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人演讲 | 《人的力量从哪里来》

   在2018年《人物》专访中,李一诺女士的演讲——《人的力量从哪里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无论是她学霸的人设还是她辉煌的职场经历,也无论她每个重大抉择的背后原由,还是今天重新选择的回归教育本质,做最真实的基础教育。我们都能看到,这每一个选择,都需要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这力量,有时来自他人的肯定,有时来自“我想”带来的自觉,有时来自看到真实世界之后的选择和担当,而她最深刻的感悟是——力量的终极来源,是来自于面对真实的生命。

   但无论是哪一个自己,哪一种力量,只要是自己自由的勇敢的选择,都是了不起的,值得尊重的。小编今天将它整理成文字,希望能引起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去思考,去改变,去行动。

      演讲人:李一诺,清华大学生物系本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生物学博士,2005年开始进入麦肯锡公司 ,2015年6月李一诺开始担任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2016年3月16日,李一诺当选2016年“全球青年领袖”。2016年9月,创办北京一土学校。

大家好!

今天的主题是《光》。

我想,光给人方向,也给人力量。今天想和大家分享《力量从哪里来》。

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我一直是一个学霸的人设。成绩不错,进了清华。毕业以后拿了美国的奖学金去读博士。27岁那年,我博士毕业,进入了美国的麦肯锡公司。说实话,当时非常兴奋,因为公司在美国很有名,而且工资很高。像很多七〇后一样,其实我们家里一直过得紧紧巴巴。记得当时拿到了录取通知书,给我妈打了个电话很俗,说:“妈,咱现在有钱了,以后让你过好日子!

但是这份看起来非常好的工作,却让我非常紧张。我觉得他们看走了眼才录取的我。在美国加州的办公室,我是唯一一个外国人。没有商业背景,没有职场经验。说实话,每天都在自我否定当中。所以这份看起来非常美好的职业的起点,与我当时却是每天都要找到力量才能去工作。

力量从哪里来?其实我并不知道。当时想:努力总没有错。所以第一件事就是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争取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干得多,睡得少。但我很快意识到,这远远不够。我还要竭尽全力,看起来更像个职场精英。所以买了第一套职业套装,换了发型,学会化妆。每天带上面具,让自己看起来更像一个圈内人。

很多事情你其实不懂,但是你不能让别人看出来你不懂。就这样,边干边学边装。大概一年以后,有一次在一个项目上,我负责一个特别复杂的数据模型,很紧张,和领导们过完之后,我起身去上厕所。再往厕所小跑的路上,突然被我们项目上那个以高标准、严挑剔闻名的德国领导叫住我,当时心生不爽,停下脚步,回头。他对我说:“一诺,我就想告诉你,你的工作非常出色。”

我现在还记得通往厕所的窄道上的那个瞬间,那一刻,突然感到了力量。这听起来也许很肤浅,但是刚刚进入职场,不得不说,力量是从别人的认可带来的自信而来。

现在很多年过去,我发现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习惯,就是对做事的人,更多的人愿意跳出来质疑和挑战。如果我有机会,我更会给他们一份赞许和鼓励!因为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那份认可,给我带来的力量。因为这份力量带来的自信,使我从一个职场新人,变成了一个不错的项目经理。但是再往下走,似乎需要更多的力量。

当时我面对着一个大的问题,就是我要不要“往上爬”去当领导。当时我对这个想法是抵触甚至厌恶的,甚至因为看不惯公司的领导,不公平的对待同事,对公司产生了怀疑,暗下决心要愤然离职。

但是经过了很多苦闷纠结和挣扎之后,我发现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当你对现有的体系不满,认为自己坚持的东西是对的时候,其实想让自己坚持的东西成为更普遍的现实,那才是唯一的路径,就是在现实的环境里,自己成功!想明白那一点,我想,我有了新的力量:我的力量是这份“我想”,带来的自觉。所谓自觉就是你可以愤怒,但是不要抱怨。想要什么样的环境,就自己动手去创造它!

