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丨问道手记丨03 第二章的校对说明
   第二章原文  

   校对说明  

① 在第一句和第二句经文中,这两个“矣”字在广明本、赵孟頫本、李道纯本、苏辙本等均作“矣”。而在唐景龙二年龙兴观碑本,均作已经的“已”。已、矣,其实是通用的。另外,在范应元、达真子、刘翼的版本,在“皆知善之为善”的前面,加了“天下”二字,但是其他的版本中,并没有此二字。有天下二字的版本,基本上是参照了《淮南子》的引文中出现了这句话,但是这个天下,很可能是引用的时候,自己加入的,所以不足为证。另外,第一句经文,在帛书甲本中没有“斯”字,在帛书乙本中,记作“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亚矣”,这样这句话就不通了,所以,我们没有考虑。

② 在第三句经文中,敦煌本、遂州碑本,没有这第一个字,也就是“故”字。另外,“长短相形”的形字,王本作比较的“较”字,毕沅说“形”与“倾”为韵。刘师培说:“文子云:‘长短不相形。’《淮南子》云:‘短修相形。’所以,感觉老子本文应该是作‘形’字的。”这也是我们的版本中采用了“形”字的一句。“前后相随”的前字,在敦煌本、顾欢本、强思齐本均作先后的“先”字。然而,今本均作“前”字。在这里给大家做个说明。然后呢,“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句经文,在傅奕本、范应元本中,都在相的前边加了个“之”字,变成了“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但是,河上公版以及王弼版,都没有这个“之”字。

③ 第四句经文中,是以圣人,在敦煌本、遂州碑本中“人”下边还有个治理的“治”字。

④ 第五句经文中,景龙、御注、景福、盛州碑本均无“焉”字。这个字我们依照河上公、王弼本是应该有的。还有俞樾、吴澄解释“辞”字为词语的“词”字。那么,词,便是言语的意思,但是古籍未有将“不辞”作“不言”来使用的。姚鼐解释“作”字应为使用的“使”字,其实这个解释就有失老子的本意了。敦煌、傅奕、范应元本作“万物作焉而不始”。始,就是开始的始。河上公注“不辞”,作“不辞谢”解。王省吾认应作“万物作焉而不司”比较妥当,司,就是司法的司。并说:“始与辞,均为辞的异体字的‘??’(cī)字,这个字应该是个借字,那么,他所谓的换成这个字呢,其实在金文版中是通用的,金文版第十九章中,就写作了这个字。《易.系辞》释文,‘辞’亦本作‘??’字。《说文》,辞,籀文作‘??’字。‘??’,司也。

⑤ 另外,此句当中的“功成而弗居”,在王弼、景福、御注本均作“功成不居”,河上本作“功成而弗居”,敦煌本作“功成而不处”。

⑥ 第六句经文,有些版本写作“夫唯不居”,“不”字又作“弗”字。我们的版本采用的是“弗”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子道德经校释 第一章
【老子校释】补遗
敦煌写经 英藏 S.1876妙法莲华经卷第七
欧阳询敦煌本化度寺碑
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敦煌本)
欧阳询楷书《化度寺碑》(敦煌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