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乐理知识点丨五线谱——拍号的发展

38.五线谱——拍号的发展

各位同学们,大家好,这里是立言教育美育成长课堂,今天分享的内容是拍号的发展。

拍号是五线谱中用来表示每小节中基本单位拍时值和数量的记号,即节拍符号。在记谱发展史上,节拍的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自然节拍阶段,二是韵律性节拍阶段,三是定量性节拍阶段。

古代文字谱的节拍形式是自然节拍。自然节拍来源最古,在人类会拍手歌舞的时候便产生了,它带有人类先天的感应性。脉搏的跳动,呼吸的张弛,都会产生自然的节拍或者说节奏。但文字谱本身并不能记录节奏和拍子,故自然节拍没有准确的时值定量。以纽姆符为代表的中世纪符号谱的节拍形式是韵律性节拍,用诗歌的韵节规定音乐的节奏,音符本身同样不能独立地表示节奏和节拍。

随着复调音乐的兴起,对位法技巧以及单音俗乐中韵律性词的使用,1250年前后,德国科隆贝内狄克特教团的佛朗克在其所著《有量歌曲艺术》一书中,提出了一种赋予方形符以时值意义的理论,据此产生了有量记谱法。与庄严缓慢的圣歌节奏相适应,有量记谱法的初期阶段,音符的时值都比较长,各音符所体现的节拍时值比为1:3,取基督教教义中“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之意。

1325年前后,法国作曲家维特利在其所著《新艺术》一书中,指出了音符时值比例二分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对这一理论的认识,倍长音符、长音符逐渐被淘汰、小音符、微音符开始加入记谱行列,完成了符号谱由记时谱、韵律性节拍向定量性节拍的转化,拍号便出现在这个转化过程中。13世纪至16世纪,拍号只表明以全音符为基础的时值比例而不暗示节拍重音。当时使用的拍号有三分法的完全拍子和二分法的不完全拍子。完全拍子用O来表示,不完全拍子用C来表示,并采用圈内加点的形式,区分音符的长短比例。16世纪,表示节拍的小节线出现在琉特琴谱和键盘乐谱中,17世纪用于普通乐谱。随着节拍观念的加强,音符时值的进一步缩短,各种记谱要素的进一步完善,中世纪的节拍符号大多被淘汰,至18世纪中叶,以全音符为基础的数字比例拍号进入记谱系统,中世纪的拍号,仅有代表不完全拍子的C

沿用下来,C相当于今天的
拍,
相当于
,拍由于多用于宗教音乐,故又称“宗教拍子”。

五线谱记谱法在历经了许多音乐家的努力和发展后,至18世纪,已经完成了它自身发展的最高阶段,形成了今天应用的规模和理论结构,发展到了完美的程度。19世纪,五线谱记谱法随着欧洲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开始走向世界。由于它形式完美和实用有效,并具有对于欧洲的音乐文化传播的代表性,从而很快被各国文化所接受。到了20世纪,五线谱记谱法终于发展成为全世界性唯一被普遍使用的音乐文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每日一课】轻松学习五线谱——节奏、节拍、拍子的区别
【乐理系列】第五课:节拍与节奏
轻松学简谱:节拍与拍子
音乐中的拍子你真的都弄懂了吗?
基本乐理|节奏与节拍
节奏?节拍?傻傻分不清楚的你!赶紧点进来补习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