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艺术|🦋 西方最名贵的100张名画!(下)

自古以来

就不缺好的画作

西方的油画作品更是如此

本期小志就带大家盘点一下

西方历史上最名贵的100幅名画

(第二期)

每一张都是经典作品


51

倒牛奶的女仆
维米尔

该画作于1685年,构图不很复杂,轮廓较清晰,环境纯朴。将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能令不少观者产生不同的怀旧心理。女佣人是个非常健壮的村妇,她塞起了胸前围裙的一角,忙着准备早餐。所有人和物的质感都很强烈。


/

52

腓特烈听桑索西长笛音乐会
门采尔

写实手法体现于画面的每一处细节。幻妙的音乐,精致的灯盏,婉转的长笛,闪烁的烛光,每一种物象的和谐构置复原了一幅展现上层社会风貌的画面,朦胧的黄色调蕴含着几分诗的光华,将暖意聚焦于画面中心,暗褐色的背景逐步向外延伸

主体形象手持长笛,略带沉思,美妙的音符流淌着抒情的旋律,与豪华气派、雍容华贵的宫廷生活产生视觉与听觉的和谐之美。


/

53

白桦丛
列维坦

《白桦丛》又译《桦树林》,是一幅油画作品。作者是俄国人列维坦 Levitan.Isaak Iliich (1860~1900)于1888年创作的现实主义风景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



/

54

星空
梵高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



/

55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列宾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画过人物写生。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在画家本人的记述里,他对每一个人的背景都有详细介绍。


/

56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
马奈

福利·贝热尔的吧台》是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8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英国伦敦大学科陶德美术学院。

该画描绘了巴黎的夜总会女神游乐厅的场景。画中的大部分图像都出现在镜子里,女招待背后所反射的景象是欢快、喜庆的现代生活。舞厅内人头攒动、活力四射的场景实质上象征着当时的巴黎夜生活。但作为实像的女招待却以悲伤、空洞的眼神望着观众。画作流露出疏远孤立之感,侧面反映了19世纪法国巴黎奢华、空洞的夜生活。


/

57

宫娥
委拉斯凯兹
这是一幅超级有内涵的画,是应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的要求画的。在画中,画家没有直接画出国王与王后,而是让画面中央部位(邻近景深处)的一面镜子反射他们的形象。

福科在他的著名的《词与物》中解读这幅油画时指出,“我们要假装不知道景深处的镜子到底反射的是谁,并在其存在的概念上质问这反射为何”,如此就会看到,“当目光以直角穿越画面时,主体与客体、观众与模特,都在无数次交换角色”,这样,这幅画变成了“古典表象的表象”、它指向“一种本质性的虚无”、“相似性的基础的瓦解”、“主体的取消”,总之,这是一个无主体的开放的民主的空间。


/

58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
鲁本斯

《海伦娜·弗尔曼肖像》是德国画家彼得·保罗·鲁本斯于1625年创作的一幅油画作品。这幅肖像人物油画是用漂亮和生动的色彩笔触来描绘的,线条十分流畅。这是鲁本斯笔下的妇女形象的特点,是他所处的上流社会环境,迎合上层贵族的审美要求,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尤其是妇女几乎都是贵妇人。



/

59

女芭蕾演员
德加
埃德加·德加(E.Degas 1834-1917)法国画家、雕塑家,生于法国巴黎,原名为埃德加·依列尔·日耳曼·德加。他曾在巴黎艺术学院学习绘画,受到安格尔的很大影响。德加富于创新的构图、细致的描绘和对动作的透彻表达使他成为19世纪晚期现代艺术的大师之一。他最著名的绘画题材包括芭蕾舞演员和其他女性、以及赛马。他通常被认为是属于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现实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画派风格。


/

60

花园中的圣母
拉斐尔

《花园中的圣母》又名《园丁圣母》、《美丽的女园丁》,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07年到1508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

该画是拉斐尔所作的圣母子像中的名作,在这幅圣母子像中,圣母爱抚着圣婴,小约翰手持木质十字架,整幅画面充满了温馨和慈爱。在构图上,拉斐尔迫随达芬奇的绘画技巧,在这幅画中同样采用了金字塔式,三人组合的方式后来成为拉斐尔圣母像的一种形式。




/

61

九级浪
艾伊瓦佐夫斯基

九级浪表现的是风暴中飘泊的人们,他们栖居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浪,呼啸而来。暴风雨中的船与人,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

