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老店

上海的许多老店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商业的转型,如今巳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即使勉强支撑着门面也是一副冷清颓败的模样。但老店曾经代表了这座城市特有的风景,它也是留在老上海人心中一则缠绵的故事。

布店:看过张曼玉主演的《花样年华》的影片,自然而然要被穿着一袭华丽旗袍、操着一口吴侬软语的女人所迷倒。这不禁使我想起过去上海的那些布店,每逢换季的时候时髦女性常常会相约而至,挑选购买自己最心爱的衣料。上海的布店临街一面通常是玻璃厨窗和拉门,一筒筒的布料竖着陈放在靠墙的柜子里或横放在玻璃柜台上,随时供顾客眼看手摸。如果你有意要买,店员会热情为你量尺寸、算用料、报价钿,反映之快犹如计算机速度。最好玩的是付钱,店员拿了顾客的钞票连同开好的发票一起用铁夹夹好(夹子背面是肥皂大小的一块木头),然后挂到柜台上方的铅丝上,朝收银台方向用力一掷,钞票就送到那里。这收银员就像只爬在蜘蛛网上守候猎物的大蜘蛛,各个柜台都有一根铅丝呈放射状集中到收银台前,收银员收到钞票就忙着打算盘,发票盖章,再把找零和回执夹到铁夹上,重新掷回柜台里。布店生意忙的时候,顾客只见头顶上小木块来回串梭,沙沙作响,真如蜘蛛织网一般忙乱。

米店:国民政府撤退前滥发“金圆券”,造成物价飞涨、人心惶惶,当时排队最多的就是米店门口。解放后虽然粮食实行计划供应,但由于猪肉、禽蛋、食用油等副食品的匮乏,人们还是不够填饱肚子。所以,只要有人得知米店今天有山芋卖(一斤粮票可以供应二斤),立刻回弄堂里报告喜讯,于是那些婆婆妈妈、老人小孩们匆忙拿了洋米袋奔向米店排队。过去的米店临街一面都是木板隔的柜台,里面一格一格敞开放着的粳米和籼米供人挑选。等米过完秤以后,米店员工会叫你把籴米的布袋套在伸在柜台外面的一个斜出口上,然后提醒一声“米袋抓紧了。”就把买好的米全倒在漏斗里,再顺着斜出口滑进米袋。为了显示公道,员工还要用力拍一下倒米的漏斗,以使残留米粒全部滑进米袋。当时最辛苦的要算是米店的装卸工了,一包包用麻袋包装的大米足有二百斤重,装卸工从卡车上扛到肩上或托在背上,再踏着一块一尺来宽的跳板把米袋堆放到店堂的高处,他们一边搬运一边嘴里哼着号子,豆大的汗珠就滴在路面和跳板上。

酱油店:说起浦东的张江,人们只知道高科技园区,其实在张江老镇还有一家创始于1880年,被清政府户部盐漕部院授予“官酱园”金字招牌的真正名企——钱万隆官酱园。那些用一代代传下来的“老汤底”精心酿制的老法酱油,通过小桥流水被送往上海,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散发着浓郁酱香、颜色赤红的佳肴。过去上海的酱园业十分兴旺,几乎每个街区都能看到酱油店独特的身影,石窟门一般的外墙上多数书有“酱园”两个大字,店堂因为没开窗户通常总是昏暗的,进入酱园店就能闻到一股酱香,而且店内温度明显比马路上要阴凉。那时,居民们三天两头要提着油瓶去拷酱油、豆油、菜油;提着酒瓶去拷绍兴黄酒、镇江米醋;还拿着碗去买甜面酱、辣糊酱、糟乳腐和精盐、粗盐等佐料,可以说酱油店是过去年代调剂沪上百味生活最好的场所,有了它老百姓才真正活得有滋有味。

烟纸店:上海的烟纸店以前在大街小巷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有,虽然烟纸店多数只有一开间门面,但是陈列的商品却种类繁多,丝毫也不亚于现在的超市和便利店,香烟、老酒、自来火,牙刷、牙膏、香肥皂,铅笔、橡皮、卷笔刀,橄榄、话梅、陈皮条,日常生活用品应有尽有。烟纸店通常都是夫妻老婆店,印象中的烟纸店老板总是戴了一副老光眼镜整襟危坐在柜台后面,不停地拨弄着算盘珠在盘账。而老板娘却是慢声细气、和蔼可亲地与众邻居打着招呼,手里一边忙着递东西找零钱。如果哪户人家遇到晚上断电或者手纸正好用完了,虽然烟纸店早巳打烊,只要你去敲排门板,透过信箱一般大小的木窗依然可以买到你所需要的蜡烛或草纸,方便极了。以前,我家门口不远处就有一爿这样的烟纸店,那是童年的我最爱光顾的地方,尤其是到了春节,小孩拿到大人给的押岁钱,多数都去那里换了烟火鞭炮、香烟牌子、塑料哨子、三毛球、棒头糖之类的小玩艺。

如今,上海的老店在风雨飘摇中渐渐地消亡,它带走了老上海人对往昔的一段美好记忆,留下的只是一声无奈的叹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顺宝:再忆泰康路
上海老品牌:布业老店“三大祥”
看懂上海:布业老店"三大祥"今何在?
老介福的名字和它的趣闻轶事
小城旧事
记忆中的老上海米店 | 今朝格米好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