是,二人请教大学者胡适,胡大师四两拨千斤,直言:困难怎么样?家愁怎么样?方桂能抱着枪上前线吗?你学问再大留在国内还不是多饶上一个,还不如在国外多多学习,对国内的学术界不无收获。“
 
至此,徐樱夫妇方带着一儿一女,即女儿林德与儿子培德,前去美国。
 


02
 
当时的国内,抗战正烈,远在国外的海外师生,想尽自身的绵薄之力,于是发起义务演戏,集资救国。
 
耶鲁大学的华人,组织募捐义演一事,得到了校方的热情支持。校方甚至规定,所有观众,必须着晚礼服进场!
 
学校如此郑重其事,华人同胞们感觉到了莫大的压力,于是尽其所能加大节目的数量。 可巧,有人听闻李方桂教授的夫人徐樱,会唱昆曲。于是,急忙赶到李家来动员。
 
徐樱觉得,在为祖国抗战募捐的晚会上,演唱昆曲,自己义不容辞。于是就告诉对方,可唱一出昆曲《长生殿》里的《小宴》。
 
由于耶鲁校长夫妇的亲自参与,并作为发起人,耶鲁大学各个学院的院长都鼎力支持,导致募捐晚会的门票,竟然难求。
 
出乎意料的是,徐樱的昆曲,竟大放异彩,报纸评论是“本城人士从来没欣赏过如此美好的中国古典歌舞剧!”
 
尤其,那次晚会,很是成功,筹到的捐款,多达三四千美元。
 
徐樱功不可没,而夫君李方桂也没闲着,虽说没有登台献艺,但也在舞台边上敲敲打打,算作鼓板,助妻子一臂之力。
 
因缘巧合,徐樱竟成了到美国正式传播昆曲的第一人。至此,李方桂夫人的昆曲,就在美国华人世界中,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03
 
1939年,李方桂决定回国。但国内战火纷飞,考虑到儿女安全问题,徐樱决定带着孩子,投奔在意大利工作的三哥徐道邻。这样,一家四口,便要分居两处。
 
在买船票的那天,李方桂说:“一张回中国,三张去意大利。”这是为人夫为人父的担当。可此时的徐樱,却下定决心,毅然决定:“慢着,四张票,都回中国。”
 
再见李方桂,此刻,内心的波澜壮阔,已无语凝噎。这是他所期望的,而且也是他所不敢轻易决断的,却被徐樱的一番轻语搞定。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04
 
回到国内的李方桂,仍在中研院史语所担任语言组的研究员。
 
因所长傅斯年,在重庆另有要务;李济、董作宾等所内老人,也各有一摊业务料理。于是,1940年12月,史语所从昆明搬迁到李庄的事宜,李方桂就作为掌舵人统管一切。
 
在中研院十余个研究所中,史语所的家当最多,青铜器、书籍、文件史料等等,事无巨细,李方桂都要操心。
 
而徐樱作为妻子,就是最好的贤内助,给予夫君最好的支持与安慰。
在李庄,没有电灯,单凭这一点儿,较之国外,就有天壤之别。而徐樱,作为名门闺秀,倒是安之若素。
 
夫君李方桂在家读书时,徐樱就拿着自己喜欢读的一本书,坐在一旁,默默地“陪读”。不时的,与夫君深情对望一眼,相视而笑。
 
而晚上,煤油灯气味熏人,灯光又暗,一夜下来,整个鼻孔都是黑的。对此,徐樱对着周围的朋友们自嘲:方桂再也尝不到“红袖夜添香”的神韵,我也不敢“黑孔褐爪夜嚇人”了,索性“敝帚自珍”由他去吧。
 
这还不算,李方桂带着学生们进行语言调查,总要去一些偏远山区。工作条件艰苦不说,每日裹腹的只有粗米饭、咸菜和白开水。最可气的是,每次归来的李方桂,总会带给妻子一份特殊的礼物——跳蚤、臭虫、虱子。
 
名门之后的徐樱,也要亲力亲为啊,为远道归来的夫君洗洗刷刷。一次,所长傅斯年来家商讨事务。只见李方桂被子裹身,原来身上的衣服统统都被徐樱清洗了,只好与傅所长坦诚相见。
 
诺大的学者,连个替换的衣服都没有,这条件可真是够可以滴!明确地说,李庄的生活,是徐樱夫妇这一辈子最艰苦的日子。
 


05
 
1943年,受成都燕京大学校长梅贻宝的邀请,李方桂前去担任客座教授。后来的他坦言,(在李庄)我们实在是没钱了。
 
徐樱补充——
我们在四川李庄,一来穷乡僻壤,买不到多少日常起码的食物,二来政府贫困,每月只发起码的生活费用。自己苦修、苦读、苦过,还可支持,只是孩子们在成长时期,营养不足,影响健康。我们想迁地了。那时老同学梅贻宝正在成都办燕京大学,他来敦请,方桂又向史语所请假,暂去成都一个时期。
 
于是,李方桂一家又迁至成都。
 
而在成都,徐樱的曲友有好多,张充和,便是其中的一位。
 
而徐樱之母,更收了张充和为干女儿。后来的充和,又成为徐樱儿女们的干妈。一切,都缘于昆曲。
 
曲友渐多,而会吹笛伴奏的人,却稀有。于是,李方桂开启学霸模式,向爱唱昆曲的画家吴作人,请教吹奏的方式方法。第二天,他便买了一支曲笛,开始苦练模式。
 
从此,李方桂的长笛,成为曲会上的重头戏,受到大家的盛赞。
 


06
 
1946年秋,李方桂又应哈佛大学之聘,担任中国语言学访问教授2年,从此一家人开始在美国生活。
 
李方桂与徐樱,携手相伴55年,直到1987年8月21日,李方桂在加利福尼亚州与世长辞。那一天,也是他们夫妇的结婚纪念日。
 
人们都说,李方桂的学术文章固然出类拔萃,而中国人的儒雅风度,西洋学者的严谨认真都汇集于他一身,涵养、气度、学问、道德无不使人敬仰。
 
而看一个男人的最高品位,就是看他的妻子。徐樱作为李家主妇,陪着夫君,无论阳光明媚,还是风雨交加,阅尽人间无数。
 


而昆曲,永远都是李方桂、徐樱夫妇的最爱。那句话是怎么说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里,就是徐樱唱曲,李方桂伴笛,妇唱夫随,琴瑟和鸣,此生静好。
 
"相逢三秋后,情钟一菊缘",缘分天定,听过李方桂、徐樱夫妇的传奇,你是否会百感丛生?

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差,总会有个人在爱你;不管你的条件有多好,也总有个人不爱你,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是一种缘分,而这种缘分恰恰需要耐心等待,需要经历种种挫败才能遇见,在你的世界中总会有个人比想象中爱你。—— 张爱玲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和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有些文章在推送时因某种原因与原作者联系不上,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国情怀·李庄 | 傅斯年在李庄的日子
【逸闻】一条田野调查规定引发的故事
琴瑟和鸣,陈思坦夫妇罕见同台演练太极拳
许宝驯:名门闺秀的她,直到八十余岁,夫君俞平伯还为她作情诗
【国画】清代.李方膺作品精选集(1)
李方膺作品精选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