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经典,好看。唱响许昌,好评连连!

11月13日晚许都大剧院灯火辉煌,座无虚席。由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豫剧部李建中,李艳娜,张轩等演出的豫剧经典现代戏《倒霉大叔的婚事》即将在这里隆重上演;这台戏是《中原大舞台》在许昌的第四场演出。

河南青年支边60年:唱一曲豫剧是对家乡最好的怀念 映象网快讯(记者 巫晓 文/图)“那时候,在,来自天南海北的人都能哼上句豫剧,那是会唱豫剧的人就像现在的明星一样,非常火爆。”1956年,18岁的李汉军从老家河南淇县来到新疆,因为学过豫剧,因此也成为了第一批将豫剧带到的人。在他心中,能唱上一曲豫剧就是对家乡最好的怀念。不顾家人反对来到兵团 成为第一批将豫剧洒在新疆的人

“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今年78岁的李汉军已经不知道唱了多少遍豫剧《朝阳沟》,但是在唱得时候,依然精神抖擞,眼睛发亮。李汉军生活第七师127团,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准噶尔盆地西南缘的奎屯河流域。60年前,李汉军从老家河南淇县来到新疆,来之前,曾经学过唱豫剧,响应了国家支援边疆建设的号召,偷偷报了名,可是豫剧团不放他走,李汉军只好翻窗偷偷的上了西行的列车。 这次,李汉军带到新疆的不仅是辛勤和汗水,还有他的乡音,他成为第一批把豫剧带到新疆的中原儿女。他与其他的中原人一道,将豫剧在扎了根,发了芽,结了果。根据支边青年现场原型创作豫剧 逐渐成立豫剧团“那时候劳动强度特别大,但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能听听家乡戏,大家都高兴的不得了,于是,我就在地里带头给大家唱豫剧加油鼓劲。” 李汉军说,刚来到新疆的时候,他不但会唱《朝阳沟》、《穆桂英挂帅》等经典豫剧,还根据团场的在生产建设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创作现代戏。类似于《我的娘·我的根》这样一段段的现代戏也在兵团被创作了出来。“哪位人物的原型要是能被入了选段中,这位支边青年能高兴好几宿。” 随着豫剧“歌者”们的逐渐增多,豫剧团在兵团逐渐成立。李汉军和他的“团友”们,还通过各种方式买来豫剧剧本,甚至从老家托人寄过来。“那时候去各个团场演出,就像今天明星演唱会” “团里的支持力度特别大,道具、服装、剧本,只要我们申请,领导们就批,就买。”李汉军说,豫剧团在各个团场演出“走穴”,风靡了边疆大地。离愁别绪通过二八流水娓娓道来,感染着现场观众,每次演出的火爆程度,就像今天的明星演唱会。1959年10月,新疆第一个专业豫剧团—豫剧团成立。随后各地州市纷纷成立豫剧团,当年高峰时多达三十多个,就连南疆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十余个,这种豫剧热在全国也是罕见的。如今,不仅仅是李汉军这些“第一代”支边者将豫剧留在了新疆,军垦的第二代、第三代也在延续着豫腔的传承。 “我现在还带的有些学生,从40多岁到娃娃,让豫剧在这里继续发扬,是我的心愿。”李汉军现已退休多年,虽几十年没有登台演出了,但他还保留着扎实的戏剧功底。暑假中,他和几个热心豫剧的戏友带着孩子们排练豫剧选段,而这些孩子也是向当年支边的青年一样,来自甘肃、山西、山东……全国各地。当年,唱上一曲豫剧是对家乡最好的怀念。今天,行走在兵团的各个团场,河南话甚至成了“官话”,豫剧这种灿烂的中原文化,也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了边疆的这片土地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豫剧:《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剧艺术片《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剧电影《倒霉大叔的婚事》(1987)
豫剧电影《倒霉大叔的婚事》
豫剧全剧《钟馗嫁妹》新疆建设兵团豫剧团演出
【大众剧院】豫剧《英武香妃》新疆兵团豫剧团演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