画面气势逼人,色彩动人,借以烘托人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幅关于人和自然的颂歌,使人震动,也使人动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

62

贩卖孩子的商人
约瑟夫·玛丽·维安

画中女主人被刻划得高贵而矜持,女商人则从提篮里抓出一个带翅膀的小男孩(无疑这是小天使),构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如果说画家描绘的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么那个正在被贩卖的长着翅膀的孩子,无疑又给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

63

睡莲组图
莫奈

《池塘·睡莲》规格99×93厘米,创作于1918至1919年间。是莫奈以睡莲为主题的重要晚期作品之一。这幅油画倾注了莫奈极大的创作热情,他对于光和影的运用在该作品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远远超出了对物体本身的描绘。


《池塘·睡莲》以高超的技法,在垂直的平面上描绘出波光粼粼的水面向远处延伸的视觉效果。在大师的笔下,水是纯绿色的,而花朵却像暗红的火焰。看似随意的彩色线条笔触柔美,似乎让水流动起来,又像是捉住了一瞬间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影。参观者站在画旁,就如同伫立在池塘旁边,竟能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中国古诗意境。

莫奈是开创动态意境的先行者。他安详,经典系列的睡莲画,用自己的梦幻般的氛围和生动的色彩,为抽象艺术家提供了颇具震撼力的全球灵感。



/

64

呐喊
爱德华·蒙克

非常有名的一幅画,它描绘了一个面容近似骷髅的人,双手捂住耳朵,站在一条看不见首尾的公路桥上,似乎由于惊吓而大声呐喊。

画家以版画的方式,把红、蓝、绿、赭石的色线,组成流动的河水与天空的形状,造成—种游动与飘忽的动态,给人以不安感,似乎是一场“恶梦”的再现。它象征着“世纪末”人们的彷徨情绪。


/

65

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卡拉瓦乔早期风俗画的代表作。该画描述的是一位流浪的吉普赛女仆正在给一个贵族子弟看手相。这两位人物的半身像非常写实。画家卡拉瓦乔此作像是是在宣示:只有'自然’才是画家的范本,而不是古代不朽的雕刻或拉斐尔的绘画。画中的吉普赛女子眼睛乌黑明亮,充满了智慧和诡秘,这诡秘的眼神是因为洞察到了骑士的内心,还是看透了他的命运?骑士的目光与占卜者相对,很轻蔑地看着占卜者。这幅作品画面单纯,布局简洁,强烈的明暗对比,使人物呼之欲出。


/

66

雷诺阿

这幅画的人物并不多,但由于交叠处理,伞的弧形线的不同方向以及整个色调气氛,使画中的景象显得异常热闹丰富,给人以一种拥挤感。雷诺阿采用了一个主调,即以蓝紫色为基调,从而使画面充满一种富有节奏的单纯感。场景十分动人。春雨绵绵的巴黎街景,给这个拥挤的集市增添了生活节律。


/

67

维纳斯的诞生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是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于公元1487年为佛罗伦萨统治者梅第奇家族的一个远房兄弟创作的画布蛋彩画,现藏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乌斐齐美术馆。

画面所表现的是西西里岛的一个美丽的传说:一片漂亮的大贝壳漂浮在碧波荡漾的海面上,上面站着纯洁而美丽的维纳斯,翱翔于天上的风神轻轻地将贝壳吹到岸边,等候在岸边的春之女神正张开红色绣花斗篷,准备为维纳斯换上新装。维纳斯身材修长,容貌秀美,双眼凝视着远方,眼神充满着幻想、迷惘与哀伤。体现了在佛罗伦萨流行一种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思潮:美是不可能逐步完善或从非美中产生,美只能是自我完成,它是无可比拟的,美是不生不灭的永恒。


/

68

维苏威火山爆发

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

《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作于 1881 年,作者是法国的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 ,规格为190cm×303cm布,油彩现藏于第戎美术馆。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副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

69

西斯廷圣母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是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桑西于1513年到1514年间为纪念教皇西克斯特二世而重建的罗马西斯廷教堂内的礼拜堂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博物馆古代艺术大师馆。

该画为拉斐尔“圣母像”中的代表作,画中人物和真人大小相仿,它以甜美、悠然的抒情风格而闻名遐迩。最初它被放在教堂的神龛上,至1574年,一直保存在西斯廷教堂里,故得此名。



