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阳的历史沿革

南阳的历史沿革  

(一)、远古居民

南阳,古称宛。“绵三山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汉江”,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市区附近发掘的黄山、新集、八里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五、六千年前的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们就在南阳一代定居,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土地上。原始农业,比较普遍地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为主,已有弓箭及石矛,制陶业发达,当时已有精美的彩陶。

从夏初到西周,古代申、吕之国为炎帝后裔,姓姜。本是北方民族,炎帝时祝庸一支,迁在南方,夏初伯夷时封于吕,后又封申。商代,武丁“奋伐荆楚”,以南阳为前哨阵地。遗留下来的遗迹有南阳市东北五公里十里庙遗址。

(二)、倾西周扶东周的申国

南阳封国的最早记录,是虞舜封吕。吕国的第一个国君叫伯夷,他是炎帝的后代,系姜太公吕尚的先祖,他封到南阳后筑有吕城。当时,由于吕的始封国君伯夷的儿子是掌四方之政的实权人物,因此吕国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吕国以后,还有夏封的南国;商武丁封的苑国,筑有苑城;周封的申国,筑有申城,到周宣王时(公元前827年以后),因为申伯是周宣王的舅父,所以特别依靠申伯,命召伯虎给申伯修筑谢城,还为申伯建立府宅。并召集已逃散的农奴,重新确立田赋定额。把申伯说成是山神下界,镇慑一方,希望申国成为南方遵王化的模范。这就使南阳这个地方在当时周王朝的政治地位得到不断发展。

周宣王之子周幽王,娶申侯之女为后,生下太子宜臼。姬姓,姜姓婚姬往来,申侯成为强大的外戚。后来,周幽王宠爱褒姒,改立褒姒所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宜臼被废,便逃依舅父申侯。周幽王向申侯索要太子宜臼,申侯不理,周幽王便派兵讨伐申国。申侯大恕,联合同族的缯国和西夷犬戎,围攻周幽主,把他杀死在骊山下,俘虏了褒姒,将周都镐京金银财宝掠夺而去,西周至此灭亡。

接着以申侯为首联合鲁、许等诸侯国,扶立他的外甥宜臼为周平王,迁都于洛邑,史称东周。当时,申国是能左右朝政的,但因为攻镐京,杀幽王成了周的叛臣,威信一落千丈。以后虽有周平王庇护,派军队戍申,但从此威信、势力都大大削弱。成了逐渐强大起来的楚国侵逼的对象。

从南阳有封国(夏初)到周东迁,南阳都可以说一直是政治中心城市之一,从楚灭申到秦设南阳郡,南阳因战争需要发展成为军工城市。到了汉代,南阳发展到鼎盛时期。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宛设有工官和铁官,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它手工业生产。汉元帝时,召信臣守南阳,开通渠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受益田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由此可见南阳当时农田水利发达之情况。再者,由于南阳地处南北交界处,又是汉水、长江、淮河三水路与关中来往的要道,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繁荣发达。故《史记·货殖列传》说,“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当时,南阳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盐铁论·力耕篇》云:“ 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新莽时,设五都,立五均,宛为南市,专设五均司市师,掌管物价、税收和赊贷。莽末,汉宗室刘縯、刘秀与新市、平林起义军拔宛。更始帝刘玄在此即皇帝位。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起帝业于南阳,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南阳作为陪都。他的二十八将、三百六十五功臣,多出于南阳一带,故南阳皇亲贵戚麋集,有“南都”、“帝乡”之称。

东汉宛城规模宏大,有外城,内城两重,外城即郡城,城周三十六里。内城即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城内“王侯将相,第宅相望”。其时,宛城的冶铁业又有进—步发展,太守杜诗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水排鼓冶铸法,铸造农器,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它的政治、经济地位,仅仅次于当时的京都洛阳,达到了宛城历史的鼎盛时期。

其时,居住在宛城内的皇族显宦,在优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崇尚厚葬,用雕刻着各种图像的石柱、石门、石梁、石壁等装点墓室。珍贵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就来自以南阳市为中心的唐河、新野、方城等县。这大量的画像石刻,如实地记录了两汉时期的服饰、建筑、体育、文化、饮食、风俗等各方面的发展实况。它雄辩地说明南阳这座当时的中心城市,对推动我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三)、汉代称南都一古南阳的鼎盛时期

