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几个软包装技术问题及解答

问:我们是一家薄膜制品的公司,我们现在正在进行对我们生产的PET/PE、PA/EVOH/PE、PA/PP复合薄膜的循环利用的研究,我们已经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做了一些实验,但是材料的性能及其连续挤出性能并不理想,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及其薄膜外观非常的差,能推荐一些可以改进我们薄膜性能的添加剂或者溶剂吗?

答:由于你想复合的这些聚合物的相容性不好,因此材料的断裂伸长率不高并不奇怪。想要提高材料的性能,你需要在配方中加入某种相溶剂。这种多层的结构通常包含某一用于提高层间粘结的带状层,但是其含量往往不能满足循环回收生产的需要。对于PA/PE以及PA/PP薄膜,可以加入5%-7%的接枝马来酸酐的聚乙烯或聚丙烯。对于PET/PE结构,加入5%的环氧改性的聚烯烃有助于显著增长材料的性能。

问:复合膜中有小气泡该如何解决?

答:复合膜中有小气泡、不透明、发雾,不但影响外观质量,而且还影响复合膜的剥离强度,使其降低,是非常不良的现象,解决方法有几下几点:

A:表面张力太小,浸润性差,上胶不均匀,没胶的地方产生气泡、空档,这时要选用表面张力较大的薄膜;

B:复合辊压力不足,或复合辊表面温度太低、胶黏剂活化不足、流动性差,像网点一样的一点一点胶粒流不平,有微小空隙,造成极小的气泡,这时应提高复合钢辊表面温度,提高压力,最好是在涂胶基膜进入烘道前用反转的匀胶棒将胶粒刮平;

C:复合辊与膜之间的角度不适宜,包角过大,特别是刚性较大的材料,易引起皱折甚至小泡,应仔细检查角度,改变包角,尽量按切线方向进入复合辊;

D:有灰尘粘结在膜的表面,该尘粒将两层膜顶起,周围形成一圈空环,空环粗看是一点气泡,仔细看中间也有黑点,若有这种现象,应注意环境清洁,保持环境各处清洁;

E:胶黏剂中混入有微量水分。因此,要在溶剂、环境湿度上保持干燥;

F:残留溶剂多,且该溶剂的透过性差,溶剂气化形成气泡,夹在两层薄膜之间。所以,要控制残留溶剂量或用该溶剂透过率大的基膜去复合。

问:水煮袋、蒸煮袋的复合强度问题,在水煮和蒸煮过程中易出现分层现象,有哪些影响因素?

答:120度40分钟的蒸煮袋(Rotor  bag),要求PET12/AL9/DL/CPP70或者透明结构PET12/DL/CPP70、PET12/DL/PA615/DL/CPP或PA615/CPP70这些结构中,复合的强度达到9.8N/20mm,有铝箔结构的透氧性和透湿性都是0,透明的两层结构的透氧性大于1g/m2·24h。

须指出的是凡是高温蒸煮袋首先是在抽真空下包装各类食品,然后把已真空包装了的食品放在一排排高温蒸煮锅内蒸煮30分钟,冷却后取出,对没有抽真空的包装袋,放入蒸煮将会大量破袋,任何复合包装袋袋装不可能承受空气从常温升到100度或120度的气体膨胀产生的强大压力。为了保证高温蒸煮下不分层破袋,应注意以下几点:

A:涂胶面点晕处理在42达因以上;

B:涂胶量确保:透明蒸煮袋3.5-4.0g/m2(干)、铝箔袋4.0-5.0 g/m2(干);

C:热封温度:铝箔袋180-230度,透明袋150-220度,热封宽度10mm以上,如果填充食品入袋时,油污不影响到热封面,则一般是不会在蒸煮过程中分层的,油墨应使用复合油墨。

问:在检测油墨时控制要点是什么?

答:在检测油墨时控制要点是:

A :检查三原色按制版厂样品旁的三原色色标上的颜色,看自己厂购买的三原色色相是否一致,一致的就可以上机调试;

B:检查粘度,用3#Zahn杯测定油墨粘度,一般出厂粘度较大,可以用混合溶剂稀释到印刷时的粘度20-25s;

C:检测油墨是否发生表面结皮、沉降或结块,如发生这种事,要用干净的棒用力搅拌均匀后再倾倒,倾倒入墨槽中的油墨会因为溶剂挥发而变浓,适当添加混合溶剂,切勿倒入一种溶剂,单一的加入一种油墨会引起油墨结块。

问:醇溶性凹印油墨为什么在印刷后出现网点丢失?

答:丢失网点的包装印刷故障往往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

A: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季节,在温度忽高忽低的连阴雨天及产生静电的天气易产生;

B:油墨体系里的组分,这里指溶剂配比不合理,没有形成挥发梯度;

C:印刷机速度过慢。尤其是油墨印刷后图文墨膜过早干结(因墨膜网点是由多个网穴组成,网穴底部深而转移印出油墨厚,即形成了厚的成膜,膜的干结印不出来,转印不上);

D:醇溶性油墨也同其他油墨一样。

只要存在以上几点,都会出现网点丢失的现象。建议:

A:油墨配方设计时尽量以混合溶剂代替单一溶剂;

B:加入抗静电剂; 

C:引入1010抗氧化剂;

D:控制车间的温湿度; 

E:刮刀往下移一点;

F:印刷压力小一点。

从以上几方面进行改进。

问:胶水面有粘性,由于固化不足造成粘着力小应如何解决?