/

70

亚威农少女
毕加索

《亚威农少女》是由西班牙画家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创作于1907年的一幅油画。现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这幅画画面上一共有5个少女,或坐或站,搔首弄姿,在她们的前面是一个小方凳,上面有几串葡萄。人物完全扭曲变形,难以辨认。画面呈现出单一的平面性,没有一点立体透视的感觉。所有的背景和人物形象都通过色彩完成,色彩运用得夸张而怪诞,对比突出而又有节制,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亚威农少女》在以后的十几年中使法国的立体主义绘画得到空前的发展,甚而波及到其他领域。不仅在美术上,连芭蕾舞、舞台设计、文学、音乐上,都引起了共鸣。《亚威农少女》开创了法国立体主义的新局面,这是一幅与以往的艺术方法彻底决裂的立体主义作品,毕加索也成了这一画派的风云人物。



/

71

鸢尾花
梵高

鸢尾花(Irises):是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一幅作品,创作于去世的前一年1889年5月,当时梵高进了法国圣雷米(Saint-Rémy)的一间精神病院,在那里画成。作品现收藏在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鸢尾花》被称为梵高在“圣雷米时期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远远地就能吸引住人们的目光,色彩丰富,线条细致而多变,整个画面充满律动及和谐之美,洋溢着清新的气氛和活力。鸢尾和向日葵一样,原本都是很平凡的植物,但梵高赋予它们精彩的形象与色彩以及永恒的生命力,是这位一生都在痛苦与挣扎中度过的画家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仿佛是一位黑暗中孤独的舞者内心里无语的倾诉,他画的鸢尾花鲜丽可爱,但又有点忧伤,有点孤独和不安,甚至有一种近乎挣扎的姿态。画家梵高也在油画中表达出清新的洋溢与活力的气氛。

鸢尾花为草本植物,五月开花,法国人视它为国花,认定它是光明和自由的象征。图中的油画《鸢尾花》价值5390万美元,被视为全世界最昂贵的十幅画之一,作者文森特·梵高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



/

72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约翰内斯·维米尔

美国女作家崔西·雪佛兰看到这幅作品时一下子被打动了,她将其改编为同名小说并立刻在美国图书排行榜上占据高位。导演彼得·韦伯看过这本根据名画改编的书后,又立刻将其改编为感人至深的爱情电影并大获好评。


/

73

最后的审判

米开朗琪罗

1535年末,教皇保罗三世不顾作者年事已高,要他为西斯庭教堂祭坛后面的大墙上绘制壁画。教皇这种疯狂的艺术剥削行为,使米开朗基罗身心俱悴。当时,米开朗基罗正经历着精神与信仰的危机,他选择《最后的审判》这一主题,展现了他的痛苦。



/

74

最后的晚餐
列奥纳多·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意大利艺术家达·芬奇所创作,以《圣经》中耶稣十二门徒共进最后一次晚餐为题材。画面中人物的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是所有以此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收藏于意大利米兰圣玛利亚感恩教堂



/

75

红磨坊舞会
雷诺阿

雷诺阿用类似杜米埃的讽刺造型笔调描绘这一“乐园”场面。在以绿色为主调的环境衬托下红衣女子显得鲜明突出,一群绅士活跃其中。画面中心一对男女翩翩起舞,那舞男的身影随意屈伸跳动着,沉醉在半是幽默、半是纵情恣肆的状态中;舞女翘起腿,提起长裙踢踏着,扭摆着,充分展现出放浪形骸的姿情。

但是他们的面部表情却十分呆板,好像疯狂的动作只是一种习惯反应或是一种下意识的需要。各式男女在这一自由的天地里放纵狂舞中获得一点精神麻木和舒展。



/

76

白日梦
罗赛蒂

1872年,具有诗人气质的英国画家罗赛蒂,与珍妮.莫里斯产生了炽烈的爱情,这一幅《白日梦》即作于这段时期。在这幅以珍妮.莫里斯为模特儿的《白日梦》上,女人形象仍充满着某种神秘感。

你看她那颓唐的形象,几乎遮住了半个脑袋的浓密的鬈发,修长的脖子,厚而富于性感的嘴唇,神情是那样感伤;右手无力地挽住树枝,左手搭落在膝间的书本上,掌心一枝摘下的海棠,象征着青春即将枯萎。她是爱情的“幽灵”,是画家白日梦中常见的“幽灵”。