从南阳有封国(夏初)到周东迁,南阳都可以说一直是政治中心城市之一,从楚灭申到秦设南阳郡,南阳因战争需要发展成为军工城市。到了汉代,南阳发展到鼎盛时期。西汉时,实行盐铁专卖,在宛设有工官和铁官,监督,经营冶铁业和其它手工业生产。汉元帝时,召信臣守南阳,开通渠渎,起水门提阏凡数十处,以广灌溉,岁岁增加,受益田多至三万顷,民得其利,蓄积有余。由此可见南阳当时农田水利发达之情况。再者,由于南阳地处南北交界处,又是汉水、长江、淮河三水路与关中来往的要道,交通便利,商贾云集,繁荣发达。故《史记·货殖列传》说,“南阳西通武关、郧关,东受汉、江、淮,宛亦一都会也,俗杂好事,业多贾。”当时,南阳成为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之一。《盐铁论·力耕篇》云:“ 宛、周、齐、鲁,商遍天下,富冠海内。”

新莽时,设五都,立五均,宛为南市,专设五均司市师,掌管物价、税收和赊贷。莽末,汉宗室刘縯、刘秀与新市、平林起义军拔宛。更始帝刘玄在此即皇帝位。

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起帝业于南阳,在洛阳建立东汉政权,把南阳作为陪都。他的二十八将、三百六十五功臣,多出于南阳一带,故南阳皇亲贵戚麋集,有“南都”、“帝乡”之称。

东汉宛城规模宏大,有外城,内城两重,外城即郡城,城周三十六里。内城即小城,位于大城的西南隅。城内“王侯将相,第宅相望”。其时,宛城的冶铁业又有进—步发展,太守杜诗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水排鼓冶铸法,铸造农器,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由于手工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它的政治、经济地位,仅仅次于当时的京都洛阳,达到了宛城历史的鼎盛时期。

其时,居住在宛城内的皇族显宦,在优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中,崇尚厚葬,用雕刻着各种图像的石柱、石门、石梁、石壁等装点墓室。珍贵的南阳汉代画像石刻,就来自以南阳市为中心的唐河、新野、方城等县。这大量的画像石刻,如实地记录了两汉时期的服饰、建筑、体育、文化、饮食、风俗等各方面的发展实况。它雄辩地说明南阳这座当时的中心城市,对推动我国历史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四)、三国时曹仁屠宛—古城变废墟

三国时期,南阳属魏,宛仍为重镇。

自东汉末年董卓军事政变之后,各地军阀纷纷联合反卓。长沙太守孙坚率兵讨伐董卓,路经南阳,当时南阳太守张咨,因不供粮草,被孙坚谋杀。孙坚过境后,把南阳让给当时驻在鲁阳(今鲁山)的袁术。袁术是个专横跋扈,贪得无厌,烧杀奸掳,无恶不作的军阀。他占领南阳后,南阳遭到一次空前的浩劫。工商业萧条,人口锐减。公元197年(建安二年)春正月,曹操与袁绍对峙,为了巩固后方,引兵到宛。张绣投降曹操。后来,张绣又后悔了,反过来偷袭曹营,引起了宛城大战。宛城又遭到一次大灾难,从此一蹶不振。当时关羽正攻打襄樊,逼近南阳,宛城是曹仁的后方,因此征兵、征夫、征粮、征料连绵不断,使南阳贫苦不堪、民不聊生。曹军在南阳的驻将叫侯音,闭城反曹,私通关羽。曹仁把樊城守军调回后方,强攻宛城,杀了侯音,屠了宛城,南阳这一次遭到了彻底破坏,使这座与京都洛阳齐名的历史名城,变成了一片废墟。


(五)、晋代南阳的恢复

三国初期,南阳屡遭战乱,变成一片废墟。但是,南阳占据着重要的地理位置,三国后期至晋代南阳逐渐得以恢复。当时,南阳在交通上处在南拒吴、西防蜀的遥控地带。魏大将司马懿就选择了宛作为指挥中心,于明帝太和元年(227年)六月,奉绍屯于宛。司马懿镇宛期间,趁兵戎稍瑕,助农耕作,发展农业,安定民心,修复城池,对南阳的恢复作出了一定贡献。

