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共产党简史(七)

中共三大召开

一、背景

1、从共产党自身角度来看:党从京汉铁路罢工的失败事实中看到,党的力量非常薄弱,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取得的革命的胜利,必须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面对这种情况,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2、国民党大体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政党,成分复杂,并严重脱离群众。孙中山几经挫折后,深感革命必须改弦易辙,他看到共产党是一支新兴的力量,愿意与共产党合作。

3、共产国际也希望国民党和共产党进行合作并建议实行“党内合作”。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党采纳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决定由党外合作改变为实现“党内合作”,拉开了国共合作的序幕。

二、召开

1、时间:1923年6月12日——20日

2、地点:广州

3、出席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

4、会议主题:讨论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问题

(1)大会正确估计了孙中山的革命立场和国民党进行改组的可能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

(2)大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在加入国民党时,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3)大会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大决议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统一战线政策的最终确立。

(4)大会修改了党章,首次规定新党员有候补期,首次规定自愿退党。

(5)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委员长的中央局。

国民党改组和国共合作的建立

一、国民党改组

1922年9月,孙中山着手准备改组工作。

1923年1月,孙中山发布《中国国民党宣言》。并与苏俄代表签订; 《孙文与越飞联合宣言》,正式确定联俄政策。

1923年2月,孙中山赶走军阀陈炯明。

1923年10月,孙中山聘请苏俄代表鲍罗廷担任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国民党改组工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1923年11月,国民党临时中央支委会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孙中山排除右翼分子的干扰和种种困难,采取坚决态度和果断措施,为国民党一大召开做了保证。

二、国民党一大召开与国共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孙中山主持下在广州召开。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共产党员20多人参加,李大钊被指定为大会主席团成员。

国民党一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新解释,即“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强调“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这与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基本原则具有一致性,国共两党合作具有了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大会选举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共产党员李大钊、谭平山、毛泽东、林伯渠、瞿秋白等10人当选中央执行委员或候补委员,占总委员数的1/4,其中谭平山担任组织部部长、毛泽东为宣传部代理部长、林伯渠为农民部部长等。

国民党一大召开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奋斗百年路 | 1924年:国共携手,投身大革命的洪流
孙中山的三大政策和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起至1927年7月止)
孙中山为什么特意推选30岁的毛泽东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起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