/

77

三等车厢
杜米埃

拥挤的狭小空间里,突出描绘前排三个人物,概括表现后面一群人,以坐椅靠背分隔前后,这是生活中极平常的现象,但揭示了法国社会的等级制,在这三等车厢里坐着的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公民。三个主体特写人物中,最突出的是位满脸皱纹的老妇人,人们从她的神态可见她的生活经历。

靠着她左右的两个人,一个入睡的少年和一位带婴儿的母亲,他们的形象本身可明白表现出他们的社会地位,背后的人群可从不同面貌的头像中体现不同人物的地位和个性。这有限的画面空间,成了法国下层社会的一个缩影。



/

78

舞蹈
马蒂斯

“舞蹈”是马蒂斯最为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上,五个裸体的女子手拉着手兴奋地围成一圈,既保持着永久的动态,又给人以平和的静感。

在这一作品中,纯净饱满的色彩和色彩间强烈的对比代替了一切阐释和言说,色块自己构成了画面上的舞蹈,他们的交界显得坚硬而紧张,节奏在某种意义上被切割、不连贯中却依然显得流畅,通过这种方式,马蒂斯把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融合起来。


/

79

少女与猫
佩宏诺

佩宏诺(J-B.Perronneau)(1715-1783) ,法国画家。作品描绘的是一位身穿蓝色裙子的少女抱着一只黑色的花猫。作者以神秘的蓝色为主色调,舍弃了繁琐的背影,通过猫的灵动映衬出美丽少女的冰晶玉洁之美。



/

80

死与火
克利

《死与火》是画家在生命的最后岁月,身患重病的情况下创作的,画面上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凄凉和哀愁的氛围,充满艺术的感染力。画中粗重的黑色线条隐藏着一种不堪负荷的沉重。

中间由符号语言组成的苍白的人物形象,就像一个骷髅头一样,让人感受到一种死亡的预示。仔细观察会发现这个形象的眼睛和嘴巴是由“T”、“O”、“D”三个字母组成,而这三个字母组成的“tod”一词,在德语中正是死亡的意思。


/

81

亨利·卢梭

《梦》是卢梭逝世前最后一幅杰出的油画作品,代表了卢梭的的真实风格与追求。在画面左角,卢梭将他初恋时的情人画在沙发长椅上,置身于充满梦幻的热带丛林中。在这片森林里,奇花异草郁郁苍苍,两只狮子虎视眈眈,还有隐藏在森林深处的大象和禽鸟,以及惨淡月光下吹奏长笛的黑人,营造了一种异国情调和带有神秘意味的梦幻之境。

画家在这幅画中所创造的奇妙而迷人的境界,正式借用梦境超脱于现实的那种神秘与荒诞,给众造成难以言状的激动。



/

82

红、白、蓝的菱形画
蒙德里安

这幅《红、白、蓝的菱形画》是一幅最能代表蒙德里安艺术思想的作品。画面把一个正方形按菱形的样式放置,通过长短不同的水平线和竖直线把画面分割成了诸多的三角形、正方和长方形以及各种不规则图形。

这时,当我们仔细分析时就会感觉到这其中富于变化,包罗万象的艺术特色,就如同我国传统文化中道教精美绝伦的“八卦图”一样,暗含玄机。画家进一步在这众多的图形中,填充了单纯的红、黄、蓝等原色。使画面在造型之外又增添了变化的因素。



/

83

第聂伯河上的月夜
库因芝

一般人的概念中,都已经熟悉了用黄色的或是银白色来画月光,但在这幅画中,库因芝却是选用了一种粉绿色来画出月光,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议,但在整幅画中这颜色却无比地谐调,又无可替代,第聂伯河静静地躺在深暗色的河床中,闪耀着粼粼的光波,伫立在画前的观众犹如听到了隐隐的涛声,嗅到了蒙蒙的水汽,

它犹如一首抒情的诗篇,一下子就慑动了全体观众的心,这正是“人人心中所有,人人笔下所无”的情景。《第聂伯河上的月夜》一画为库因芝赢得了非凡的荣誉。


/

84

埃拉加巴卢斯的玫瑰
塔德玛

这幅画是以罗马史上臭名昭著的皇帝埃拉加巴卢斯为依据创作的。画面十分绚丽:花瓣、大理石、绸缎、薄纱、青铜器,花朵等等。清明亮丽的环境中,走动着绝色佳丽。而与这一切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严酷的现实,通过布景与色彩把它表现了出来。