答:产生的原因有:

A:粘合剂的配方错误引起固化剂不足;

B:粘合剂中混入水分或醇类;

C:使用了保管过程中与水分反应而变质的固化剂;

D:PVDC中的添加剂促进了粘合剂的水解,降低了附着力;

E:薄膜中的柔软剂与粘合剂中的固化剂发生反应;

F:油墨的残留溶剂造成的;

G:由于复合薄膜的保存温度较低,固化也较迟;

H:由于熟化温度较低,出现交联不充分,热性降低的现象;

I:由于粘合剂涂布量较多,粘合剂内部的固化迟缓(特别是选用单组份固化型粘合剂时);

J:由于干燥不充分,油墨稀释剂中残留甲醇。

解决的方案有:

A:增加粘合剂配比的数量测定,并记录使用量;

B:完全密封保管粘合剂、稀释剂并检测稀释剂含水量;

C:因为固化剂在室温中与空气中的水分反应,保存时必须完全封闭;

D:改变PVDC种类,选用耐水解性良好的粘合剂;

E:在柔软剂含量较多的的乙烯类薄膜中,在标准配方的基础上多加固化剂;

F:测定薄膜的残留溶剂量并检查油墨、稀释剂的溶剂组成,充分进行复合薄膜的保温熟化,同时选用固化速度较快的粘合剂;

G:充分熟化复合薄膜并选用固化较快的粘合剂;

H:提高熟化温度,在低温情况下,用固化较快的粘合剂;

I:较少粘合剂涂布量,充分熟化复合薄膜,选用固化较快的粘合剂;

J:把乙醇作为油墨稀释剂使用时,要充分烘干,保证油墨中无残留乙醇,特别是满版印刷,尤其要充分烘干,粘合剂仅附着在油墨部,分离粘合剂后用高速GPC分析结果,查出甲醇。

问:复合由于薄膜的收缩,边缘部分或中间部分出现蚯蚓状的脱层该如何解决?

答:复合后由于薄膜的收缩,边缘部分或中间部分出现蚯蚓状的脱层,其产生的原因有:

A:张力控制不良引起复合后的薄膜收缩,而其他薄膜松弛,产生隧道反应;

B:薄膜起皱,松弛厚度不匀,收卷起皱等形状不良;

C:薄膜处理错误,处理不足,处理有斑点;

D:收卷操作不当;

E:粘合剂相对分子量小,凝聚力也小时,由于不易防止薄膜的收缩,从而发生隧道反应;

F:由于粘合剂调配错误,水或醇类的混入,复合薄膜保存温度过低等原因,粘合剂固化迟缓;

G:由于粘合剂涂布量过多,粘合剂层易移动;

H:由于干燥温度(烘干温度)过高,薄膜伸缩变动较大,且粘合剂内反应过快等原因,不易得到较充分的初期粘性。

解决的方法有:

A:掌握最适合各个薄膜结构的张力(在易伸长的薄膜上涂布粘合剂或复合不易伸长的薄膜时,易发生隧道反应);

B:检查薄膜形状,不使用形状不良的薄膜,调整贴合辊前的导辊,注意薄膜吸湿引起的变形;

C:复合时,用实际检测处理面;

D:注意收卷压力的变化,收卷压力按薄膜结构调整,即收卷易伸长薄膜时压力要低,收卷较硬复合薄膜时压力要高,等到复合薄膜冷却后再收卷以防止薄膜的收缩;

E:选用相对分子量高、凝聚力高的、固化较快的粘合剂;

F:充分进行复合薄膜的保温熟化加工或选用固化较快的粘合剂;

G:较少粘合剂涂布量;

H:检查干燥条件,并设定最适合的干燥条件,烘干受热后较易伸长的薄膜时,降低烘干温度并增加风量。

问:复合薄膜热封强度不足时应该如何解决?

答:其产生的原因有:

A:粘合剂未固化;

B:热封条件不当;  

C:被复合薄膜存在问题;

D:对油墨部进行热封加工时,油墨的耐热封性不良;

E:内容物附着在热封部,降低了密封能力。

解决的方法有:

A:采用保温熟化加工的方法促进固化;

B:根据薄膜结构、密封状态,选用最适当的热风条件(温度、时间、压力),改变密封方法;

C:检查薄膜保管时间及保管条件,慎用旧批号薄膜或经过多次热处理的薄膜,增加薄膜厚度改变油墨类型、等级、检查粘合剂等级,检查热封面的处理度;

D:改变油墨类型、改变图案及热封方法,尽量避免热封时接触油墨印刷面;

E:选用液面热封,夹杂物热封性良好的热封胶或改良填充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上最全的软包装技术问题汇总(下)
尼龙膜与无溶剂复合工艺
【行业】论软包厂在冬季的注意事项
浅析:无溶剂胶粘剂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日志
BOPA薄膜产品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