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望】时代与人物的互动:77、78级大学生群体扫描

【摘要】77、78级大学生,是一个多数人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的群体,是一个经历了最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脱颖而出的群体。他们年龄差异巨大、社会阅历丰富,求知欲望强烈、学习格外刻苦,心态积极向上、敢于拼搏进取,但知识不够完整、外语基础较差。他们是改革开放的受惠者、推动者和维护者,其命运与改革开放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77、78级大学生的经历和道路不可复制,其经验和精神却可以传承。

时代与人物的互动:77、78级大学生群体扫描

作者:刘海峰

(原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12期)

社会发展进程往往并非匀速推进, 不同时代的大学生经历与命运会各不相同 。77、78级大学生都于1978年入学, 至2008年已整整30年了。他们在动乱年代抛洒青春, 参加过恢复高考时激动人心的考试竞争, 在风云际会的时代成长, 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密切相关, 是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特殊教育群体 。近年来, 已出版了许多诸如《难忘1977》 、《我们的1977、1978》之类的著作, 并发表了大量的文章。然而, 对这个颇有研究价值的群体, 却是个体回忆多、群体分析少, 一般谈论多、学术研究少。本文拟对77、78级大学生进行宏观的扫描,在回顾其成长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其群体特征,并探讨该群体的命运与作为,从中看出时代与人物的互动互造关系。

一、空前绝后的教育群体

1978年, 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 77级) 于春天入学 。紧接着, 夏天又举行了全国统一高考, 秋季,78级大学生入学,结果在这一年里有两届学生入学。1978年冬,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征程。这样, 77、78级大学生与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相始终 。

77、78级大学生,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十分特殊的一个群体。1977年招生的专业较少, 有不少专业是 1978 年才首次招生, 于是 78级大学生也是这些专业的首批大学生,类同于77级。还有许多专业1977年招生人数很少,如教育学专业 1977年只有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招生, 法学专业只有北京大学等学校招生 。到了1978年, 许多学校扩大了招生专业。

在学期间, 77级与78级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区隔, 因为很多78级大学生也参加过 1977年高考, 而1977年高考是分省市命题、分地市评卷,1978年则是全国统一命题、分省市评卷。不过, 这两个年级之间的差异远小于共同点, 尤其是77级大学生实际上是1978年春季入学, 两届大学生都于1982年毕业, 同属于1982 届。两个年级的大学生在生源构成和社会经历、思想特征等方面颇为接近。经历过20多年的风雨, 两个年级大学生之间的差异日渐模糊, 而共同点则日益显现。从宏观的角度来看, 他们都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

2000年,天津大学77建筑学部分同学与老师合影留念

“文化大革命”后期, 招收工农兵学员要求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而1977年恢复高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允许招收应届生。教育部于1977年6月29日至7月 15日在山西太原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 决定试招少数应届高中毕业生直接上大学, 试招的人数约占招生总数的 2%~5%, 约4000人至1万人 。到1977年9月, 邓小平明确要恢复高考时, 确定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收的比例增加到20%~30%。1977年9月6日, 邓小平在《给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的信》中说 :“招生问题很复杂 。据调查, 现在北京最好中学的高中毕业生, 只有过去初中一年级的水平( 特别是数学) , 所以至少百分之八十的大学生, 须在社会上招考, 才能保证质量 。”[1] 一开始还考虑报考年龄限制在25 周岁以下, 但后来考虑在学业荒废多年 、社会百废待兴的时刻, 应最大限度地选拔人才, 因此, 在1977年10月12日的《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一九七七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中, 就明确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 可放宽到30周岁, 婚否不限( 要注意招收1966、1967届高中毕业生)”[2] 。这一特别规定和提醒, 为1966、1967、1968三届毕业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考试和录取机会 。同时, 还规定在校的高中生, 成绩特别优良, 也可提出申请参加报考。而当时中学的学制是 4 年。正是放宽了报考限制, 所以才会有 77、78 级大学生中年龄十分悬殊的情况, 出现有兄妹同学, 甚至还有个别父子同学的情况, 最大者入学时已年过30, 最小者只有14 岁。
1977 年 、1978年的高考, 是录取率极低的高考。1977年9月决定恢复高考时, 起初预计报考者有可能达到2 000多万人, 原定计划招生20万人, 录取率是 1%。[3] 后来不少省市采取了地区初试, 按计划录取数的 2~5 倍筛选出来, 再参加正式的高考, 加上全国超过半数的青年根据自己的文化基础选择报考中专, 结果1977年最后实际参加高考的人数为570万 。后来经邓小平提议, 国家计委、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 经过扩招本科2.3万人, 各类大专班 4 万人, 共扩招 6.3万人, 扩招比例达29.3%, 最后录取了272971人, 按考生比例来算, 是 21∶1, 录取率为4.8%。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的录取率。1978年, 也有扩招的举措, 610万人报考, 起初录取29.2万人, 经过扩招, 总共录取了 40万人, 录取率为6.6%。[4]也就是说, 当时包括了大专生的录取率, 按现在一般省市的高考录取线来比较, 也都在本科重点线( 一本线) 以上。
因此, 77、78级大学生, 是一个多数人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的群体, 是一个历经艰辛终于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的幸运群体, 是一个经历了最激烈的高考竞争后脱颖而出的群体, 是一个大浪淘沙后特色鲜明的群体。