塔德玛描述了埃拉加巴卢斯的一个表面娱乐大众而实质十分诡异的主意:往出席皇帝晚餐的客人身上洒玫瑰花瓣。但是花瓣洒得如此之多,甚至把一些食客埋在底下喘不过气来。画家把皇帝安置在宝座上,观察着受苦的食客,旁边坐着皇帝的母亲和宠臣。在这幅画里,画家把人体和玫瑰花瓣溶为一体,把他的绘画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

85

记忆的永恒
达利

《记忆的永恒》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


/

86

无言的歌
斯特拉德威克

《无言的歌》是1876年斯特拉德威克唯一一幅获准在英国皇家学院画廊参展的作品。该画售出后,他得以购置了一间画室,并开始了独立的画家生涯。这件事,在当时的英国艺术界曾引起轰动。

乔治·肖伯纳回忆说,斯特拉德威克是几经努力才将《无言的歌》放进皇家学院画廊的,不过参展之后,就获得巨大成功。《无言的歌》画的是位目光传递爱意的窈窕女性,而周围的鸟鸣声又似乎揭示了她的某种思乡之情。


/

87

真理
朱尔斯·勒菲弗尔

这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构思。画家以浪漫主义绘画的手法,描绘了身材修长的窈窕少女,少女纯净的眼睛凝视前方,体态匀称,曲线流畅,富于青春活力。无疑,美丽的裸体少女是真理的象征。她一手高举着“光明”,一手紧握一根绳索,形象地说明了真理既复杂又单纯。


/

88

杜普教授的解剖课
伦勃朗

这幅画为画家26岁时的成名之作。画家应阿姆斯特丹外科医生行会委托,为他们的行会成员画团体肖像。画中人物全部是真实的,主讲人是著名的蒂尔普医生,他作为主要人物,占有画面的一侧主要位置,其余人物以各自专注神态,有变化地穿插安排在一个有深度的平面上,使每个人物所处的位置互不遮挡,并且不受透视影响,大小基本相同,否则订画人是不接受的。


/

89

出水芙蓉
波因特

这幅画表现了两个正在沐浴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在嬉闹,展示出胴体的娇美,也流露出天真无邪的品性。浴室内光线柔和,装饰华丽,侧光把侧身斜坐女子的丰满苗条渲染得淋漓尽致,而反光则将正在洗浴的女子丰满的身体突出出来。画面以写实为主,强调了光色、冷暖的关系与对比,营造了一个温馨的世界。


/

90

下楼梯的裸女
杜尚

1912年,一个名叫杜尚的青年将一幅名叫《下楼梯的裸女》的油画交到了一个由“立体主义者”举办的独立沙龙画展。可是主办方看了这个作品后不满意,希望杜尚能把画作拿回去修改一下再来展览,可是杜尚一言不发地把画拿走了。

到了第二年,美国有史以来第一次举办“国际现代艺术展”,《下楼梯的裸女》却成了整个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但《华尔街日报》则是这么评价它的:“标题牛头不对马嘴,画布上没有裸体的人,不管你怎么用心看,也不管你从什么角度看,都只能看到一块画布。”


/

91

克里姆特

这是一幅表现爱的抽象主题寓意的杰作。在画面形式营造上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诸如线条和色块的组合,色彩中掺入金粉,使画面呈现出美妙温馨的梦幻场景。


/

92

斜卧的女人
席勒

画面上的女人瘦骨嶙峋、皮包骨头,身上一根根突出的筋骨清晰可见,并且遍体鳞伤、血迹斑斑,好像是刚刚制作成的人体标本一般。她们病态地扭曲在一堆褶皱的烂布上,似乎是在病痛中的惊悸拥抱,或者是死亡之前的最后挣扎。

一堆堆仿佛波浪一样的褶皱衬布,仿佛是坟墓上飞舞的祭纸,让人眼花缭乱,充满焦灼和窒息的烦躁,周边刺目的黄色更是让人眩晕和慌乱。



/

93

软垫上的裸女
莫迪里阿尼

这是画家风格成熟后的一幅重要作品。画面上一个裸体的黑发女子仰面躺在一个软垫上,造型大胆而裸露。整体看上去面容憔悴,身体羸弱无力,软软地躺在那里,仿佛正患着大病一样。