因为有了这份转变,我又从一名优秀的员工变成了一个领导者。几年之内,还成为了麦肯锡的合伙人。到了2015年,是我成为合伙人的第三年,那时候我在这个公司已经做了十年。当时在美国,做为一名女性亚裔的合伙人,说实话,事业是未来可期。但是,我如果诚实地问自己:你迷茫吗?你还有理想吗?下一个十年,准备怎么过?我的答案其实是:我不知道,我还迷茫,似乎还有理想,但它已日渐模糊。

20152月,我有一个机会去见比尔·盖茨。说实话,当时我是带着偷窥首富的心理去的。所以现在我还记得,走进他在西雅图办公室的时候,那种巨大的不真实感。我问他,你为什么做慈善?而且不仅捐钱,还自己全身投入去做盖茨基金会?他当时的回答,我现在还记得。他说“你知道吗?当年我认为我们这个世界是有人各司其职的。我作为微软的CEO,要把我的公司管好;全球健康的问题有世界卫生组织,不是吗?粮食的问题有世界粮农组织,不是吗?那世界安全的问题不是有联合国安理会吗?但是后来我才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发现在这个世界上影响数亿人的重大的问题上,存在着巨大的真空。

他当时举了一个例子,是疟疾。疟疾是一个由蚊子传染的疾病,每年都有很多很多人得病,我国曾有几千几千万人得病,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由于我国优秀的疾控工作,现在这个病在我国已经接近消亡,所以可能很多在座的朋友并不知道。但就是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还有30亿人受到它的威胁。每年有2亿人得病,50万人死亡。更可怕的是,这其中死亡的70%是五岁以下的儿童。面对这么一个危害重大的疾病,全世界对它的研发的投入是多少钱呢?是5亿美金。听起来这个数字也许很大,但是我给你一个对比:我们全世界每年对男性谢顶的研发投入是多少呢?20亿美金!

可能看到这些数字,你就会明白疟疾肆虐危害生命,但是主要在非洲和欠发达的国家,为它研发药物,无钱可赚,无利可图。所以一方面市场的机制非常强大,但在世界的边缘市场,无法为穷人服务。听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我以为我见过了整个世界,但是我见到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市场可以运行的中产阶级的世界。在这之外,还有广大的为贫困和疾病所困,一个不让人那么愉悦但是非常真实的世界。

盖茨也看到了这个世界。但更不容易的是他又往前一步,问了一个问题,说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什么?所以他自己捐钱成立基金会,而且全身投入,收集数据,制定战略,投资人才,探索创新的机制,希望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当你面对的是这些世界范围的大问题的时候,他就发现,哪怕作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财富也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大家可能没法想象,作为一个世界首富,他经常的形象是在世界各地奔走呼号,要钱。

当时我坐在西雅图的办公室里,午后的阳光温暖的照进来,打在我的脸上。那一刻,我意识到,这次以探首富的猎奇心理开始的旅程,会改变我人生的轨迹。从那之后,我离开麦肯锡,加入了盖茨基金会,把全家从美国搬回中国。这并不是一个职位更高薪水更高的工作。但是我突然觉得非常有幸,能够去面对这个真实广阔的世界,能把自己这些年来在商业领域的经验和训练,在解决中国和全球的这些健康和贫困的问题,上出一份力。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之大幸。我想那时候,我在盖茨身上感受到的力量,是看到真实的世界之后的选择和担当,带来的力量。

那时候我38岁,有三个孩子。两个男孩儿,一个女孩儿。那个时候,他们是六岁,四岁和两岁。回到中国,和所有适龄孩子的父母一样,我开始为他们寻找学校。也同时意识到陷入了一个困境。国际学校在中国把孩子当外国人教养,我不认同。公立学校有很多深陷应试的泥潭。有些做所谓的全人教育的精英学校,在城市郊区豪华封闭的校园里,我觉得做不出来真实的教育。但更可怕的是,如果你看所有这些表面看起来非常不一样的学校,背后其实都是一个逻辑:就是残酷的竞争和淘汰。

