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科举制生员举人进士状元

在戏剧演唱、电视放影历史戏剧中,青年书生科考得中头名状元的情节经常出现,荣耀至极,不仅全家欢欣,观众也心情激昂,就连生员(秀才)入县衙见官也不必下拜。究竟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是如何录取、怎样得中呢?史料载,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制定,朝廷用人由各郡“中正”分等(九等)推荐,称“九品中正制”。杨坚称帝建隋朝后,废除“九品中正制”用人制度,创建了“科举制”。隋炀帝杨广设进士科考,历代沿用。武则天称帝后,创建了“殿试”。隋、唐之后,历代封建王朝在正常年份(特殊战乱除外)每三年全国举行一次科考,称“大比之年”,在春季进行。前一年的秋季,以各地先进行考试,选拔“举子”,为次年春进京参加“会试”打基础。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秀才)资格的入学考试,称“童生试”应考者不论年龄大小,均称童生。“童生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录取后取得府试参加资格,院试(由各省学政主持的考试)录取后才取得生员身份。

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称“乡试”。凡有应考资格的生员、监生等,考中者称“举人”。得应次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乡试第一名称“解元”。

各省举人参加京城举行的考试称“会试”。考中者称“贡士”,最后还得应“殿试”。会试第一名称“会元”。

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的考试称“殿试”,也称“廷试”。殿试登第者称“进士”。将进士分为三甲和一甲只限三人之制,始于元顺帝时,明、清沿用。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在古代想要高中状元成就功名利禄,你要经历以下繁琐的层层考试
有关科举制度的文化常识
历代科举的那些事那些人
家谱中的功名您了解多少?
探寻“贡员楼”,小议“科举制” ---到平和县山格镇白楼村“贡员楼”探寻
历史上的选官制度:从察举制到科举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