故意拉长的颈部把画中女子莫名的忧郁和悲伤表现的很充分、张扬。而夸张的细长身体有一种变形的和谐和匀称,给人一种打破常规的视觉美效果。色彩上,背景的软垫色彩很有讲究,整块的暗红色和整块的灰、黑、黄色,对比协调,过渡自然。整体色彩搭配得隐晦而不刺目,与人物的形象一致,很好地突出了人物病态。


/

94

沉睡的吉普赛人
亨利·卢梭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卢梭的代表作《沉睡的吉普赛人》,描绘空旷冷峻的沙漠中,席地而睡的吉普赛人和一头雄狮。夜色朦胧,月光如水,充满了诗般的意境。卢梭用纯真无瑕的眼睛观察世界和感受生活,神秘莫测的情节和场景,为超现实主义画风增添了浓郁的异域情调。


/

95

构图八

康定斯基


现代抽象艺术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奠基人康定斯基,认为“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而言,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为原则。”

画家用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矩形和直线的几何语言对内心世界作了精细微妙的表现。画中看不出画家情感的流露,只有冷静的形式安排,虽然诸种形式之间似乎不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但是,它们在色彩的帮助下产生相互作用,使构图的形式意味具有一定内涵,唤起审美愉悦的物质化的精神实体。


/

96

蓝色大马

弗兰茨·马尔克

弗兰茨·马尔克认为艺术的“动物化”能唤醒万物心中的某种神性。笔下的动物都以一种英雄的、甚至沉思的形式来呈现,激起恢宏壮丽的感受。

《蓝色大马》以蓝色构成的三匹马占据空间,低首闭眼,从温暖绚丽的背景中突起,安详而温和。鲜艳明确的色彩,起伏有致的曲线营造出宁静感人的世界。


/

97



帕丁顿室内

卢西安·弗洛伊德


《帕丁顿室内》中男子身着雨衣静立屋中,奇怪的僵硬感和大尺寸的枯萎盆花呼应。英国当代表现主义画家卢西安·弗洛伊德,偏爱畸形而病态的主题。用粗率的笔触和克制的用色,揭示出某种生命本质的色彩。弗洛伊德坚持画画直到他去世之前,尽管在二十世纪,抽象表现主义占领了整个艺术世界,但是弗洛伊德一直坚持表现主义绘画,最终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当代画家之一。

画框将所有元素囚禁其中,强调了幽闭恐惧的基调。无光泽颜料带来粉彩画的质感。红地毯和灰蓝的基调对比,增添不安的气氛。


/

98

玛丽莲·梦露
安迪·沃霍尔

美国波普艺术明星安迪·沃霍尔,擅长采取照相版丝网漏印技术,让画面如同印刷厂未完成的样张一般,这幅《玛丽莲·梦露》是最典型的代表作。沃霍尔大规模复制流行明星梦露的图像,折射了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大众流行文化的思潮,同时对美国充满商业气息的社会,进行了善意的讽刺。


/

99

泳池双人像

大卫·霍克尼

《艺术家肖像(泳池与双人像)》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图像,堪称霍克尼的巅峰之作。画作融合了两个标志性题材——泳池和肖像,描绘了一名身穿西装的男性站在泳池边,望向水池中游泳者的场景。

两个人像分别采用不同的风格描绘,作为一件概念艺术,体现了理想化池畔风景的精髓,以及极其复杂的人际关系。


/

100

蓝柱
杰克逊·波洛克

美国艺术家杰克逊·波洛克以独创的 “滴画” 技法闻名。巨大画布平铺地面,四周游走时,将颜料喷洒滴溅画布,同时综合使用多种材料,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

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追求下意识的极端放纵的方法。《蓝柱》标志了其绘画的全新浓烈度。丰富的色彩也摆脱了此前略显拘束的调色,其富丽感令人叹为观止。

见过波洛克的人回忆道:“进入波洛克的画室就像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把思想和充沛的感情完全展露在画室之中。画室的一边是一个个大颜料罐子,墙上案上到处是颜色的滴痕。另一边是尺度巨大的作品,他经常坐在前面沉思好几个钟头,他脸上的线条很硬,而且经常眉头紧锁,显然,波洛克的每一幅作品都不是轻易完成的 


文章来源:美术志

艺术,一切皆有可能

Art, everything is possible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世界名画 惊鸿巨作(4)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威尼斯画派
怎样欣赏油画
艺术史上的蓝
梵高10幅著名油画作品赏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