继司马懿有功于南阳的是杜预,杜预本是灭吴的大将军,灭吴后他镇荆、襄,治南阳,不仅勤于讲武,还设立泮宫(学校)。杜预重修召信臣遗迹,用滍、淯诸水,灌田万余顷。公私同利,农民乐业。南阳人称他为杜公。现在南阳市东关还有杜父街,就是对他的纪念。在司马懿与杜预的安抚下,生产得以发展,南阳人民过上了比较安定的生活。


(六)、唐代南阳的兴衰

唐代与汉代相同,为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时代。经过“贞观”、“开元”之治,南阳也得以恢复和发展。到唐玄宗时,南阳百业发达,大诗人李白四次游南阳,见闻较切。街市万商云集,高楼对着大路,富豪们的别墅一座接一座一直盖到独山脚下,到处是酒馆舞榭,满眼是歌妓舞女,呈现出一派繁荣兴旺的景象。

可惜好景不长,爆发了安史之乱,南阳又一次遭到浩劫。

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正月,南阳郡太守鲁炅,为南阳节度使,率领南黔中山南东道兵屯于叶县。这年五月,鲁炅与安禄山战于滍水,兵败奔南阳。敌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围攻南阳城。鲁炅被困一年时间,城中粮绝,饿死者相枕籍。经过这次战祸,“距邓州二百里,人烟断绝,遗骸积于墙堑间”(《旧唐书、鲁炅传》)。公元757年10月,唐肃宗收复长安、洛阳。武令珣撤回河北,南阳才无战争,得以修养生息。

后来,各地军阀割据,南阳并不宁静。到公元839年,军阀势头衰落,才有了点活气。是年三月,大诗人杜牧经南阳到长安,在《雨中过农家》里写道:“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娉娉垂柳风,点点回塘雨,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半湿解征衣,主人馈鸡黍。”可见安史之乱八十年后,南阳农村的情景。


(七)、宋代提议的临时京都

北宋初年,宋太祖非常重视南阳地方兴建,遴选开国功臣张永德任武胜军节度使镇邓州(南阳为其辖区),史书说张永德被邓人爱戴如父母。公元938年(宋太宗兴国八年),文选幽州蓟人曹普任节度使,史书说曹普,“建白时政,抚治军民,大有谋为,邓人德之”。公元1044年(仁宗庆历四年),范仲淹以疾请邓州,后来徒荆南,邓人遮使者请留,仲淹亦愿留邓仁宗便满足了邓人的要求。这些人对地方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北宋时还兴修南阳水利,疏通河水,开发白河,到公元1112年(徽宗玫和二年),南阳田赋上升为望郡,工商业、农业都有了发展。

后来,徽、钦二帝被金人掳走。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仓卒即位,主战派逼他回京(开封),赵构却一意南逃。主战派首领李纲选定南阳为临时京都。他说:“南阳光武所兴,有高山峻岭可以控扼,宽城平野可以屯兵;西邻关陕,可以召将士;东达江淮,可以运榖粟;南通荆襄巴蜀,可以取货财;北距三都,可以遣救援。暂议驻骅,乃还汴都,策无出于此。”是年七月,赵构诏定议巡幸南阳。

(八)、明代王潘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了大江南北以后,在洪武三年(370年),派遣指挥郭云来南阳建卫,大量征集民夫,耗资巨万,在元代城垣的基础上营建了一座形制规范、气势雄伟的新城。永乐二年(1404),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被明成祖朱棣封到南阳为唐定王,遂将原南阳卫指挥司改为唐王府。按照亲王府的仪制,先后建造了承运殿、圜殿、存心殿三重殿宇;后边又设前、中、后三套宫室各三间;宫门两侧又建厢房99间;加上典籍所、典膳所、奉承司、仪卫司、堂库等附属机构,共拥有宫殿房屋800多间。