在焦虑中,很多家庭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甚至是家庭成员经常是妈妈的个人发展的可能性。在痛苦和焦虑中,把孩子熬成一个可以上中国或者美国名校的人。而更可悲的是,哪怕你成功了,你的成功意味着一百个人的失败。我走出校门二十年。现在回头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还是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不过这个战场从原来的高考,扩展到了世界范围的名校,还是——“一将终成万骨枯。”我也意识到这二十年来,我各种各样的职业经历,其实让我一直在教育的终点回看教育。这些成功的孩子我见过,有些的确成功,但是大部分在光鲜的简历下面是一个虚空的自我。他们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能做什么。而且更可怕的是,还有那一百个你看不到的人。

所以我想有没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教育思想:从淘汰,到成全。能不能做尊重孩子,善待儿童的教育,去培养内心充盈、热情生活的下一代人。我们经常说,教育是为了美好的生活做准备。那有没有一种可能性,教育本身就是美好生活。

每一个孩子,家庭和教师都能在教育中感受到快乐和成长。我从美国回到中国,还有一个执念,就是我们有五千年的历史,有没有可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做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我们自己培养自由、多元、充满创造力的下一代人。所以2016年,我以个人的身份开始探索“一土教育”,希望用社会创新的思路去重构教育的生态,做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希望用一种社会参与的方式探索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

如何探索,其实理念上很简单。“想要内心充盈的孩子,首先要有内心充盈的成人。许多人加入我们——有从教多年心怀理想的教师,有名校毕业放弃了同行或者商界的年轻人,有大学老师,有工程师、有艺术家还有创业者。但这所有的标签后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是朝气蓬勃、热爱生命、勇于创造的一群人。

回到我当年学霸的人设,我想我们这个世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社会顶层的人才很少有人真的愿意投入基础教育。我想值得我骄傲的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有了一土,很多这样的年轻人改变了职业的选择,来投身基础教育。但另外一方面,在中国做教育,又很难。我们的大环境是高管控高焦虑。看到创新,更多人想的不是如何鼓励和支持,而是如何给自己免责。

每个人都在一个大体系中,可以做事的空间似乎越来越小。在满足一道又一道看似正确的要求的时候,你在一点一点的消耗,精疲力尽。说实话,我想到过放弃(哽咽)……,在觉得自己快没电的时候,我就站在校园里,闭上眼睛,去听听孩子们的声音,听他们吵吵嚷嚷,欢笑和奔跑。那一刻,我就有了力量。我想,这是力量的终极来源,就是来自于面对真实的生命。

现在回首这四个阶段,看起来我好像很有章法,循序渐进。但是人生何其复杂,谁又有标准答案呢?我们现在选择面对,了不起;当年那个面对新的境遇,敢于戴上面具忐忑不安进入的自己,同样了不起;我们现在选择做领导了不起,当年那个无名小卒看到不平想要愤然离职的自己,同样了不起;我们现在探索新教育了不起,那些在体系内尽己所能,想给孩子们争取更多一点空间的教育者们,同样了不起。

世界很大,问题很多,我们每个人都很渺小。但我想每一个渺小的凡人,在面对这些不堪的境遇的时候,都永远有一个自由:那就是我们的内心如何选择的自由!希望我们能够选择看到真实和广阔的世界;希望我们能够选择坚持独立和持续的思考;希望我们能够选择面对真实的生命,感知内心的光,然后向光而行,不要再停下脚步……。

谢谢大家!

——小编写在最后的话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读后感悟感想也会不同。欢迎大家留言讨论,雅格感谢您的参与和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诺:在自己的土地上,做世界上最好的教育​
我们较“最美教师”缺少什么?
“清华才女”李一诺:27岁博士毕业,4年生3个娃,替世界首富花钱
常规不容忽略
你知道,家庭教育中教什么吗?
孩子,请把自己逼进“好”学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