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约翰·伍重:悉尼歌剧院

项目:悉尼歌剧院
建筑师: 约翰·伍重
年份: 1973
地点: 澳大利亚
Project: Sydney Opera House
ArchitectJohn Utzon
Year: 
1973
Location
:
Australia



约翰·伍重于1957年1月29日被宣布为“悉尼贝尼朗岬角国家歌剧院全球竞赛”的获胜者。当谈论到这个标志性建筑时,路易斯·康说:“太阳不知道自己的光线有多美,直到它从这栋建筑反射出去。”遗憾的是,1965年由于各种政治或经济的原因,伍重与澳洲政府失和,辞去了总工程师的职务,离开了第二阶段将近完工的悉尼歌剧院,离开了澳大利亚,并发誓将不再踏上这片伤心的土地,直至逝世,伍重也没能亲眼见到他倾注一生心血的作品。


歌剧院内部建筑结构是仿效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神庙建筑,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包括了音乐会大厅、歌剧大厅、剧场、排演厅和众多的展览场地设施。

歌剧院的外观为三组巨大的壳片,这三组壳片是由2194块每块重15.3吨的弯曲形混凝土预制件,用钢缆拉紧拼成的,外表覆盖着105万块白色或奶油色的瓷砖,在阳光照映下,远远望去,既像竖立着的贝壳,又像两艘巨型白色帆船,飘扬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故有“船帆屋顶剧院”之称。

伍重在晚年时说,歌剧院的创意其实是来源于橙子,那些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启发了他。而这一创意来源也因此刻成了小模型放在悉尼歌剧院前,供游人们观赏这一平凡事物引起的伟大构想。

在澳大利亚跟进悉尼歌剧院近十年的时间里,伍重一直在研究剧院屋顶的曲线和结构。1958年伍重来到了梦想中的中国,亲眼见到了喜仁龙笔下的北京的城墙与城门、故宫和中国的绘画与雕刻。伍重还遇见了梁思成,并在其的帮助下获得了《营造法式》一书。在西方建筑中,重力通常是加诸在墙体之上,而在东方,重力却是直接导向地面。“基座与重檐”的理念引导了伍重在设计悉尼歌剧院时忽略掉垂直的因素,将着力点放在了屋顶和台基上。

事实上,未满40岁的伍重中标悉尼歌剧院时,在最开始的方案里,他一直坚持标志性的屋顶应当是“轻”,在1958年去过中国之后想法发生了变化,希望屋顶巨大而浑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悉尼歌剧院最终所呈现出的曲线造型蕴含着中国古建筑屋顶“如鸟斯革,如翚斯飞”之轻盈和中国书法的韵律。

悉尼歌剧院的经历使得伍重的设计形式向着更为自由的方向发展,伍重在几何和建构直接找到了联系,伍重说:"一个简单几何可以成为结构构件量产的基础……悉尼歌剧院曲屋面的经验给予了我进一步探索建筑的灵感。简单几何不仅可以发展出自由的建筑形式,同时还能够达到精准有效的控制,使得建筑标准构件的量产成为可能……曲线形式的世界提供了某种你在直线建筑里永远看不到的重要变革。"




像[1].悉尼歌剧院1973
像[2].悉尼歌剧院1973
像[3].悉尼歌剧院1973
像[4].悉尼歌剧院1973
像[5].悉尼歌剧院1973
像[6].悉尼歌剧院1973
像[7].悉尼歌剧院1973
像[8].悉尼歌剧院1973
像[9].悉尼歌剧院1973
像[10].悉尼歌剧院1973
像[11].悉尼歌剧院1973
像[12].悉尼歌剧院1973
像[13].悉尼歌剧院1973
像[14].悉尼歌剧院1973
像[15].悉尼歌剧院1973
像[16].悉尼歌剧院1973
像[17].悉尼歌剧院1973
像[18].悉尼歌剧院1973
像[19].悉尼歌剧院1973
像[20].悉尼歌剧院1973
像[21].悉尼歌剧院1973
像[22].悉尼歌剧院1973
像[23].悉尼歌剧院1973
像[24].悉尼歌剧院1973
像[25].悉尼歌剧院1973
像[26].悉尼歌剧院1973
像[27].悉尼歌剧院1973
像[28].悉尼歌剧院1973
像[29].悉尼歌剧院1973
像[30].悉尼歌剧院1973
像[31].悉尼歌剧院1973
像[32].悉尼歌剧院1973
像[33].悉尼歌剧院1973
像[34].悉尼歌剧院1973

本文文字来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经典之美
用音律铸造建筑
【澳新之旅】48、悉尼歌剧院的传奇
世界建筑奇观—澳大利亚站
澳大利亚之旅(4) 悉尼歌剧院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