到了成化年间,王子王孙日益繁衍,连续分封出三成王、新成王、承休王、汤阴王、淅阳王、文成王、郾成王、卫辉王、新野王,新增王府九处。还有南阳府衙、都察院、按察院、分守道署、南阳卫、南阳县署也聚设在城内。占据了很多房舍,城垣以内基本上没有普通百姓立足的地方。

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在南阳设潘,至崇祯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率领农民军攻克南阳,杀唐王朱聿镆止,共历九世十一王,先后经营240年,形成强大的潘篱。但当年的王宫、王府,在几经战乱后已所存无几。现仅存王府山。

沿卧龙岗向北几十公里的紫山,被视为南阳的风水宝地,唐王十数人均葬于山阳坡。明代每年清明节,唐王便沿梅溪河乘船到紫山祭祀。

(九)、清代驿站

清王朝在取代明朝的统治地位以后,为了便于控制南部疆土,在沿用明代遗制的基础上,曾大力辟建驿道,整饬驿站。北京通往云、贵的驿道干线即从南阳城经过,设在城东关的宛城驿站就成为中途的一个重要传递站。据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记载,宛城驿站位于城东关官驿街(即今新生街),明正统四年(1439)置配有驿丞,兽医各1名,役夫38名,马夫34名,驿马55匹。宛城驿站与城北20公里的博望驿、城南30公里的林水驿并属南阳县辖下舶三大驿站。

驿道的开辟,使南阳的经济得到恢复,地方工商业及农业生产也开始活跃起来。由于陆路的畅通,与驿站近在咫尺的南关白河码头。一跃而成为水陆交通的连接点,南船北马,盛况空前。顺江河而来的船只在这里聚集,千帆百舸在这里装卸,四方客商在这里成交,使沉寂多年的古宛城又呈现出生机盎然的繁荣景象。

南阳的城垣,在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虽经过几次修葺,但都没有超出明代城垣的规模。咸丰四年(1854年),南阳知府顾嘉衡慑于太平军,捻军和各地一触即发的农民革命运动的强大声势,不得不对旧城进行了一次重大的加固工程。在加固城垣,增设炮位的同时,又在四门外各增设了一道月城,使四门之外都形成了一个便于防守的“瓮城”。同治二年(1863),知府傅寿彤又在西关沿市民居住区外缘,增筑一道廓城,全长9公里,并依据行政区划自然形成了六个既相互连结又各成独立体系的外围防护圈,统观全局,拱卫主城周围的寨垣,类似几片梅花瓣,故称为“梅花寨”。

清末光绪年间,当京汉铁路通车以后,交通干道东移。宣统三年(1911),宛城驿站被撤消。从此,南阳失去了水陆交通枢纽的优势,经济发展迟缓,南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

(十)、民国专署治所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次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废除府制,南阳改为县治,划归于汝南道,隶属于河南省。1932年河南省第六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驻此。南阳又成为民国宛属十三县的专署治所。1938年,日军侵入,国民党军队弃守徐州,继而又放弃了当时的河南省政府所在地—开封,省属机关大部分逃往洛阳,教育厅及文化团体、中等学校先后迁到南阳一带避难。武汉失守后,京汉、陇海两条铁路和汉江水路全被切断,在此期间,南阳是连通陕西、川北大后方的前沿据点,也是抵抗日寇西犯的军事大本营。尽管这一带硝烟弥空,人心惶惶,但处于这种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地理位置上的南阳经济市场,却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1941年,国民党因怕日寇侵入南阳在城内固守,下令扒毁城墙。清咸丰时南阳府事顾嘉衡写的四个城门石匾额,放入了当时的民众教育馆(现南阳市博物馆收藏)1942年,因日寇飞机空袭,为便利城内百姓跑警报,当时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朱玖莹,南阳县长曹文进在城西南角直通察院街处又开一城门,并书写为“经武门”。1947年,蒋介石又于此设“绥靖区”,妄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但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攻势下,我军于1948114胜利解放南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4任光(辅佐刘秀统一天下,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四位)
坚镡:攻城必先守城必坚的猛将 | 云台宿将
宛城之夜——带您欣赏不一样的南阳城
陈恢妙计取南阳
【原创】月季花开动宛城……
陈恢谏沛公纳降(资治通鉴卷八之十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