2008年,77、78建筑学部分同学合影

2008年,77、78建筑学部分同学与老师合影

相对其他同龄人而言, 77、78级大学生无疑是时代的幸运儿 。考上大学, 在当时是令人羡慕的大好事, “大学生”头上似乎罩着光环 。他们的工作和发展机遇特别好, 作为与众不同的群体, 起点普遍比其他同龄人高, 后来发展也较快。20多年后, 无论是在政界、学界、商界, 都有许多领军人物是77、78级大学生。2008年以来, 随着各级、各地中高层党政领导班子中77、78级大学生的增多, 有人将之称为中国政坛的“77、78级现象”。“77、78级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自然更迭, 也是特定时代的需要、特定时代的产物。[12] 时势可以造英雄, 英雄也可以造时势。历史时代与教育群体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互造关系, 77、78级大学生也体现出一种时代与人物交互影响的关系 。特定的时代造就了77、78级大学生, 恢复高考 、招收优秀人才进高校深造, 让他们具有了登上历史舞台施展抱负的机会, 而77、78级大学生毕业后为国家的发展积蓄了足够的能量, 也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贡献出智慧和力量。历史不一定记得他们中单个人的所作所为, 但一定会记得这一群体的所作所为。1977年恢复高考的重要意义, 不仅仅是邓小平顺应时势的英明决断所赋予的, 而且还由77、78级等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人才的所作所为体现出来。

“才生於世, 世实须才。何世而不生才? 何才而不资世?”[13]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产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人物, 如唐代的诗与诗人, 宋代的词与词人。77、78级大学生是从2000多万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中突围而出的一个群体, 相对于现在的大学生, 他们的命运与经历颇有几分神奇的色彩 。作为一个在特殊历史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 77、78级大学生的经历和道路不可复制, 但其经验和精神却可以传承。通过几代人的努力, 中国在接下来的20年间或者更长的时间, 可能将是一个科学和文化成果集中产出的时期, 经过多年的磅礴累积之后, 终会有喷薄而出的一天。

江山代有人才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但在现代, 即使是人才, 大概也只能各领风骚数十年甚至三五年。77、78级大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毕业后起点相同, 经过多年的发展, 终点却各不相同。不像一般大学生多为同龄人因而基本上同时退休, 由于年龄差距很大, 77、78级的人才洪流,在一波老三届的人才洪峰消退之后, 还将在中国历史舞台上持续十年。77、78级大学生在中国改革开放 30年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影响和作为, 相信还将在未来的岁月中更加显现出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恢复高考与77、78级大学生的构成及际遇
吴金遨:回忆一九七七我参加的高考
77级,恢复高考后的首届大学生,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特殊群体
77-78级大学生成为时代精英:人生机遇固然重要,但努力必不可少
邓小平决心恢复高考,却遭遇重重阻力,邓小平:不赞成的就改行
【每天老照片】-1万-6259- 一组老照片,再现1977年恢复高考时的场景,无数学子改写命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