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71年,当考古人员打开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仓”时,
1971年,当考古人员打开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仓”时,里面竟是满满一整窖60多万斤的粮食。专家将谷粒带回去种植,三天之后,他们惊呆了:种子竟然发芽了!这究竟怎么回事呢?
 
1971年3月的某一天,洛阳的一队施工人员正在修建著名的焦枝铁路,其中一个工作人员举起锤子朝着前方的大石壁奋力一凿,没成想只听见轰隆一声巨响,这道看似坚挺的石壁竟然不堪一击的碎掉了。
 
当烟尘散去,摆在众人眼前的竟是一块空旷的平地,而在这其中又夹杂十几个大坑,其场面之壮观让人不由得发出由衷的感叹。
 
虽然一时间还不知道这片空地是什么,工作人员还是在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了有关部门。
 
起初,专家还以为是开采出了古墓群,没想到等他们亲自来到现场以后,却发现了一个比古墓更让人振奋人心的信息。
 
专家们进入该地以后,发现这空旷的场地实际上并非一丝信息都没有,在周遭的石壁上就赫然刻着一些古文字,根据专家们几十年来的专业经验和充沛的历史知识,他们发现这上面记载的字是隋唐时期使用的文字。
 
而上面所说的信息非常详细,根据这些文字专家推测出,这片空地实际上是一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粮仓,那就是隋唐时期修建的,号称“天下第一仓的”含嘉仓。
 
隋唐时期,隋炀帝杨广大力发展民生,因为当时京都经常爆发洪水旱灾等天灾,导致当地农民的土地经常发生颗粒无收的情况,这深深影响到了京都的粮食安全。
 
因此隋炀帝主张建造了一个名为含嘉仓的粮仓,地址就选定在洛阳,当时隋唐大运河已经初见雏形,而洛阳又是隋朝重要的经济和政治中心。
 
于是隋炀帝让江浙一带的农民大力种植水稻小麦等农作物,而这一部分粮食则顺势通过隋唐大运河运到洛阳的含嘉仓。
 
含嘉仓被建立在洛阳城内的一个地势较高的地方,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被水灾淹没,同时,含嘉仓的每一个粮仓都呈现圆柱形的样子,大大小小十几个粮仓,可以容纳将近600万石的粮食,这为京都的粮食供应提供了强力的后盾。
 
而后来含嘉仓也确实解决了京都好几次棘手的缺粮事件。然而隋朝末期,天下大乱,奋起之士和许多饥饿的流民围攻了含嘉仓,不仅抢夺了里面的许多存粮,更是因为战争把这里摧毁一空。
 
而此后天下朝代更替,更没有人记得这座曾经辉煌瞩目的含嘉仓了。至此含嘉仓的具体位置无人得知,如今千百年过去后,它又重见天日,这给历史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撼。
 
于是在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他们发现如今的含嘉仓实际上并没有因当时的战火而被洗劫一空,这里面的许多粮仓依旧还有不少存粮,而当他们打开这些封存粮食的盖子后,竟然看见了让他们都不敢置信的一幕。
 
原来,尽管时代更迭好几轮,而这些粮仓里面存放的粮食却依旧保持着当年的模样,不仅没有一丝腐坏,甚至还会散发出一阵阵淡淡的粮食清香。
 
在场众人无不被古人的智慧所深深折服,在那个没有智能温控系统和科技的时代,古人依旧能有办法保存这些粮食并实现千年不腐,这何尝不让人惊叹佩服。
 
经过专家们对含嘉粮仓的内壁进行检测后发现,原来在储存粮食的粮仓内壁涂着一种神奇的油泥,这种油泥能够有效的防水防潮,这才保证粮食不会因为土壤密度的改变而腐坏。
 
其次,这些粮食的存放方式也十分有趣,古人并非只是简单的把粮食一股脑的倒入粮仓,而是采用了一种名为“席子夹糠法”的方式,放一层米,又放一层草席,再放一层米糠,这样交替放置粮食能够有效的保证粮仓内的温度,同时又给上万吨粮食内部增加了一点通风空间。
 
就是在这样巧妙的设计之下,才让千年后的人们也能见到当年粟米的模样。后来,专家们带走了其中一部分粮食用于研究,他们发现虽然粮食外部完好无损,但经过时间的洗礼,这些稻谷内部有一半都已经碳化了。
 
专家们并不灰心,而是试着把这来自千年以前的谷物种下,没想到居然顺利发芽了,这实在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感叹生命无穷尽的魅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1年,河南洛阳惊现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仓,当考
[太阳]1971年,河南洛阳惊现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
河南洛阳发现隋唐粮仓,仓内谷物历经千年不腐,竟还能发芽结果
这个朝代仅存在38年,但留下的一座地下建筑,至今仍让人赞叹不已
隋唐天下第一粮仓含嘉仓
1971年,河南洛阳惊现沉睡1300多年的“天下第一粮仓” 当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